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不打不罵做個好父母(2)

  • 不打不罵窮養男孩
  • 靜濤編著
  • 4577字
  • 2014-12-10 12:21:06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經常會對男孩頤指氣使,以此來規范男孩的言行和習慣,可是這種空洞的說教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實際上,父母的言行舉止,男孩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父母良好的行為規范會讓男孩心生崇敬,并且會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做到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男孩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父母對男孩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的,盡管經常給男孩講道理,但其行為卻會對男孩產生更深的影響。

如果父母對待他人友好和善,男孩也會善待他人;如果父母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男孩也同樣會冷漠高傲、目中無人。如果父母找理由推掉不愿參加的約會,或者因為不想接電話而讓男孩告訴對方自己不在家時,就會給男孩的心中留下父母愛撒謊的印象,受到這種不良影響的男孩漸漸地就學會了騙別人。如果父母對順手牽羊的事不以為然的話,那么男孩也會覺得偷竊不是錯事。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難露笑臉或漠不關心,那么男孩也會缺少愛心,冷漠待人。

父母是什么樣的人要比父母說什么樣的話更有力量。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樣,男孩就會誠實;父母用愛環繞著他,男孩就會去愛;父母善于諒解,男孩就會寬容;父母對體育顯示出興趣,男孩就會在綠茵場叱咤風云;父母用微笑和閃爍的眼睛對待生活,男孩就會懂得幽默;父母感謝生活的祝愿,男孩就會對生活滿懷欣慰;父母表示出友好,男孩就會變得和善;父母的言辭充滿進取的意志,男孩就會振奮他人;父母勇敢地面對挫折、失敗和不幸,男孩就能學會頑強地去生活;父母的人生肯定了其對于生命長久而深沉的信念,男孩將不再迷惘;父母用真善美維護著男孩,男孩將會發現生存的真諦;父母的行為像個英雄,男孩就會成為勇士。

此外,父母在對男孩的教育中,在深化男孩道德行為的同時,既要關注行為結果,又要關注行為過程的合理性和適當性,給男孩營造一個誠信、激勵、樂觀向上的好環境,以確保他在生活中不至于偏離社會軌道。

所以,男孩的父母應該認識到,父母在男孩的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男孩。身為父母應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無形之中,這些會深深地影響男孩的言行,促進男孩的求知欲,使男孩在耳濡目染中養成刻苦鉆研、執著追求的優良品質。

父母要拿捏好愛男孩的“分寸”

父母自然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要拿捏好愛孩子的分寸。總是處于父母的嬌慣下的男孩,不好好學習不說,還會時常逃學。老師一說他,他會橫加頂撞。男孩的壞習慣一旦形成,想要糾正談何容易!

一般來說,剛出生的男孩有理由得到格外多的關懷,比如吃喝拉撒、父母的懷抱、沒有病痛等。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會越來越摸透父母的習慣和脾氣,會用撒嬌或哭鬧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愿望。比如,男孩一哭鬧,父母就會馬上跑過來噓寒問暖。也就從這時開始,父母就已經從養育轉為溺愛了。很多年輕父母一遇到孩子哭鬧就慌忙抱起來哄,即使是在半夜里,也絲毫不敢怠慢;或者每過幾分鐘就跑去照顧男孩、陪他做游戲,等等。長此以往,男孩就會習慣了在家里享受的這種優待,稍一不滿意就大哭大鬧,任性撒嬌。而父母在無奈中也習慣了對男孩百依百順。

現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易寵溺自己的男孩。產生這一現象的一個很自然的原因就是,現在大多數的家庭只有一個男孩,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把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男孩身上,并很自然地認為,反正只有這么一個男孩,就應該對他好。

有些父母因為自己小時候被父母管教得特別嚴厲或者生活不是很富裕,所以當他們自己有了男孩的時候,往往會走入另一個極端,對男孩完全放任自由,予取予求,并認為自家男孩的生活比自己小時候好是理所當然的。

有一些父母出于工作等原因,不能經常陪伴男孩,常覺得愧疚。于是,他們便常常無止境地為男孩購買貴重的玩具,滿足他的任何要求,以此來彌補他們無法經常陪伴男孩的遺憾。

對于那些身有殘疾或者父母離婚的男孩,父母總會覺得對男孩有虧欠,覺得對不起男孩,為了補償他,這些父母常常會特別溺愛男孩。

在那些溺愛男孩的家庭里,常常會看到類似的場面。許多父母都會為自己辯護說:“我只是希望讓孩子得到最好的。”事實上,過多的愛只會害了男孩。專家有時將父母對男孩的溺愛稱之為“甜毒品”,雖然表面上香甜可口,但其實它就像毒品一樣,會對男孩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當然,不溺愛男孩,并不代表沒有愛和無原則的苛求。比如,在男孩生日時,父母可以滿足孩子多一點的愿望;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滿足男孩夢寐以求的心愿。關鍵的問題在于,父母要讓男孩知道,每一次的“特殊優待”都有著特別的原因。

不溺愛男孩并不意味著可以打罵男孩。據美國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7%的父母認為打罵是管教男孩的最佳方式,有40%的父母覺得打罵之后,男孩的表現還是一樣。有經驗的父母會發現,打罵一開始的確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是長久下來,男孩并沒有變得比較好,有的甚至更壞了,尤其是只用打罵這一種方式來管教男孩,更是效果奇差。

因為打罵只會使男孩不再在你的面前表現出你不喜歡的一面,并非真的改正了錯誤,而是躲到你背后,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繼續淘氣,繼續學壞。打罵只是讓他學會了逃避被打,而沒有學會什么是應該、什么是不應該的是非善惡觀念。如此一來,你還覺得拿出棍子打男孩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嗎?而且即使男孩真的犯錯,他也不會心甘情愿被打,他的內心會充滿怨恨和不滿,并會漸漸失去自尊、自愛和自信,同時他更學會了用打人來解決問題的模式。

那么,難道父母就只能眼睜睜地看男孩犯錯,任他為所欲為了嗎?不,我們只是說打罵不是唯一的管教方式,不要用體罰來解決問題,因為那樣做的效果只是暫時的、表面的而已。男孩犯了錯誤是要受到適當的處罰的。

父母愛自己的男孩,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拿捏好愛男孩的分寸。它對男孩的健康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1)愛男孩要有理智。也就是說,在愛男孩的過程中,要能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無益的激情和沖動。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在《父母必讀》一書中的序言有這樣一段話:“子女固然由于父母方面的愛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們也會由于那種過分洋溢的偉大的愛的感覺而腐化墮落。理智應當成為家庭教育中常備的節制器,否則男孩們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動機下養成最壞的缺點和行為了。”這段話講得十分深刻。

然而,有些相對年輕的父母,在對待男孩上,往往把握不好愛的分寸。他們對待男孩常常是毫無原則,過分溺愛,有的父母對男孩姑息遷就,自由放任;有的父母只會千方百計滿足男孩的吃穿住,卻從不關心男孩的心理發展和思想情緒的變化。以上這些做法很容易會把男孩慣壞、寵壞。這種愛是不理智的,是有害的。

(2)愛男孩要嚴格要求。愛男孩就要嚴格要求男孩,這也是愛男孩的一種體現。俗話說“愛之深,責之切”,意思就是說,正是出于對男孩深切的愛,所以才對他嚴格要求。所以,父母應該學會理智地愛孩子,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當然,嚴格要求孩子并不是對男孩進行訓斥、打罵,而是要做到以理服人,態度耐心,循循善誘地說服。

平日里,父母對男孩嚴格要求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男孩往往缺乏經驗,有時還是非界限不清,而且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往往也不善于獨立控制。如果父母對他不嚴格要求,他往往還不能主動地、自覺地學習和按道德標準來行動。因而,這就更需要父母對男孩的思想和行為有嚴格的要求,使他養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僅有愛不見得能教育和培養出優秀的男孩來,只有把愛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效果才會更好。

(3)愛男孩不意味著不管。采取“暫時的隔離”的處罰方式,可以使男孩真正地改過向善,又不留下后遺癥。“暫時的隔離”就是在男孩犯錯時讓他暫時不和別人接觸,讓他坐在角落的一張椅子上,以“一歲一分鐘”為原則。不過,切不可把男孩關進廁所或單獨留在一個房間里,那會造成男孩的恐懼心理,影響極壞。處罰的同時要讓男孩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因為男孩如果不明白自己為何受罰,那么處罰就沒有意義了。

總之,父母愛男孩一定要把握理智、嚴格、適當的原則,千萬不要溺愛姑息男孩、過分地遷就男孩與寵愛男孩。愛男孩要拿捏好分寸。只有這樣,才能把男孩培養成為有良好個性品行的優秀人才。

教育男孩父母態度要一致

父母對男孩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父母不僅是一種權威,而且是男孩言行舉止標準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現在很多情況下會成為男孩的參照。父母要使男孩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對男孩放任自流影響更壞。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己。”即要求男孩要具備的良好的品質和習慣,父母應自己首先具備。

當然,要想讓青春期的男孩認同父母的教育,父親必須要和母親達成統一的戰線。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父親的態度一定要是真誠的。如果父親并不是想幫助妻子,而是逢場作戲式地教育男孩,那男孩就會越來越不尊重母親,甚至還會越來越多地向母親的權力發出挑戰。

男孩的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很重要。如果父母扮演的角色不對,則會影響教育的效果,有時是事倍功半。

我們中國習慣上說“嚴父慈母”,父親和母親雙方在家庭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總是有所不同。不同的角色性格以及體現這種性格的言行毫無疑問地要對男孩的成長發生不同的影響。一般說來,在中國,來自父親一方的影響往往是尊嚴、果敢、進取和責任感,來自母親一方的影響往往是溫順、寬容、體貼和義務感。父母雙方面的影響是互補的,合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完整和諧的教育影響環境,對男孩性格的各方面產生一系列微妙但卻又實實在在的影響。從男孩心靈發育的角度看,這種雙方面的影響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反而呈現出相互烘托、相互加強的態勢。父親的威嚴更加襯托出母親的愛心;母親的知足和溫順又更加突出嚴父的進取精神和責任意識。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男孩的人格也肯定會獲得相對完整和諧的發展。這正是家庭教育所應達到的結果。

一些父母認為,要管教男孩,必須是一個要“嚴”,另一個要“慈”;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或叫做“父嚴母慈”。以為只有“一嚴一慈”,“一軟一硬”,相互配合,“軟硬兼施”,才能教育好男孩。這種說法,乍一聽,似乎有一番道理,好像這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搭配和組合。所以一旦男孩出現問題時,都是父親先打罵,母親來庇護;有的家庭是父母嚴格管理,祖父母阻攔。

多數時候是父親對男孩比較容易嚴厲,母親對男孩比較容易溺愛。這都造成了主觀和客觀上的教育態度的不一致。

其實,“一嚴一慈”“一軟一硬”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這是一種不良的教育方式。如果一個家長對男孩較嚴厲、苛刻,另一個家長過于溫和、寬容;或者一個要求特別嚴格,另一個又特別遷就、姑息、放任。不難想象,下列情形就會出現:男孩在嚴厲家長的面前,很老實,戰戰兢兢,唯唯諾諾,有話也不敢說,有理也不敢申辯,有事也不敢做。而當著溫和的家長的面,則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言行放肆,為所欲為,一點兒規矩也沒有。這樣的家庭教育,肯定造成男孩心理上的不正常狀態,養成不良習慣。比如欺軟怕硬,見風使舵,看人臉色行事,容易形成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兩面作風等。

父母態度不一致,還可使男孩學會鉆空子,誰能答應他的要求他就去請求誰,并且把父母分成誰好誰壞。一些男孩就是在這種搭配組合中鉆空子,出了事只告訴護著的一方,使這個家長在教育時采取遷就的態度。長此以往,男孩在家里找到了保護傘,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約束力。而且,父母教育男孩態度不一致,也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和彼此間的不信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门头沟区| 商都县| 忻城县| 大洼县| 上饶县| 武义县| 大余县| 潜山县| 斗六市| 江华| 通山县| 额尔古纳市| 泉州市| 锦屏县| 德保县| 汶上县| 邵阳市| 四平市| 和政县| 睢宁县| 化州市| 芒康县| 准格尔旗| 旅游| 禹州市| 新和县| 浦北县| 渝北区| 五指山市| 乌鲁木齐市| 阳谷县| 自治县| 肇庆市| 那坡县| 溆浦县| 兰考县| 公安县| 白银市| 隆昌县|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