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通史6:非洲、美洲、大洋洲
- (美)塞繆爾·古德里奇
- 5021字
- 2024-07-05 17:25:55
第438章
非洲簡史
下面我們要介紹非洲現在的狀況。從古人所知的地理知識來看,我們發現,他們對非洲的認識是非常不充分的,甚至是錯誤的。他們只了解非洲的東海岸和北海岸,還認為非洲的面積沒有歐洲大。“阿非利加”(“非洲”的英語名稱)這個名稱,最初來自羅馬人,他們用這個名字表示被迦太基人占領的非洲地區;最終,這個詞被用來稱呼整個非洲大陸。
阿特拉斯山脈是古代所知的非洲最主要的山脈,也是眾多神話故事的發生地。人們想象,阿特拉斯山頂像柱子一樣支撐著整個天空,阿特拉斯山也被想象為一位泰坦巨人,被神王宙斯懲罰用肩膀支撐天穹。尼羅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非洲在古代主要被劃分為如下地區:

非洲的沙漠廣袤無垠,而且缺乏深入非洲內陸的海灣、河流,因此,對非洲歷史的考察總是緩慢而艱難的。埃及是亞洲的探險家發現的,他們無視最清晰的地理輪廓,把它當作亞洲的一部分。即使到了斯特拉波時代,尼羅河也普遍被認為是亞非兩個大陸的分界線。直到托勒密時代,人們才發現亞洲和非洲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其實是紅海和蘇伊士地峽。
隨著對非洲西部的不斷發現,那些極大影響了古人崇高詩意想象力的東西逐漸呈現在人們面前;尤其是在沙漠中傲然矗立的綠洲以及蒼翠的島嶼,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也許就畫出了那些輝煌的圖畫,這些圖畫描繪了西方花園、好運島、極樂島,它們被涂上了如此絢麗的色彩,構成了古代神話中最有趣的部分。
人們會不自覺地從內心向往比眼前世界更美好的事物——那些他們耗費畢生精力都未能在所處的世界中找到的光輝景象。想象力很容易在分隔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模糊邊界中將它們創造出來。在任何地區的第一批發現者中,新奇往往會產生一種高度的想象力和激情,在這種狀態下,每一個物體都被涂上比大自然絢麗的色彩。當一個更全面的考察證明,在他們所指的區域不存在這樣的生物或物體時,這種幻覺仍然不會停止。人類的心靈頑強地依附于它喜愛的幻想,它迅速地把它們轉移到遙遠而未知的地方,當后來人追到那里時,想象力又發現了另一個更遙遠的地方,它們仍可以在那里避難。因此,我們發現,這些世外桃源在發現的進程面前不斷地退卻,但在遠古代知識最遙遠的邊界,仍然發現了它們可以飛到的更遙遠的盡頭。
“西方花園”最開始被認為位于利比亞的西端,那是古代地理學知識所知最遠的邊界。那一圈位于沙漠深處的繁榮綠洲所呈現出的奇觀,給古希臘人的幻想留下了強烈的印象,并使人聯想到人間的天堂。隨著第一片綠洲被頻繁造訪,它很快就失去了傳說中的美麗;人們又為它找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每一位旅行者,當他發現了那片肥沃美麗的海岸的一部分時,都深情地想象著自己終于到達尋找已久的夢想之地——極樂島。最后,當對大陸的探索徒勞無功時,極樂島便被轉移到了大洋彼岸,最初的島嶼概念使這一步驟變得異常簡單。
當時的人所未到達、更未被探索過的加那利群島,繼續被認為是“好運島”,這并不是因為島上肥沃的土壤和宜人的氣候,而是因為距離和不完善的知識給詩性的幻想留下了充分的空間。因此,我們發現賀拉斯用最耀眼的色彩描繪了島上的幸福,他把它們看作是上天留在人間的一個庇護所,它使他們注定要從在世界其他地方經歷的煩惱和不完美的享受中解脫出來。
非洲大陸未知地域的廣闊,地區人文和自然風貌的獨特,以及整個大陸形狀和終點的不確定性,在某種程度上吸引了古代世界的注意。在記載的發現探險中,除了尼阿庫斯和皮西厄斯等人,幾乎所有的探險隊都把非洲作為他們的目標。他們帶著急切的愿望,首先探索地中海和紅海兩個未知海岸地帶的范圍,然后深入到這個神秘世界的深處——這個世界被最可怕的自然屏障所守護,像一堵墻把美麗肥沃的北非地區圍起來。在很早以前,人們就為實現繞非洲航行而作出了非凡的努力。希羅多德就曾記錄下了埃及法老尼科二世第一次探索非洲的過程。
這次遠航還可能引發了另一場探索之旅。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波斯貴族薩塔斯佩斯因自己的暴行而被判有罪,波斯國王薛西斯下令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薩塔斯佩斯的朋友則勸說國王免他一死,改為懲罰他環繞非洲航行一周——那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比死更嚴厲的懲罰。于是,薩塔斯佩斯在埃及的港口雇了幾名水手和一條船,踏上了這場艱難的旅行。他穿過海格力斯之柱,沿海岸航行了幾日,到達了沙漠。薩塔斯佩斯看到了海岸可怕荒涼的景象,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猛烈地撞擊海岸,這對于一個在波斯宮廷的奢華中長大的波斯貴族而言,真是太可怕了。他驚慌失措,轉身逃回波斯。薛西斯下令將他處死,而他又逃到了薩摩斯島上。
另一次由私人主導的航海嘗試是由基齊庫斯人歐多克索斯進行的,他曾在托勒密八世的資助下完成了第一次探險之旅。他對非洲東海岸的部分地區進行過考察,還與當地人進行了一些貿易往來。他萌生了環游非洲大陸的愿望,這成為他心中占統治地位的激情。
他曾在這片海岸發現了一艘沉船的殘骸,據說船是從西方來的,只不過只剩下一個船首的尖端,上面刻著一匹馬。歐多克索斯把這片殘骸帶回了亞歷山大城,請來自加的斯的人過目。那些人說,這些殘骸很像毛里塔尼亞附近的漁船;他們還補充說,那里的漁船確實向西方遠航過,但還從沒有返回的。
對實現自己目標可能性的懷疑似乎都已經解除了,歐多克索斯只想把這項偉大的事業付諸實施。他認為自己被新任法老克利奧帕特拉三世所冷落,便決心不再依靠宮廷資助,自己前往加的斯。那時的加的斯是一個繁榮的商業大都會,開辟一條新的通往印度暢通無阻的航線,在那里一定會激起人們最大的興趣。
在駛離亞歷山大城的路上,歐多克索斯經停馬西利亞和諸多港口,沿途公布了他環繞非洲航行的美好前景,并邀請有志之士加入他的隊伍。通過這種宣傳,他組織起了一支頗具規模的探險隊。
現在的歐多克索斯有3艘船,船上除了充足的補給和貨物,還載著醫生和精通各種技藝的人們,其中甚至有一支大的樂隊。他的船員大多由志愿者組成,雖然他們充滿了奢望,但似乎不能服從嚴格的紀律,似乎也不能愉快地忍受航行的艱辛。他們很快厭倦了在遠海中航行,堅持離海岸近一點兒。
歐多克索斯不得不服從眾人的意愿,但是過了沒多久,就發生了一件他作為一名有經驗的水手所預見到的事情:船隊在近海擱淺,走不動了。貨物以及從船上拆下的木材被運到了岸上,他們用這些材料造了一只小船,歐多克索斯便乘坐這艘小船繼續他的航行。他快速駛往自己想象的與非洲東海岸所看到的那些人語言相通的國家,但卻發現自己的船實在太小了,難以前行。他不得不折回,隨后組建起一支新的探險隊,結果如何,古代的歷史學家并沒有任何記載。
迦太基人也組織過探險隊,他們一方面是想在非洲海岸建立殖民地,另一方面是想進行新的發現。漢諾率領一支由60艘大船組成的艦隊,船上載著3萬名男女。故事從直布羅陀海峽或海格力斯之柱開始。在沿著非洲海岸航行了兩天之后,他們到達了塞米亞特里烏姆,那是一座位于廣闊平原中心的城市。又過了兩天,他們到達了名為索羅希斯的海角(利比亞海角),那里樹木茂盛,他們在岸上建立了海神波塞冬的神廟。船隊繞著一個海灣航行,那里蘆葦密布,很多大象及其他野生動物在覓食。除了這些,他們還先后發現了四座城市。接著,船隊沿著發源于利比亞和內陸高山的利索斯河行駛,河的兩岸生活著很多野獸,還有一群居住在山洞里不友善的埃塞俄比亞人——他們行動敏捷,有時甚至超過了野獸。
船隊沿著荒漠海岸行駛了3天,到達了一座位于深海灣的小島,他們在上面建立了殖民地,命名為瑟尼。隨后,船隊又駛入另一個海灣,沿著一大片海岸行駛,發現了很多島嶼以及里面有數不清的鱷魚和河馬的河流。再往南,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白天,海岸邊一片寂靜,只有茂密的森林;但當夜幕降臨,那里卻燃起了熊熊烈火,并伴隨著呼喊聲、號聲和其他樂器的聲音。
迦太基人受到驚嚇,不敢上岸,只是沿著海岸繼續航行,來到了另一片地區。但是那里的恐怖情形與前面比毫不遜色。整個大陸都處于一片火海之中,一股股火苗似乎要躥進海里;當他們試著登陸時,卻發現土地太熱而無法踏足。有一件事,尤其讓他們感到驚訝,夜間似乎有一團大火要與天上的星星融合在一起;但是到了白天,卻發現那是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他們給它取名為“神的戰車”。
繼續航行3天之后,他們已經看不到那座火焰山了,船隊進入了另一個海灣,在一座小島上發現了一種動物,它們全身覆蓋著蓬松的毛發,很像薩蒂爾(10)。他們稱這些奇怪的動物為“大猩猩”。雄性大猩猩爬上懸崖,并向追趕它們的人扔石頭,從而逃避被捕的命運,但有3只雌性大猩猩被捉住,皮被剝掉后帶回了迦太基。這次航行到此也就結束了,進一步的探險因為缺乏補給而被迫中止。
沒有一次探索之旅能夠為博學的地理學家們提供比這次航行更多的想象空間了。前面提及的許多場景乍看似乎帶有很強的神秘色彩,但后來卻發現與現代旅行者的觀察相符。前面提到的夜間的熊熊大火與音樂,其實是所有黑人國家普遍存在的一種習俗——在白天的炎熱中休息,在音樂和舞蹈中狂歡整夜。至于整個大陸似乎都處于一片火海之中,這種感覺則可能來自當地人每年在特定的季節放火焚燒灌木和草地的習俗。大猩猩就是我們稱為“黑猩猩”的類人猿中的一種。關于他們航行經過的海岸區域,人們的意見并不統一,一些人認為,這次航行向南最遠只到了摩洛哥邊境,其他人則認為越過了塞拉利昂。
希臘人和羅馬人沿著非洲西海岸航行得并不多。這個地區的貿易主要由腓尼基人掌控。那里的象牙極為豐富,當地人用它制成杯子,裝飾自己和馬匹。腓尼基人把雅典的布料、埃及的藥膏和各種家用器具帶到那里。
人們普遍認為,非洲海岸從迦太基人發現的邊界外的某一點向東轉向,直達埃及,進而形成一個半島,其中最長的部分從東到西。好奇心及商業也吸引了古代人對非洲東海岸的注意。早在所羅門時代,就有人沿著紅海航行到更遠的南方地區;但是《圣經》中的俄斐到底是在非洲、阿拉伯還是印度,仍無法確定。所有關于這些航行的記載都已佚失。在亞歷山大時代,航行最遠也不過是到了瓜達富伊角。
環繞非洲的航行直到近代才興起——前面提到的特例除外。葡萄牙人在15世紀率先進行海洋的發現與探索活動,在來到好望角之前,他們在非洲西海岸航行了60年。1488年,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駛抵好望角。他在這里遇到了劇烈的風暴,便給它取名“風暴角”。但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為通過這里就能前往印度的希望所鼓舞,正如他有充分根據認為的那樣,這一發現讓他的國家得到了上天的庇護,“好望角”因此而得名。若昂二世還沒來得及實現他的計劃就去世了。他的繼任者曼努埃爾一世繼承了他的遺志。
1497年7月8日,瓦斯科·達·伽馬從里斯本出發,前往印度。葡萄牙歷史學家對這次遠航的準備工作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顯示了這一任務在全葡萄牙的重要性。在出發的前一天,達·伽馬和他的船員前往距離里斯本約4英里的一座海邊小教堂,整晚都在那里進行虔誠的祈禱。當他們來到即將登船的海岸,發現那里擠滿了里斯本的居民,神父們穿著長袍,唱著圣歌,為這次航行的成功祈禱著;人們燃起虔誠的火焰,一起大聲地祈禱。水手的親人和朋友們眼含熱淚,連達·伽馬都在出發時流下了眼淚。他匆匆告別了那激動人心的場面,急忙登上船,揚起帆,3艘船組成的船隊便離開了。岸上的人們仍留在那里,直到船隊完全消失才離去。這幅壯觀的景象體現了這次航行是如何的危險而勇敢。我們只能在這里補充一點,船隊于7月28日離開佛得角,經歷諸多艱險后,這位航海家于11月20日發現了好望角,然后兩次繞過海角,向東進入了印度洋。
非洲大陸的大致輪廓逐漸被探索出來,但是人們對非洲內陸的廣大地區仍然一無所知。尼羅河的源頭、尼日爾河的源頭和干流、內陸地區的大都會廷巴克圖的位置,都一直處于神秘的境地,直到近代布魯斯、帕克、萊恩、亞當斯、德納姆、克拉珀頓、蘭德斯和凱里等富有冒險精神的探險家們深入這些地區之后,人們才對其中的情況有所了解。即使到了今天,就如我們前面已經提到的,在地圖上,非洲仍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被標記為“未知區域”。
(1) 本書的統計均為成書時的數據。——編者注
(2) 當時還未開通蘇伊士運河。——譯者注
(3) 1英里≈1.61千米。——編者注
(4) 1平方英里≈2.59平方千米。——編者注
(5) 1英尺≈0.30米。——編者注
(6) 現為塞內加爾和岡比亞兩個獨立的國家。——譯者注
(7) 其實是尼日爾河下游。——譯者注
(8) 從3月底到5月初從撒哈拉沙漠上吹來的席卷埃及的熱南風。——譯者注
(9) 幾內亞灣沿岸大約每年的 10—11月份到下一年的3—4月份期間,刮起的一種像火一樣干熱的風。——譯者注
(10) 薩蒂爾,希臘神話中半人半獸的羊人。——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