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開放觀念(2)

保潔工作對保潔員的要求極為嚴格,8小時工作時間內要不停地擦拭、清掃。一天下來,疲憊不堪,飯都不想吃,只想休息。時間不長,和她一起來的8個姐妹都承受不了保潔工作的勞苦而辭職了。家里人勸王兆蘭不要受罪了。她想:作為一名下崗女工,沒有其他技能,選擇工作的機會不多,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干一行就要把它干好。由于她工作認真,得到領導和客人的好評,她由保潔員調到商品部當銷售員。為了適應新的工作,她努力學習商品知識、銷售技巧、商業英語,并熱心對待每一位顧客,銷售額逐月上升,多次受到領導的獎勵。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王兆蘭工作的場所要停業裝修半年,她又一次下崗。她在待業的日子里,看到一家茶店招聘服務員的廣告。但招聘的條件很高,年齡要求18~25歲,要懂英語,還要了解中國茶文化。王兆蘭前去應聘,軟磨硬泡,并極力陳述自己年齡大的優勢和好處。最后,老板帶著疑慮收下了她。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下崗待業、臥病不起、考試落榜、婚姻失敗等逆境挫折。在這種種挫折面前,大多數人都抱有一個自己少付出、多獲得的畸形心理,結果當這種總期望多獲取的心理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去抱怨命運、抱怨家庭、抱怨他人,抱怨政府、抱怨社會。一個人抱怨機會的時候,機會也從他身邊溜走了。

成功來自辛勤的耕耘,成功更來自改造自己和定位自己。市場經濟有那么多行業,找對位置,準確定位,總會有適合自己的工作,適合自己的活法。

5.轉型:人生的重新定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在中國人生存方式上的最大突顯就是職場生涯的演變。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組織結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顯,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不得不裁員。然而,這一嚴酷的事實也徹底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企業和員工之間穩定的長期的雇傭關系。企業不再是計劃經濟條件下那個可以托付一生的那個“家”,雇員從此也不必“從一而終”。日益頻繁的跳槽已變成了人們日常生活最常見的談資。

據一家權威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調查統計,目前中國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5年更換工作一次,一生中至少要換7次工作。另據統計,營銷、房地產、廣告等行業跳槽現象非常普遍,其中廣告行業的人才流失率約10%,大約每人平均一年跳槽1次,營銷和保險行業更高,每年達到了30%,房地產大約在10%至20%之間。

人生轉型已成了現代每一個人所必須面臨的問題。

如果你發覺自己的工作已有變成“雞肋”的危險,與其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間搖擺不定,與其被動等待,不如換個思維,早做準備,在未被社會淘汰之前完成轉型,把握住職業生涯的主動權。

主動和被動,是兩種精神狀態。主動則心中有數,被動則疲于應付;主動則事半功倍,被動則事倍功半。主動就是積極進取、不盲動,而且能看清當前的形勢以便做出正確的選擇;被動就是消極懈怠,推一下,走一步,見著矛盾和問題就繞開,工作當然也不會有起色。

找到提升的支點

懿萌,英文名Mary,在業界是個傳奇女性,因為她善于轉型,從秘書轉型到做人力資源,再從外企總經理到自己做老板,每一次都是成功的轉型。

她曾為來自6個國家和地區的總經理擔任秘書工作;后在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美國鋁業集團國際瓶蓋系列有限公司兩個世界百強跨國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9年,直到成為中國區的人力資源經理;1999年進入企業培訓與咨詢領域,加入最早進入國內的上海誼威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先后擔任華北區客戶銷售經理,全國客戶服務總監,副總經理及中國區總經理和顧問等職務。2001年回北京創立北京睿德晟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后又創辦了北京九州匯澤管理顧問公司,并兼任這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及高級顧問。

懿萌的驚人之處就在于能夠準確地從不同的行業里找到一個提升的支點。很多人認為跳槽的理由就是加薪、提升。而懿萌卻突破了這個理由,她可以承受比原來更低的職位、薪水,并從中找到更廣闊的出口,這就是聰明的懿萌、幸運的懿萌。

每個人的職場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或多或少遇到困難,而轉型是很多人都會做出的選擇。對于一個善于主動轉型的人來說,往往能獲得人生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人生突圍。正如懿萌說的:“每一個人,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誰也不比誰笨多少。關鍵是誰比誰用心多少。過去有一句話:做什么吆喝什么。當你抱怨時請想一想,目前你做的這份工作,真正用心了多少?!?

因此,面對現代職業的困境,我們一定學會轉型,善于轉型,把握轉型。

轉型六要素

第一,要變“被動接受”為“主動選擇”,變“不想”為“想”。

第二,要相信人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要學習女性超過男性的一個優點,那就是:忍耐力強。

第四,要善于揚長避短,然后再適時適當地補短。

第五,要勤奮多思,多多尋求解決的方法。

第六,要善于借助外力。

6.多元化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改革開放30年,我們國家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單一的社會變成了多元的社會。

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價值取向被“一個聲音,一種色彩”所統一。改革開放后,思想解放的潮流沖垮了禁錮,西方的種種價值觀涌入,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人的身份多元化了,利益關系也多元化了。價值多元化,就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征之一。

六旬老人的大學夢

據報載,前不久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通過高考這個途徑圓了自己的“大學夢”。然而,針對這種現象,在人們的評論中也出現了三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是支持的聲音。這些支持者認為,享受教育資源不分年齡,不分時代,這位老人恰恰很好地詮釋了“活到老,學到老”。

第二種是不支持的聲音。他們認為老年人追逐自己的大學夢無可厚非,但應注意方式,不應該擠兌了當下的教育資源,正是由于他們的進入,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教育資源捉襟見肘了,因為一個年輕人經過大學深造后為社會所創造的財富是老年大學生無法比擬的,他們應去老年大學圓大學夢。

第三種,觀點比較中立。他們認為,老年人考大學,要看老年人是圓哪類大學夢,是圓大學文化夢還是圓大學知識夢。

其實,這三種觀點都有道理。第一種是鼓勵人們應該堅持奮進,第二種是出于對現代社會壓力的考慮,而第三種則說得比較含蓄。但今天,我們所探討的不是哪一種言論更正確,更有道理,而是這種現象背后的問題。

這種現象,畢竟是個例,其實也不會真的威脅到年輕人的教育資源。只是引發我們思考的問題是:成才與否,真的只有大學這一條道路嗎?

人類社會發展中曾經產生過一個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按照一個模式發展,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時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準,這種標準翻譯成通俗的現代語言就是:在學校看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如果僅以“成績”和“名利”來衡量個人、團體乃至社會的成敗,那么,這個社會上99%的人都無法躋身于成功者的行列。畢竟,高考狀元就那么幾個,在工作中晉升為領導或成為億萬富翁的也只能是少數人。

這些人固然在自己的奮斗方向上取得了成功,但其他人就都是失敗者嗎?例如那些兢兢業業、不斷超越自我、努力做到最好的管理人員或一線技術工人就是失敗者嗎?那些辛勤耕耘、精心呵護自己的田園、迎來春華秋實的農民就是失敗者嗎?那些努力工作、善待他人、關愛家庭的人也是失敗者嗎?

其實,任何事都不能一概而論,不能只拿一種標準來衡量。

俗話說:“人生如棋?!毕聡宓娜硕贾?,每下一步棋子,這個棋子都要形成最少兩個或以上的真眼才算是活的棋路。這就叫“建立根據”,“確保眼位”。一盤圍棋沒有兩個眼,那就得活活悶死。

從下圍棋的道理來看,一個人的人生規劃中,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如果一個人只把一條路子走到黑,或者只會使用一種方式達到成功,那只能跌入尷尬和窘迫的境地。

一元成功的模式是一條死胡同,只有摒棄一元化的思維定式,主動選擇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道路,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迎合時代的開放。所以,我們不要輕易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誤區,而應主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功道路。

就和下圍棋的道理一樣,給自己留兩個眼,一專多能。這樣,在市場經濟中才能取得主動權,有時老板不炒你的魷魚,你還可能炒他呢。

成功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和標準,不同的價值選擇會造就不同的成功人生。人需要多種生活技能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不然真的會在一個樹上吊死了!

7.做多元事,成多元才

達爾文的一句經典名言就是:“適者生存”。地球上任何物種如果適應不了它所生存的環境,那么它只有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不僅是自然界的法則,而且是社會領域的法則。生存在一個不斷開放、多元化的時代里,你必須學會開放、學會多元化,做多元事,成多元才。一個人相對于一個組織,一個部門乃至一個國家,就好像一顆螺絲釘相對于一臺機器,只有改變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這個螺絲釘最大限度地適應社會這臺機器的需要,才可以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

適應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有一對夫妻,以前是同一工廠的工人,五年前一同下崗了,男的由于調整不了自己的心態,覺得下崗臉上無光,心事重重,找了幾個工作都因為不適應半途而廢了,賦閑在家。而女的很快就實現了角色轉換,適應了環境,先是開了一家冷飲店,現在又開了一家書報攤,生意紅紅火火,人也整天春風得意,喜笑顏開。所以說,適應才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多元的社會需要各樣的人才,只有多元個體才能在多元的社會中找到發展的空間。

在一個多元的社會里,成功的形式會有很多種:它可能是創造出了新的產品或技術,可能是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或學術成果,可能是因自己的行為而給他人帶來了幸福,可能是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別人的信任,也可能是找到了最能使自己滿足和快樂的生活方式。同樣,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令人羨慕的名望和財富,也是一種應當被尊重和認可的成功。

比方說,張三今年沒有考上大學,我們不能說因為張三很蠢,智商偏低造成的??赡苡泻芏嘁蛩?,例如張三很聰明,但是臨場發揮有問題;又如,填報志愿出了問題;或者是國家的教育資源有限,只可以提供很有限的適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當我們把涉及問題的各個方面進行一個系統關聯的分析,就可以得出更為客觀的結論。我們應該學會做多元事,成多元才,打破專業和技能對自己的限制,開拓人生的大視野。

情隨事遷,與時俱進,不管是一個人,一個組織,還是一個國家,都要謹記“適應”二字,適應才能促進個人的完善發展,適應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適應才能促進民族的繁榮富強。

我們的社會正處在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不期而至,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調整自己,以順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一個人只有掌握了多方面的才能,才可以適應任何情況,不管社會怎么變化,都會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北大畢業生陸步青,因所在工廠倒閉而下崗,但他很快適應了環境,改變了心態,做了一個街頭操刀賣肉的屠夫。有人說這是教育的失敗,是大材小用。其實,這正是北大的驕傲,是北大培養出了多元化的人才,適應了社會的變化。

中國正向城市化、市場化、知識化、扁平化、開放化、原創化、循環化、精進化的多元復合轉型,多元的價值選擇極大豐富和拓展了人們的生活空間和意義世界,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創造了更為豐富的機遇和條件。在這種時代的背景下,每一個人的特長和潛質都會得到極大的發揮,只要學會主動選擇,每個人都會有成功的機會。

當前的社會是多層面的,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可謂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成功。從個人的角度來講,人的成功也有大、中、小之分。大的成功可以是基因解密、克隆技術、宇宙探秘;中等成功可以是一般的技術革新;小的成功可以是幼兒園寶寶學會游戲、唱歌等。

由于社會的復雜性和人的智力及經歷、職業、環境、機遇的可變性,人的成功也是多方面的,成功的社會價值也是不同的,因而構成了多元的成功方式。因此,在多元化成功方式的視角下,衡量成功的標準也就有了很多種——可以是一個人的地位和財富,也可以是一個人的創造力和影響力,可以是一個人對他人的幫助或貢獻,也可以是一個人在自身基礎上的提高和超越……但無論對于哪一種類型的成功來說,最根本的衡量標準都應該是:該行為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并由此獲得最大的快樂。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崇尚多元化成功的社會。最明顯的例證是,美國的人才體系是多元化的,美國人才的成功途徑也是多元化的。在美國的企業中,不同類型的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例如,在微軟公司里,不同類型、不同資質的人才都能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從而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研究人員的成功可能是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測試人員的成功可能是找到隱蔽的“臭蟲”,支持人員的成功可能是幫助客戶及時解決了問題。對于這些不同類型的成功,微軟公司的管理者不但會坦然接受,還會與當事人擊掌相慶。

這就是最好的多元化成功的案例,多元化的成功不僅可以讓每一個人發揮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發掘出每一個人的全部潛力,同時也能讓集體保持健康、和諧的狀態,讓集體成員體驗到最大的幸福。

所以,我們的成功哲學的核心應該是:現代社會為我們設置了許多通往智慧大廈的大門,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入口。不要輕易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誤區,而應主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功道路。

總之一句話,多元化理論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8.腦袋致富是未來趨勢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古代商人聚財的傳奇故事:

從一只死老鼠開始致富

有一個商人,由于深諳營銷之道,懂得成交之法,年紀輕輕就擁有了巨額的財富,成為富甲一方的人。但天有不測風云,一場大火過后,房倒屋塌,不剩片瓦,他所有的財產都在轉眼間化為塵煙。

他決定從頭來過,并相信自己一定會重塑輝煌。

在他的腳邊,有一只死老鼠。這是一只從火海中逃出來的老鼠,因為傷勢嚴重,掙扎了一會就死了。他決定用它作為資本做點買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玛县| 淳化县| 德保县| 克什克腾旗| 北海市| 元朗区| 邯郸县| 宿迁市| 昌黎县| 铁岭县| 白城市| 上虞市| 鄄城县| 建阳市| 清水河县| 仙居县| 东港市| 财经| 井陉县| 呼伦贝尔市| 同江市| 西畴县| 年辖:市辖区| 峨眉山市| 微山县| 比如县| 徐州市| 思南县| 固镇县| 梓潼县| 阳泉市| 姚安县| 视频| 宁安市| 建水县| 汽车| 囊谦县| 托克托县| 江津市| 齐齐哈尔市| 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