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柏拉圖》:柏拉圖的生平故事

  • 西方哲學思想講義
  • 王德峰 吳曉明
  • 5423字
  • 2024-07-09 11:13:19

柏拉圖(Plato)的著作,無疑是命運從古代給我們保存下來的最美的禮物之一。

——黑格爾

西方文化的精神淵源,可以回溯到古代希臘;古代希臘的思想家,曾經是希臘文明的偉大開創者,后來也一直是西方文化的靈感源泉和守護神。在古希臘眾多的思想家中,柏拉圖猶如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乃高居于王座的萬神之神。也許可以說,柏拉圖之于西方文化,就像孔子之于中國文化一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英國哲學家羅素稱,“柏拉圖處在哲學思想的核心位置”,其思想的影響“可能比任何其他人的影響都大”。法國邏輯學家戈博認為,柏拉圖的思想“不是一般的形而上學,而是獨一無二的形而上學”。至于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則直截了當地稱柏拉圖為“人類的導師”。

柏拉圖是雅典人,出生于公元前429年[1](又有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7年兩種不同說法)。他原先的名字叫阿里斯托克勒(Aristokles),后來他的老師給他取名為柏拉圖。關于他的名字,有種種傳說。有的人說,他之所以得到這個名字,是因為他有一個寬大的前額;也有人說,是由于他言談的豐富和廣博。

柏拉圖出身于貴族家庭。他的父親名為阿里斯同,其家譜一直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雅典王族;而他的母親伯里克條尼則出身于一個活躍于政治舞臺的家族,是梭倫的后裔。雖然有些傳說未必十分可靠,但是可以肯定,柏拉圖的家庭與當時最重要的政界人物(包括伯里克利)有相當密切的聯系。

由于出身于這樣一個優裕顯貴的家族,柏拉圖自幼便受到了當時被視為一個雅典人所應具有的關于各種藝術的教育。在青年時代,柏拉圖曾學習作詩,并且還寫過悲劇、頌神詩和贊美歌。在后來的希臘詩歌的選本里,我們還能見到他所寫的詩歌。這些詩歌讀起來是十分優美的。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題贈給他的好朋友阿斯特爾的,里面有這樣一個段落:

我的阿斯特爾,你仰望著星星,

啊,但愿我成為星空,

這樣,我就可以凝視著你,

以千萬的眼睛。

柏拉圖曾在當時著名的智者那里學習各種藝術,然而對他的思想影響最為深遠的,無疑是偉大的雅典哲人蘇格拉底。蘇格拉底不僅是一位劃時代的思想家,代表著希臘哲學決定性轉折的開端,而且其莊嚴靜穆、極度單純的崇高品質和人格,使他獲得了“神圣”的稱號,成為西方文化之恒久的道德典范。蘇格拉底是柏拉圖家族的老朋友,因此當柏拉圖大約2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便帶他到蘇格拉底那里,開始新的學習生涯。這確實是思想史上一件既幸運又值得稱道的事件,因為這位老師對于那個學生的意義,就像那個學生對于這位老師的意義一樣重要。于是后來就有了這樣一個傳說:在柏拉圖去拜師的前一晚上,蘇格拉底夢見有一只天鵝飛來停落在他的膝上。天鵝的翅膀很快地長大了,接著立刻就飛向天空,唱著最優美的歌曲。

蘇格拉底是一個全新學派的開創者。這個學派的原則,是把哲學思考引向或導回到人的自身,就像一個古老的格言所說的那樣——“認識你自己”。由于這一巨大的問題轉向,哲學思考以及它的提問方式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觀。就像意識開始被當作本質重要的原則來對待一樣,思想與實在的內部聯系也要求得到具體的說明。我們知道,柏拉圖屬于蘇格拉底學派,而蘇格拉底是這樣一個“辯證法”(在這個詞之本來的意義上)大師:他是一個對話者,在提問、詰難和論辯中度過了他的一生。他沒有著作流傳下來,很可能,他根本就沒有寫過什么著作。他的思想和事跡是通過他的兩個學生——色諾芬和柏拉圖——而為人們所知曉的(在這方面,柏拉圖的作品要重要得多)。誠然,由于柏拉圖使用優美宏大的對話體來寫作,而這些作品又包含著種種戲劇化的場景和人物,所以他所描繪的蘇格拉底在歷史的細節上是否真實,便引起了猜疑;要分辨哪些是蘇格拉底本人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說出的思想,也變得困難起來。然而可以肯定地說,“柏拉圖的蘇格拉底”是真實的;這種真實性的意義,較之于那種平庸的或瑣碎的細節上的真實性,要重要得多。

柏拉圖的蘇格拉底首先具有這樣的意義:他是一個使哲學思維發生決定性轉折的領袖,他把對物理宇宙的關懷引向了對人的世界的關懷、對人類自我的關懷、對“善”的關懷。柏拉圖在一篇對話中,描寫了蘇格拉底與其學生斐德若的談話。師生兩人一起散步,走到了雅典城門外一個不遠的地方。見到這片美麗的景色,蘇格拉底欣喜異常,并且對這一帶景色大加贊賞。然而使斐德若感到驚訝的是,蘇格拉底似乎從來沒有到過這個地方,于是學生便問老師是否從未出過城,蘇格拉底的回答是意味深長的,他說:“是的,你得寬容我一點,斐德若。你知道,我是一個好學的人。田園草木不能讓我學得什么,能讓我學得一些東西的是城市里的人民。”[2]不消說,柏拉圖是真正理解這一回答所具有的象征意義的,因為他正是后來使這種意義得到發揚光大的思想家。

確實,師從蘇格拉底使柏拉圖受益匪淺,并且由此而獲得了一個全新的思想開端。如果說柏拉圖一度有望成為詩人,而且曾“一心一意想獻身于政治”,那么現在他是被哲學思考——探討實在或真理的科學——深深地攫住了。正如柏拉圖塑造了一個不計世俗成敗、大勇無畏地獻身于真理的蘇格拉底,他自己也表現出對于知識、對于探求真理的無限熱情——“柏拉圖完全為哲學知識的崇高性所浸透了”。在柏拉圖看來,真理乃絕對,乃實在;而關于絕對或實在的知識探求便是哲學。因此,哲學不僅是最高的財富,而且是人的本質。唯有哲學才有助于人的真正完善,才是人應當去努力尋求的東西。所以柏拉圖對于一切別的東西(屬于“意見”范圍的東西)都表示輕視,而對于哲學(真正的“知識”)顯示出最深刻的情感和最堅決的意識:“我認為,視覺是給我們帶來最大福氣的通道。如果我們沒有見過星星、太陽、天空,那么我們前面關于宇宙的說法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但是,我們看見了晝夜、月份和年份,從而有了數和時間概念,以及研究宇宙的能力。于是我們開始有哲學。對于諸神能夠給予我們人類的東西而言,這是最大的福氣了。”[3]

對于知識和真理不知饜足的熱情,使柏拉圖并不完全滿足于蘇格拉底的智慧和教導。據說他與最著名的智者時相過從,并且特別地研究了畢達哥拉斯學派;從這一學派那里,他繼承了對數學的高度尊崇,以及把理智與神秘主義密切交織起來的思想傾向。此外,對他影響較為深刻的還有赫拉克利特和巴門尼德。從前者那里,他獲得了這樣一種否定性的觀念,即感覺世界中沒有任何東西是恒久的;從后者那里,他得到了這樣一種信仰,即實在是無時間性的、永恒的。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柏拉圖做出了一系列本質的、重要的區分——理念世界(實在或真理的世界)和經驗世界的區分、理智生活和感性生活的區分,并且得出結論說:知識并不是由感官得到的,只有通過理智才能獲得。

當柏拉圖這樣深入哲學研究時,他就失去了對詩歌和政治的興趣;他開始放棄這些東西,而完全致力于哲學。然而,促成這個理智興趣之重要轉變的,也許還有一個更深刻的原因,即蘇格拉底之死。一方面,從本質上來講,蘇格拉底之死是一個真正的悲劇:它意味著一個更高的精神原則——個人的意識作為獨立的意識一一出現了;而這個原則又意味著人拿自己的自我意識來代替神諭——人自己知道什么是真理,他應當向自身中觀看。這就是“認識你自己”的寓意。但是,這個新原則最初是破壞性的,因為它與雅典生活的實質是對立的;當希臘世界的現存原則與新的主觀反思的原則相沖突時,蘇格拉底之死便表現為一種悲劇的必然性。于是柏拉圖的《申辯篇》中蘇格拉底最后說道:“死別的時辰已到,我們各走各的路——我去死,而你們去活;哪一個更好,唯有神才知道。”另一方面,就事情的實際情形而言,蘇格拉底之死又具有一種嚴峻的政治斗爭的背景:蘇格拉底被指控為不敬祖國的神靈和教唆年輕人墮落,而問題的實質則在于蘇格拉底與貴族派的聯系——他的朋友和學生大多數屬于貴族派。因此,當蘇格拉底被處死時,柏拉圖躋身政治舞臺的雄心便泯滅了。政治的陰謀和險惡,必定給年輕的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他開始意識到,在黨派的政治結構中,是沒有人能長期地維持其尊嚴和獨立的;也許他還感受到,一種新的精神原則正在活躍涌動,而這一原則是要求充實和發揮,要求成為理論形態的。于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柏拉圖便走上了獻身于哲學的道路。

蘇格拉底被處死以后,柏拉圖和許多別的哲學家一樣,逃出雅典,投奔到麥加拉的歐幾里得那里(他不是著有《幾何學原本》的那個歐幾里得;他是蘇格拉底的朋友,麥加拉學派的創始人)。不久之后,柏拉圖從麥加拉出發去各地游歷了多年。先是到非洲的居勒尼,在當時著名的數學家德奧多羅的指導下,非常勤奮地研究數學,并且很快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此后,柏拉圖又從居勒尼到埃及游歷,不久又從埃及到“大希臘”。他在那里結交了不少當時的畢達哥拉斯派的學者,其中有著名的數學家阿爾基塔和費羅勞等人;柏拉圖用高價收購了一大批老一輩畢達哥拉斯派的著作,并且潛心研究了畢達哥拉斯的哲學。我們知道,畢達哥拉斯派的學者最早把數的抽象觀念提高到突出地位,因此他們一方面在關于數的理論中引入了一種神秘的世界觀,另一方面又極大地推進了幾何學這一演繹學科,按照邏輯順序建立了某種體系(如畢達哥拉斯第一次用演繹的方法證明了勾股定理,該定理后來以他的名字命名),并且通過關于算術、音樂和天文學中數的秩序的觀念,強有力地推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如果說柏拉圖的早期哲學研究是遠離科學和數學成長起來的,那么后來數學或關于數的觀念卻無疑是構成柏拉圖思想的一個至為緊要的方面。對柏拉圖而言,畢達哥拉斯派的影響是重大而深刻的;在柏拉圖理論中數學所起的主導作用,甚至成為區別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基本標志。

在經歷了多年的游歷之后,大約在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又回到了雅典。在那里,柏拉圖創辦了一所學校,學校位于離城西北部不遠的小樹林。由于地處希臘英雄阿加德摩(Academus)的園林墓地,所以學校被稱為“阿卡德米”(Academy,“學園”)。在學園里,柏拉圖向他的學生們講學,經常是師生們共同圍著一張桌子,從事數學、哲學以及其他學問的研究。雖然學園的組織是模仿意大利南部的畢達哥拉斯派的學校,但其宗旨和教育方式卻是新穎的:它通過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式的辯證法,旨在訓練人們的頭腦借助于理性獨立思考。從流傳下來的材料中我們得知,柏拉圖授課時沒有預先準備好的筆記,往往是在討論班或討論會中,提出各種問題讓學生去解答,而各種對話的一些內容就成為書面的哲學論文。

學園的課程包括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聲學等,這些課程顯然與畢達哥拉斯派有聯系。學園對數學給予最高度的重視,據說學園門口有一塊銘文,勸告不懂幾何學或厭惡數學的人免進學園,而去做其他的事情。不難想象,柏拉圖是試圖通過這種訓導,使人們的思想從“變異”轉向“實在”,也就是說,從流變的經驗世界轉向其背后的不變的構架——實在的理念世界。柏拉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和心血,幾乎都傾注在學園中了:他在那里傳承、修正并大大地擴充了蘇格拉底的原則,他在那里完善、發揮并不遺余力地闡揚了自己的學說,他在那里還形成和培育了一種獨特的思想和學術傳統,并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學生——其中包括著名的亞里士多德。學園也許可以說是柏拉圖在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像亞里士多德可以說是學園的榮耀和對學園的最高報償一樣。柏拉圖的學園存在了900多年,它是自中世紀以來發展起來的各類大學的前身。公元529年,羅馬的查士丁尼大帝封閉了學園,因為這種古典傳統的存在被他看作對基督教原則的冒犯。

柏拉圖在雅典學園的平靜生活,曾被他三次去西西里的旅行所打斷。公元前367年,敘拉古的狄奧尼修一世去世,他的兒子狄奧尼修二世繼承王位。年輕的新君主看起來聰明伶俐,所以他周圍的人希望能給他灌輸一些哲學的觀念。狄奧尼修的姐夫狄翁當時掌握著一部分實權,而狄翁又是柏拉圖誠摯的朋友和崇拜者。也許狄翁認為,新君主應當由柏拉圖塑造成《理想國》中的哲學王。于是狄翁便邀請柏拉圖來到了狄奧尼修的宮廷。就柏拉圖而言,他之所以應邀前往一方面是由于他和狄翁的友誼,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他本人懷有某種高遠的希望——希望通過這個年輕的新君主使真正的國家法制變為現實。無論如何,這種想法并沒有產生什么實質性的結果,柏拉圖同狄奧尼修的關系也變得撲朔迷離并經歷了多次的反復。先是狄翁遭到放逐,而柏拉圖也被牽連進去,因為他不愿放棄和狄翁的友誼。于是柏拉圖返回雅典,狄翁也在雅典進入柏拉圖的學園。后來狄奧尼修又邀請柏拉圖去西西里,但是直到最后,柏拉圖仍然只得到一個冷淡的和沒有希望的結果——他依照自己哲學觀念的要求來制定國家法制的夢想終于破滅了。當狄奧尼修和狄翁的關系惡化時,情形變得異常緊張;柏拉圖歷盡艱難從西西里返回雅典,并明智地拒絕了支持狄翁通過武力恢復其權位的要求。因為柏拉圖雖然在政治觀念上相當執著,卻始終置身于政治權力的爭斗之外。

公元前360年,柏拉圖回到雅典后繼續在學園講學和寫作,直到臨終前他一直是個勤奮的思想家和積極的作家。在這期間,他多次拒絕擔任其他城邦的立法者的職務,而把全部身心都貢獻給了學園。幸運的是,在古代哲學家中,柏拉圖是僅有的一個其著作幾乎全部流傳下來的人。這些著作表明,他不僅是舉世無雙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也是偉大的作家——柏拉圖的著作使他躋身世界文學的巨人之列。他的思想和學術受到全希臘特別是雅典人的高度尊敬。據文獻記載,他活到第108屆奧林匹亞賽會(公元前348年);死在他生辰那天,在一個結婚的筵席上,享年81歲。

注釋

[1]根據《辭海》,柏拉圖生卒年份為公元前427年至公元前347年。

[2][古希臘]柏拉圖:《斐德若篇》,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8頁。

[3][古希臘]柏拉圖:《蒂邁歐篇》,東方出版中心2021年版,第3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山西省| 蒙自县| 黔南| 宜城市| 鹤山市| 噶尔县| 晋城| 马关县| 繁峙县| 丽水市| 济阳县| 金沙县| 胶州市| 卢湾区| 静海县| 昭平县| 临安市| 从化市| 三河市| 大同市| 岚皋县| 扶风县| 辰溪县| 湖北省| 抚州市| 汽车| 福州市| 琼中| 融水| 库伦旗| 乌兰察布市| 商河县| 屏山县| 鹤山市| 德格县| 满城县| 乃东县| 呼玛县| 陕西省|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