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不打不罵做個好父母(1)

在我國,父母情緒不好時,往往喜歡拿孩子出氣,如工作不順,身體不適,或處于更年期,更容易對孩子發火。對男孩發火,不僅無法糾正男孩錯誤的行為,反而會使男孩在生理、心理上產生消極的應激狀態。所以,要想幫助男孩改正錯誤,避免對抗,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

視心情好壞對待男孩缺乏理智

有的父母一心想把男孩教育好,但是卻沒有很好運用現代教育理念,經常感情用事,忽冷忽熱,情緒不是很穩定。心情不好時便對男孩沒有好氣,即使一點兒小事,也會暴跳如雷,甚至大動干戈;心情好的時候,就對男孩和顏悅色,溺愛無比,男孩有什么要求都充分滿足,父母這樣喜怒無常,總會弄得男孩無所適從。

如果是遇到愛吵架的夫妻,喜歡拿男孩出氣,成了最常見的情況。當然,這是最不可取的。父母愛吵架,無疑給男孩造成心理陰影,這樣父母再管教男孩時就會失去威信,男孩也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父母一旦在孩子面前沒有了威信,再管孩子就會變得困難了。

男孩的父母要想教育好男孩,一定要有理智、講方法。愛男孩要講分寸,嚴厲也要有尺度。例如,當男孩已經認識到錯誤時,就不應再批評或是懲罰他。

有一個小男孩,平時很調皮。父母要打他時,他總是流淚討饒,但是父母卻照打不誤。后來,無論父母怎樣打他,他也不哭不喊,連眼淚也不流了,只是用怨恨的目光瞪著父母。要知道,男孩子天生就是淘氣的,就是精力旺盛。如果他一淘氣你就打他,那勢必對男孩的身心造成影響。有些父母也知道這些道理,但是自己脾氣不好,一旦情緒上來,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不少父母,平時對男孩百依百順,但是,一旦男孩違反了自己的意愿,或是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特別是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便氣不打一處來。即使男孩有自己的特殊原因,父母也照樣拳腳相加,沒有半點兒寬容之意。當男孩明白,在父母面前解釋、求饒是沒有用的時,也就不再解釋,不再流淚,父母要發怒的時候,就等著父母的打罵,但是卻已經產生了逆反心理。

培根說:“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情感當家。”教育男孩是一門學問,要學會抓住教育時機去獲得教育的最佳效果。教育男孩不應該感情用事,而應抓住教育時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男孩去成長。

一些父母因為性格喜怒無常,善感情用事,在對待男孩上也時而嚴格要求,時而放縱溺愛。一位美國學者曾這樣評價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國父母在向孩子表達愛時,往往不在乎他們內心里想些什么,頭腦里有什么困惑,是否覺得不安,而更多的是問孩子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也許中國的父母從來沒有意識到心理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雖然為男孩提供了優越的物質生活,卻從不關心孩子的心靈世界。他們可以節衣縮食給男孩買鋼琴,也可以因為男孩鋼琴練得不好而拳腳相加。

許多男孩在這種畸形的教育方式下,不但不能成“龍”,甚至成人也難。他們一方面厭倦父母的精神枷鎖;另一方面,當他們脫離了父母的羽翼時,又感到無所適從。每個當父母的都應該反省一下,這種不理智、不智慧的教育讓男孩怎么健康成長!簡單地采取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是不能培養出優秀人才的。

有位年輕的母親脾氣很不好,喜歡感情用事,亂發脾氣。一次,她的兒子飯后幫助大人掃地,哪知偏遇上這位母親跟自己的婆婆慪氣,見兒子拿著掃把在廳中舞弄,不分青紅皂白上去就是一巴掌,打得男孩哇哇哭,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以前自己幫著掃地的時候,媽媽總是夸獎的。

可憐男孩莫名其妙地挨了揍,他以后還肯拿掃把嗎?男孩不拿掃把還不要緊,可怕的是男孩將來不懂得分清是非,遇事同樣感情用事,那就麻煩了。另外,如此管教男孩,等男孩漸漸長大懂得些道理了,便會感到委屈而且不服氣,天長日久,對父母的尊敬也會一落千丈,那時自食其果的還是父母。

所以,男孩的父母不要感情用事地對待男孩,更不要拿男孩出氣。男孩的確比女孩更淘氣,當他犯了嚴重錯誤,對他進行批評教育是必要的,至少可以使他深刻地記住下一次不可重犯。但是現實生活中卻經常是這樣,不少男孩挨揍并不跟他犯的錯誤大小有關,而是和父母的情緒好壞有很大關系。有的父母心情舒暢時,無論男孩犯了多大的錯誤,都能睜一只眼睛、閉一只眼睛地不了了之。可是一旦心情不好時,哪怕男孩犯一丁點兒錯誤,就開始大發雷霆。

感情用事對待男孩,反映出了父母自身的素質問題。因此,要改變感情用事的毛病,做父母的就應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當父母的水平。多學習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懂得感情用事會給男孩帶來不良的影響。加強自身修養,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少一點兒感情用事,多一點兒冷靜思考,增強自己的育兒責任感,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教育男孩的效果。

記住,男孩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做父母的應充分尊重他,這樣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男孩。感情用事對待男孩,是對男孩人格的不尊重,其危害是比較大的。不尊重男孩的人格,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試想,如果父母對男孩經常是感情用事,一開始,男孩可能會懾于父母的地位和權威服從父母。時間一長,男孩會由無所適從變為不理不睬,以致到最后男孩也會對父母反抗,與父母犟嘴,對父母不尊重。此時,父母再怎么管教,男孩都不會聽話。

所以,父母不要再以自己的心情好壞去決定怎么對待男孩,要考慮男孩的特性,考慮男孩的內心感受,做一個理智的父母。

無原則地隨意亂發脾氣不可取

從來不發脾氣的人肯定少之又少。面對整天上躥下跳、精力旺盛的男孩,一次脾氣都未曾發過的父母肯定也少見。所以,一概否定、排斥“發脾氣”是不現實的。更何況,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男孩每天都沉浸在父母的甜言蜜語中,就會變得嬌氣和軟弱無力,日后長大,他會受不得別人的批評,這樣對男孩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可見,在教子問題上,可以允許父母偶爾發脾氣,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男孩。尤其是當男孩屢教不改、故意搗亂的時候,父母更應該嚴肅對待,讓男孩在錯誤面前懂得反省自己。

但是,父母無原則地隨意亂發脾氣就不可取了,因為這樣會傷害男孩的自尊心。有的父母生起氣來暴跳如雷,火冒三丈,對待男孩痛罵痛打,完全不顧自己的威信和形象,只顧發泄怒氣,這樣的管教方式是有失分寸的。有時過于粗暴和無理,言行過激,不但不就事論事,反而會拿孩子當出氣筒。特別是有一些父母因為一件小事不順心而大發雷霆,沖著孩子發脾氣,使男孩受委屈,這是錯誤的教育方式。

如果男孩犯了錯,父母一定要嚴加管教,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以理服人比橫加指責更重要。當男孩犯錯時,父母應該明確地提醒男孩錯在了什么地方以及批評他的原因,而不是劈頭蓋臉地先大罵一通,如“笨蛋”“廢物”“真后悔當初不應該生你”“你走吧,我再也不想看見你了”等,這些不得體的語言只能傷害男孩的自尊心。有的男孩往往被打罵過后,仍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

(2)再憤怒也不能傷害男孩的自尊心。如果對待男孩要嚴厲管教,就要就事論事,少發脾氣,更不能因為其他事情不順心就遷怒于男孩。

男孩受到父母無意的言語傷害,并不意味著父母不愛他了,而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出現了障礙或者誤區。因此,父母要多愛孩子一點兒,贊美比批評更有效,愛心比打罵更重要,要使男孩感受到父母的需要、尊重和欣賞,而不是厭煩、冷漠甚至虐待。據研究,過度懲罰、過分苛求、父母操縱男孩,是影響男孩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父母的話對男孩影響很大。心理學家建議,父母用另外一套字眼跟男孩講話和交談,最好還是不發脾氣。不要只管肆意對男孩吼叫、發命令、提意見、橫加干涉,想到什么便說什么,時常說得不準確、不清楚,也說得不對。其中有些字眼可能會傷害男孩的心靈,因為父母發火時往往聽不到自己的嗓音和語氣,不講究說話的技巧和禮貌。

一些父母對男孩講話可能是令人氣餒的、令人羞愧難堪的。盡管有時父母自己是仁慈的和好心的,但即使是稱贊男孩的時候也會適得其反,這就是因為父母沒有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語言。

和男孩說話要用愛的語言,應該用產生愛的語言,用減少爭議而非打破愿望的語言,用令人生氣勃勃而非挫人銳氣的語言。既不傷害感情,也不挑剔別人的行為。

(4)發脾氣的目的除了為使男孩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主要目的還是要讓他了解到父母因為他的錯誤感到傷心、不滿。這樣,他情緒上就會受到很大壓力,知道父母對他不滿,從而產生愧疚感,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錯誤。

所以,如果父母經常愛發脾氣,對待教育男孩便會沒有什么耐心。就要認真考慮一下,加強自己的修養。否則,對男孩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妨礙男孩的健康發展。

父母應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人們常說“小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的確,不高興了就哭,高興了就笑。這正是他們天真無邪的表現。如果一個大人,時刻把情緒掛在臉上,那就太不成熟了。

情緒是心理活動的核心,對身心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學會自覺地調節和控制情緒,這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內容,也跟教育好男孩息息相關。

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無論做什么事都帶有情感色彩:當考試取得好成績時,會感到喜悅;失去珍貴的東西時,會感到惋惜;愿望一再受妨礙而達不到時,會失望甚至憤怒;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會感到局促不安甚至產生恐懼等。喜悅、悲哀、憤怒、恐懼等情緒活動,都會引起身體一系列的生理變化。

據科學研究表明,愉快、歡樂、適度的緊張等積極的情緒有益人體健康,對心腦血管健康有好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振奮精神、提高大腦工作能力的作用。反之,傷心、悲痛、憤怒、焦慮等消極情緒則有害身體健康,會阻礙人體的正常代謝,引起一些對身體不利的生理變化。如果長期處于不良情緒的影響,往往會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如高血壓、胃潰瘍以及心理障礙等。因此,父母應該懂得情緒在保護心理健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學會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情緒。

遺憾的是,有的父母教育男孩時,常常為自己的情緒所左右。父母高興時,教育男孩能注意方式方法,不高興時就簡單粗暴,甚至無事找事,把男孩當做出氣筒,動不動就打罵訓斥、諷刺挖苦等。這種因父母情緒的好壞而出現的教子尺度不一,其害處是無窮的。

父母情緒不穩定往往會使男孩不知自己到底應該怎樣做,既不利于男孩不良行為的及時糾正,又不利于男孩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父母情緒不穩定容易使男孩養成看父母臉色行事的壞毛病,并且不利于父母及時、準確地把握男孩的真實情況,不利于父母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父母的不良情緒直接影響著男孩的心境,特別是因不良情緒而導致的父母教育男孩方式方法上的簡單粗暴,往往會使男孩同時遭到“體罰”與“心罰”的雙重傷害,這不僅嚴重地影響著男孩身心的健康發展,甚至會對男孩的一生帶來重大傷害。

父母的不良情緒還會使父母在男孩心目中的威信大大降低,這種威信的“降低”,往往又會對以后的家庭教育人為地制造種種障礙。比如,有些父母所說的“男孩大了,反而越來越不聽話”,就與這種“障礙”有關。

所以,要教育好男孩,父母應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掃除不良情緒影響自己對男孩的教育,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在生活中,要以樂觀的、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和挫折,任何問題都會有相應的解決辦法,所以父母要勇敢地面對現實,努力進取,永不悲觀失望,對前途充滿信心和希望。如果父母持這樣的樂觀態度,孩子往往也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2)適當地發泄不良情緒。人都是有情緒的,如果不良情緒一直積壓著,找不到發泄的出口,最后可能會像火山爆發一樣噴涌而出,如果這股火噴在了男孩身上,就會灼傷男孩的心靈。所以,父母,要注意適當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平時可以向知己傾訴自己的苦惱和憂傷等。這樣有助于消除心中的煩惱、壓抑,從而達到心平氣和的狀態。

(3)做到張弛有度。有些父母因為工作不好或生活不好,經常對男孩發脾氣。其實,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存在壓力是正常現象,既要做到心情放松,也應該保持適當的緊張情緒。適度的緊張情緒運用到學習或者工作上,有助于維持和提高學習、工作效率,使大腦功能達到最高效率的狀態。平時工作或做某件事,也需要保持適當的緊張。張弛調節適度,就會使生活更有節奏和情趣,這樣才能以正常的態度對待男孩。

(4)善于理智地控制自己。世界上沒有救世主,父母的種種要求和愿望,都應以符合社會道德和規范為前提,否則就是不理智的行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能苛求男孩時刻滿足自己的愿望,也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這樣做對維持心理平衡、培養健康情緒十分有益,父母能夠做到理智地控制情緒,也就等同于理智地教育男孩。

總之,父母應該通過不斷加強心理品質的修養,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緒,因為父母的方式方法和情緒態度將帶給男孩潛移默化的影響。

以身垂范,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不光是父親要做好男孩的榜樣,母親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父母的言行對男孩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它會影響男孩今后的成長。如果父母的榜樣出現了偏差,男孩的思想行為就會出現偏差,在今后的生活中他就會放松自律,做出有損社會公德的事情,從而也使他失去了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機會。

父母是男孩一生的老師,明智的父母都應該以身垂范,給男孩做個好的人生榜樣。

有一對夫妻經常抱怨他家的男孩“貪玩”“不聽話”“不好好學習”。有一次,因為兒子考試兩門功課不及格,夫妻倆就開始“收拾”男孩,打得男孩哇哇大哭。鄰居見了,實在忍不住了,就過去批評他們:“你們整天讓孩子好好學習,你們好好做爹媽了嗎?你們整天打麻將打到半夜,卻讓孩子好好做作業,他能做得下去嗎?”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于男孩成長來講,這一點尤其重要。

正如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所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男孩最早接觸的生活環境主要是家庭,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要以身垂范,做好孩子的榜樣。

啟蒙老師對男孩的影響最深遠。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男孩,則必須以身垂范,做男孩的好榜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政和县| 婺源县| 山东省| 鹤峰县| 鹿邑县| 措美县| 调兵山市| 正阳县| 新龙县| 金阳县| 红桥区| 紫云| 安仁县| 玉田县| 达孜县| 民和| 正定县| 眉山市| 永济市| 博罗县| 南京市| 壤塘县| 广宗县| 柏乡县| 湖北省| 寻甸| 高密市| 江城| 聂拉木县| 柞水县| 旌德县| 宜丰县| 静安区| 承德县| 甘德县| 合水县| 密云县| 新民市| 龙江县|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