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通史6:非洲、美洲、大洋洲
- (美)塞繆爾·古德里奇
- 3863字
- 2024-07-05 17:25:55
非洲
第437章
非洲是個什么樣的地方?(1)
非洲,在地理和歷史上,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差異。其中的一些地區(qū)是人類祖先最先探索并駐足的土地,而另一些長久以來都是人跡罕至,至今仍是地圖上標示的未知地帶。在歷史的早期,當非洲的大部分居民們還在蒙昧和黑暗之中摸索的時候,而它的某些地方就已經(jīng)成了人類智識和科學(xué)的搖籃及中心。它存在著最肥沃和最貧瘠的鮮明對比,肥沃的是尼羅河谷,貧瘠的是撒哈拉沙漠。
在這里生活的動物,不僅有亞洲常見的鴕鳥、獅子、老虎、大象、犀牛等,更有非洲所特有的長頸鹿、河馬等奇珍異獸。在考察它的國民和社會狀況時,我們可以看到軟弱無害的黑人部族成為阿拉伯人和歐美人的獵物。
非洲是一個巨大的半島,經(jīng)由蘇伊士地峽(2)和東方大陸聯(lián)結(jié)。位于北緯37°30′與南緯34°之間,南北長4 320英里(3),東西最寬處4 140英里。整個大陸總體上呈三角形,有點像不規(guī)整的金字塔,以巴巴里諸國為塔基,好望角為塔頂。土地面積約1 100萬平方英里(4),有大約6 000萬人。
人們對非洲的普遍印象是原始、陰暗以及貧瘠。從各方面看,它或許被認為是全世界最不受歡迎的地區(qū)。沙漠在其他地方,只是局部或偶然出現(xiàn),但在非洲大陸上卻縱橫廣布。漫無邊際的平原,暴露在熱帶太陽的直射下,奪走了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分。移動的沙子被風(fēng)吹起,旋轉(zhuǎn)著,包圍著過路的旅人,似乎要把他吞沒在廣袤孤寂的沙漠之中。最有名、最肥沃的就是北部與地中海接壤的地區(qū)。
我們對這片土地不了解,無法精確描繪出矗立其上的高山。非洲似乎既沒有亞洲、美洲那樣高聳入云的山脈,也沒有那樣雄渾壯麗的河流。總體而言,非洲的山往往因其寬度而非高度聞名。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脈,在某些地方的高度達1.2萬英尺(5);孔山延綿于塞內(nèi)岡比亞(6)西境邊陲和幾內(nèi)亞的北部邊境,盡管某些山峰高達1.2萬~1.3萬英尺,但整體并不高。阿比西尼亞山脈在某些地方,海拔高度與之相當,至于這幾座山以“月亮山”之名在非洲大陸延伸的說法,大抵只是一種杜撰。沿著非洲東海岸,一條繼續(xù)延伸的山脈從阿比西尼亞山脈一直綿延至桌山,但并沒有太高的山峰。大陸中部是一片巨大的高原,這并非不可能,這些沿海的山脈可能只是高原向大海下降的陡峭邊緣。下表簡單地介紹了非洲主要山脈的海拔高度:

1 摩洛哥境內(nèi)最高峰為圖卜卡勒峰。——譯者注
2 現(xiàn)在的阿爾及利亞塔哈特山。——譯者注
3 現(xiàn)在的留尼汪島最高峰內(nèi)日峰。——譯者注
4 當為好望角附近的德拉肯斯山脈最高峰塔巴納恩特萊尼亞納山。——譯者注
5 島內(nèi)最高峰泰德峰。——譯者注
6 島上最高峰福古火山。——譯者注
7 島上最高峰察臘塔納山。——譯者注
我們不了解非洲一些大河的完整流向。尼羅河主要支流的源頭,現(xiàn)在也沒有弄清楚。闊拉河(7)(尼日爾河),僅了解它的上游和下游部分。剛果河(扎伊爾河),很明顯是一條大河,但人類只踏足它的一小部分。至于東海岸的贊比西河,可能流經(jīng)內(nèi)陸廣大的未知區(qū)域。排在這些大河后面的,是奧蘭治河和塞內(nèi)加爾河。下表簡單地介紹了非洲主要河流的長度:

除了南部和北部海岸兩片相對狹長的平原,整個非洲大陸都位于熱帶地區(qū),它也是地球表面熱帶氣候覆蓋面積最廣的大陸。非洲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熱的地區(qū)。由于地表和土壤的特點,其處于熱帶地區(qū)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影響被進一步加強:一望無際的沙漠,烈日暴射在裸露的沙子上,使干燥的空氣變得更加灼熱,成為一個巨大的熱空氣之源,讓氣候相對溫和的巴巴里地區(qū)和開普殖民地都受其影響;橫掃巴巴里和埃及的喀新風(fēng)(8)、席卷幾內(nèi)亞的哈馬丹風(fēng)(9),都是來自沙漠深處最暴烈的產(chǎn)物。炎熱的非洲大陸上,那些位于海岸和遍布于熱帶地區(qū)的河谷低地國家,對歐洲人來說是致命的:炎熱的氣候,濕軟沼澤里散發(fā)的氣體被莫名茂盛的植被所籠罩,無法擴散,致其成為一個孕育致命疾病的溫床……
我們對非洲的礦產(chǎn)幾乎一無所知。除了尼格里西亞,非洲的鹽礦極為豐富;許多河流,尤其是西部海岸地區(qū)的河流發(fā)現(xiàn)了金沙。
非洲北部的植被與歐洲南部的植被相同,盛產(chǎn)溫帶谷物和水果;沙漠和綠洲的邊緣生長的棗椰樹,成了當?shù)鼐用竦闹饕澄飦碓矗环侵薇辈可衬湍喜扛珊灯皆仙L著依靠露水而非土壤水分的多刺草本植物、鹽堿植物和多肉植物;熱帶地區(qū)覆蓋著能夠出產(chǎn)優(yōu)質(zhì)木材的森林,其中的很多樹木異常粗大。
棉花樹、猴面包樹的果實可制作一種可口的飲料,吊燈樹、油椰、西谷椰樹、棕櫚樹等都是這一地區(qū)的代表性熱帶植物;木薯、山芋、花生等則是這一地區(qū)提供的溫帶谷物類植物。當?shù)刈顝V泛種植的谷物“多烏爾哈”,可以釀制一種名叫“布扎”的酒精飲料。番木瓜、羅望子、奶油樹、水藤等都是可以出產(chǎn)食物的有用樹木。金合歡樹、香松樹能出產(chǎn)具有商業(yè)價值的珍貴樹膠。

黑猩猩

非洲獅

花豹
非洲還盛產(chǎn)各種奇特的動物。這里有種類繁多的類人猿、狒狒和猴子。這里的黑猩猩比大洋洲島嶼上的大猩猩更像人類,它們站立、直立行走以及使用雙手的能力更為發(fā)達。
非洲獅是獅子種群中最高貴的種類。非洲獅會像其他貓科動物一樣悄悄地接近獵物,絕不公開出擊;一旦距離夠近,它便會一躍而起,猛撲過去。花豹是一種兇猛、有力、敏捷的動物,但在體形和力量上都比亞洲虎稍遜一籌。黑豹分布于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與花豹沒有太大的區(qū)別。虎貓是一種個頭較小的貓科動物。
鬣狗幾乎是非洲所獨有的動物:北部有條紋鬣狗,南部有斑點鬣狗,還有一種叫作非洲三色犬的在南部也有分布。這些動物貪婪而兇猛,往往在夜間出沒,以腐肉和動物內(nèi)臟為食。
大象的數(shù)量眾多。非洲象是一個獨特的物種,據(jù)我們所知,它們的體形比亞洲象小一些。非洲人至今未能馴化這些龐大的動物,他們會為了象牙而獵殺這些大象。非洲象以水果和樹的根、葉和枝為食。在受到攻擊的時候,它們會變得很危險。

鬣狗

河馬

兩角犀
從尼羅河到奧蘭治河,非洲的大部分河流和湖泊中都有河馬。河馬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水里,從來不會離開水面太遠,但它們的食物似乎主要來自陸地,它們往往在最近的灌木叢附近晃悠,以沼澤地里的蘆葦為食。黑人和霍屯督人會用陷阱捕獵它們,用它們的牙齒代替象牙,用它們的皮制成鞭子和盾牌。
非洲犀牛有兩只角,它們的皮膚不像亞洲犀牛那樣滿是褶皺。犀牛角被當?shù)厝苏J為具有藥用價值。它們的主要食物是蘆葦和灌木。
非洲斑馬、野馬、伯切爾氏斑馬是當?shù)靥赜械钠贩N。它們因從鼻子到尾巴末端均勻分布的漂亮條紋而廣為人知。它們生性膽小,但速度極快,如果從小就開始馴養(yǎng),也有被馴化的可能。
非洲的羚羊數(shù)量眾多,至少有60種是非洲所特有的,角馬最為著名。它可以說是馬、牛、雄鹿、羚羊的混合體,肩、身和鬃像馬,頭像牛,尾和蹄像雄鹿。它具有很強的力量和速度以及靈敏的嗅覺和視覺。

斑馬
長頸鹿也是非洲所特有的動物,它因極長的前腿和脖子而引人注目,而這樣的身體結(jié)構(gòu)讓它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它的后腿比前腿短得多,跑起來步伐雖快,卻很笨拙。長頸鹿天性極為膽小溫順。以樹葉為食。

羚羊
鴕鳥是這片炎熱大地的原生鳥類,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然而龐大的身軀和短小的翅膀讓它喪失了飛行能力。鴕鳥大多數(shù)生活于干旱荒涼、植被極少、降水極為罕見的沙漠里。據(jù)說鴕鳥從不喝水,卻是所有動物中最貪吃的,它能夠吞食皮革、玻璃、鐵塊、石頭,以及所有它能吞下的東西。非洲土著獵殺它們,不僅為了它的毛,還為了它的肉,他們認為鴕鳥肉是一種非常可口的美食。
蛇鷲被霍屯督人稱為“食蛇鳥”,因為它們貪婪地捕捉和吞食那些有毒的蛇。這種鳥很容易被馴服,它們?nèi)壕樱w形巨大,在非洲內(nèi)陸數(shù)量極多。蛇鷲的體形與大禿鷹相當。與其他的禿鷲相似,它們也是一種山鳥。山間的洞穴和巖石間的縫隙形成的隱蔽處,是它們最好的巢穴。蛇鷲就在巢穴里過夜,白天吃飽后也在其中休憩。日出時分,人們可以看見大量的蛇鷲棲息在它們巢穴入口處的巖石上;有時,連綿不斷的山脈中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讓它們分散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埃及禿鷲是一種常見的鷲類。

埃及禿鷲
鱷魚生活在熱帶地區(qū)的大河里,還有潛伏在沼澤里長到30英尺長的巨蟒,致渴蛇、小毒蛇、角蝰等劇毒的蛇類。至于昆蟲,蝗蟲自古以來就是這片大陸的禍害。這里還生活著大量像毒蛇一樣令人談之色變的蝎子。蒼蠅,據(jù)說是神用來懲罰古埃及人的工具之一,至今仍然是低地和耕作區(qū)的禍患。
現(xiàn)在分散在非洲北部的阿拉伯人和摩爾人,都源自亞洲,但至少有四大民族具有明顯的非洲土著的身體特征,分別是北部的柏柏爾人、中部的尼格羅人,以及南部、東部的霍屯督人和卡非人。
雖然非洲東北部或尼羅河谷地區(qū)曾居住著文明的民族,而且他們將藝術(shù)和科學(xué)發(fā)展到更高的水平,北部海岸也在后面的時代被腓尼基人、希臘人和羅馬人殖民,后來還成為文明化的阿拉伯諸國的所在地,但整體上來說,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仍比較落后。非洲土著沒有書面文字,沒有字母表,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擁有一些最簡單的實用藝術(shù)之上的文明成果。

摩爾人

非洲的阿拉伯人
尼格羅人的身體特征為:毛茸鬈發(fā)、黑色的皮膚、突出的嘴唇、扁平的鼻子、低平的前額和外形奇特的雙腿。從道德上講,他們懶散、無害、安逸、友好,但即便在更高的文明狀態(tài)下,在他們中間仍然盛行許多比較落后的風(fēng)俗習(xí)慣。

尼格羅人(黑人)
長久以來,黑人被世界其他地方當作奴隸而受到獵捕,甚至在他們家鄉(xiāng),大部分黑人也是少數(shù)有權(quán)有錢人的個人財產(chǎn)。許多黑人部落以一種最原始的方式生活著,無政府,無信仰,但極度迷信,更無優(yōu)雅的禮儀可言。他們赤身裸體,居無定所。其他也有一些游牧的黑人部族,還有一些組建了正規(guī)的政府,建立起了城鎮(zhèn),發(fā)展了一定程度的科學(xué)藝術(shù),盡管沒有達到多么高的文明程度。
下表即為當今非洲主要聚居地及其居民情況概覽:

(續(xù)表)

(續(xù)表)

我們計劃按照上面的順序講述非洲幾個主要國家的歷史。
下表為非洲的主要城市及城市人口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