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一分錢也不亂花
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匯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
猶太人從小就培養孩子節約的習慣。
猶太拉比經常這樣講:
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孩子從小就應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如在幼兒園時應自覺愛惜食品、玩具、圖書和衣物。小學階段應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愛惜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愛護公物等。中學階段應養成生活節儉,不擺闊氣,不亂花錢,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要求等。
猶太父母經常通過給孩子講故事來教育他們養成勤儉的好習慣。
從前有個工匠手藝很好,做出來的東西不但精巧,而且耐用,所以生意很好,賺的錢也不少。可是工匠好吃、好穿、好玩,因而錢雖然賺得不少,卻老是不夠用。工匠有個鄰居,是個大富翁。他聽人說這個富翁原來很窮,后來不知怎么的,錢就漸漸多了起來。工匠便想去請教富翁,問他應該如何才能有錢?
到了富翁家,他先說明來意。富翁聽了,微微一笑說:“這個嘛!說來話長,卻也很簡單,你且等一等,讓我先把燈熄了,再好好對你說。”說著,順手就把燈關了。工匠原也是個聰明人,一看這個情形,馬上便明白了,立刻高高興興地站起來,說:“先生,謝謝你,我已經都明白了,原來致富之道就在于‘勤儉’二字,是不是?”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致富之道。勤是勤勞,儉是節儉。賣力工作固然能增加收入,但還要懂得當用則用,當省則省,才能積聚財富。
猶太人在勤儉節約方面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1)利用各種機會,向孩子講述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講述自己家庭勤儉節約的家史,讓孩子從小就受到啟發和教育。讓他們知道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以勤儉節約為榮,克己奉公,一心撲在事業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并且在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這些一直為人們所傳誦和稱道,是教育孩子的好教材。讓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來之不易,都是人們辛勤勞動換來的。
(2)要讓孩子真正地認識到勤儉節約的意義。要使孩子懂得,今天的好生活、好日子是來之不易的。教育孩子懂得節約一分錢、一粒糧食、一度電、一滴水的作用。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匯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教育孩子懂得浪費就是犯罪,節約就像是燕銜泥,浪費就好比是河決堤。如孩子從小不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將來危害社會不說,還會害父母、害自己。
(3)從小事著手,在實踐中鍛煉,嚴格要求。在家里,父母應做好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不要讓孩子亂花錢,該給的錢父母給,不該給的錢不給,即使小孩自己的壓歲錢也不能讓其亂花。使用學習用品要節約,一張紙寫錯了字,擦掉還可以用;生活上也要講節約,衣服破了個洞,補好了還可以穿,人離去燈要熄滅等等。同時,要讓孩子學會利用廢舊物品。比如可用易拉罐做個花籃,將舊涼鞋剪成拖鞋。這樣既可培養孩子的節約習慣,又是一種手工勞動練習。
(4)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以實際行動感染孩子。首先家長要具有良好的勤儉節約的習慣,如不具備,就要自己與孩子一起來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勤儉治家,只有在勤儉節約的家庭環境熏陶下,才能培養孩子節約的好習慣。
(5)指導孩子如何用零花錢。首先,家長給孩子零花錢要有計劃,要限制數額,不要有求必應。其次,家長要過問孩子把錢花在了什么地方,每次給錢時,可讓孩子說說上次的零花錢用在哪里。用得不當,應予批評,甚至暫停“援助”。另外,家長要鼓勵孩子該用的地方要大大方方地用,能少用的就不要多用,能不用的盡可能不用。
錢不過是一塊石頭一張紙
以金錢作為基礎的現代文明,其福祉遠遠大于弊端。金錢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地位,但卻改變不了一個人精神上的貧困。
猶太拉比在課堂上這樣對學生說:經商思想是非常自由的,只要不違法,沒有什么生意不可以做,沒有什么錢不可以賺。金錢只有“辛苦錢”和“便宜錢”之別,并沒有“干凈”和“骯臟”之分。
一位無神論者來看望拉比。
“拉比,您好!”無神論者說。
“您好。”拉比回禮說。
無神論者拿出一個金幣給拉比,他二話沒說裝進了口袋里。
“你想讓我幫你做什么事呢?”拉比問,“也許你的妻子不能夠生育,你想讓我幫她祈禱。”
“不是的,拉比,我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個人。”無神論者回答。
可是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拉比二話沒說就又裝進了口袋。
“但是你總是有些事情想問我吧,”他說,“也許你犯下罪行,希望上帝能饒恕你。”
“不是,拉比,我一直安分守己,沒有犯過任何罪行。”無神論者再次回答。
他又一次給拉比一個金幣,拉比還是一句話沒說又一次裝進了口袋。
“也許你的生意不好,沒有賺到大筆的金錢,希望我為你祈福。”拉比期待地問。
“不是,拉比,我從沒有像今年這樣賺如此多的錢。”無神論者回答。
奇怪的是,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
“那你到底想讓我干什么呢?”拉比迷惑地問。
“什么事都不干,真的什么事都不干,”無神論者回答,“我只是想看看一個人什么都不干,只拿錢能維持多長時間!”
“錢就是錢,不是別的東西。”拉比回答道:“我拿著錢就像拿著一塊石頭、一張紙一樣。”
以錢為生,這是每個猶太人樸素而又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商業社會中,人成功的標志和自身價值的實現,更多的是依靠財富的多少來衡量。猶太人更是此中的佼佼者。猶太父母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說:要對錢保持一顆平常心,甚至把它視為一塊石頭,一張紙,一件再平常不過的東西。這樣我們盡管孜孜以求地去獲取它,但當失去它的時候,也不會痛不欲生。正是這種平常之心,使猶太人在驚濤駭浪的商海中臨亂不慌,馳騁自如,更易取得最終的勝利。
無論在過去還是當代,即使在最艱難的二戰時期,猶太人也從未放棄過對金錢的追求。當然,猶太人也不諱言金錢的消極功能,不可否認許多人為了金錢會做出危害社會、危害他人的違背道德甚至違法亂紀的事情來。但是猶太人認為:以金錢作為基礎的現代文明,其福祉遠遠大于弊端。金錢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地位,但卻改變不了一個人精神上的貧困。
猶太人的思想是充實的,他們從來都只是把金錢看作一種手段而并不是命運的載體。盡管他們把金錢奉為世俗的萬能的上帝,但他們并沒有在金錢面前俯首稱臣,成為金錢的奴隸。
有錢不賺無異于犯罪
即使是一個知識十分淵博的哲學家或學者,如果賺不到錢,那么學者的智慧也只是假智慧、死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既有學識又會賺錢的人。
猶太民族是一個世界性的民族,不管什么國家,只要有利可圖,他們都照樣與之做生意。1921年,23歲的美籍猶太人哈默到蘇聯訪問,他看到了蘇聯的饑荒和病疫,也看到了蘇聯的巨大財富。他以易貨貿易的形式為蘇聯人購買了100萬美元的小麥。因為此事,列寧特意接見了他,兩人建立起良好的私人關系。隨后,在列寧制定新經濟政策時,哈默還為他提供了許多幫助。從此,哈默在蘇聯的生意一帆風順。他在莫斯科度過了將近10年,成為億萬富翁,同時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輕的蘇維埃政權。
當時許多西方國家都將蘇聯視為洪水猛獸,只有哈默獨辟蹊徑、膽大包天,結果在蘇聯發了大財,這正是集中體現了猶太人的金錢觀和生意觀。
猶太人認為賺錢是天經地義,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他們總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能賺到的錢不去賺,那簡直就是犯罪,會遭到上帝的懲罰。正如猶太精英之一的卡爾·馬克思所言:“錢是以色列人的妒嫉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為了錢,追求錢,猶太商人的人生目標簡單直接,清晰明確,這對在金錢上獲得成功極有助益。
猶太人愛錢,但從來不隱瞞自己愛錢的天性。所以人們在指責其嗜錢如命、貪婪成性的同時,又深深折服于猶太人在錢面前的坦蕩無邪。猶太兒童從小就知道,只要認為是可行的賺法,猶太人就一定要賺,賺錢天然合理,賺到錢才算是聰明。這正是猶太人經商智慧的高明之處。
猶太商人賺錢強調以智取勝。猶太人教育孩子說,金錢和智慧兩者中,智慧比金錢重要,因為智慧是能賺到錢的智慧,也就是說,能賺錢的智慧才是真智慧。這樣一來,金錢成為智慧的尺度,智慧只有化入金錢中,才是活的智慧,錢只有化入智慧之后,才是活的錢。基于這樣的觀點,在猶太人看來,即使是一個知識十分淵博的哲學家或學者,如果賺不到錢,那么學者的智慧也只是假智慧、死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既有學識又會賺錢的人,所以猶太人不會贊美一個家徒四壁的飽學之士。
在別人看來是無可借助的條件下,猶太商人也能順順當當地賺到錢。因為猶太商人在賺錢時,對于所借助的東西,是從不存在一點兒感情的。只要有利可圖,且不違反法律,萬物都是可以拿來用的。
猶太人愛錢,盡管他們唯利是圖,卻不贊成不擇手段的拜金主義,所以在猶太商人中拜金主義極少,他們之中大部分人都遵守賺錢的游戲規則。只要是賺錢,他們不會與任何一次機會失之交臂。
猶太人認為,商人追逐利益,這是沒有任何錯誤的。它是一個商人的天職,就像一個將軍帶領軍隊打仗,其目的就是要打垮對方的軍隊。商人把我們需要的一切東西提供給我們,并且通過這種交換行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金錢,這是一種利益交換的行為。如果經商不把賺錢放在第一位,就等于我們認同勤勞、智慧和勇敢等一切美德毫無價值。
以色列有個小工廠主,一生為追求金錢奔波。公司利潤在他的帶領下,每年以幾何倍數增長,經濟效益出奇地好。但是他的身后落下一個非常不好的罵名,說他愛財如命,說他為了金錢可以不擇手段,甚至有人公開宣講他是一個賺錢的工具。很少有人理解他,但他沒有后悔,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盡一個商人的本分。商人的天職就是賺錢,沒有任何疑問地賺錢。如果自己為了一點私欲或一些絲絲不忍而不能盡這個責任,那自己就愧對商人這個名號。
在臨死前,他把兒子叫到自己床邊,摸摸他的頭說:“在所有人的眼里,我只是一個會賺錢的工具,但是他們不知道我內心的充實。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方式度過,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里,如何把自己的生活填充得更加飽滿,需要我們有明確的努力目標并堅強地為之拼搏奮斗。經過這么多年,我已經深深愛上了經商這份工作。其實,這也是一種生活,看著金錢越來越多,我充滿了成就感,而為之付出的努力則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這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是生活的佐料,我喜歡它。經商賺錢是我們猶太人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如何把經商變成自己的生活則是一種高度。我為自己的一生感到驕傲,絲毫也不曾后悔過。”
他小小的兒子無法理解他的話,但是站在床前的親友們都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不僅是一個臨終老人的遺言,更是一位猶太商人生命的真諦。
猶太人常對自己的孩子說:“商場如戰場”。在戰場上,從來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而在商場這個特殊的戰場,成敗的關鍵就是把對手的錢變成自己的錢,把大眾的錢變成自己的錢。
賺錢就是為了享受
賺錢是至關重要的,但是一個人如果只知道賺錢和工作,而不知道休息的話,他就會失去人性。因此在假日里,人們應該真正脫離所有的工作羈絆,快樂地享受生活。
如果你問一個猶太人:“人生最終的目的是什么?”
憑著我們對猶太人的認識,會認為他一定會回答:“還不是為了賺錢?”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相當多的猶太人一定會這樣回答:“人生的最終目的就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
如果你不服氣,再進一步地追問:“那么,人到底為什么工作呢?”
猶太人會毫不猶豫地這樣告訴你:“人就是為了吃到美味的食物而工作的呀!并不是為了儲備做工的精力而吃東西!”
猶太人經常算這樣一筆賬:“如果一個人一天工作八小時不休息,那么一天可賺400美元,而那樣的話我的壽命將減少五年,按每年收入12萬元計算,五年我將減少60萬美元收入。而如果我每天休息一小時,那我除損失每天1小時50美元外,將得到5年每天7小時工作所賺的錢。現在我已經60歲了,假設我按時休息還可再活10年,那么我將損失15萬美元,15萬和60萬比誰大呢?”
猶太人亡國兩千多年,四海為家,倍嘗迫害虐待之苦,幸而他們自信為上帝的特選子民,手握世界的商業界及金融界的經濟大權為武器,令全世界的人們只能望其項背。因此猶太人炫耀他們的雄厚財力,最理想的時刻就是在豪華的晚宴之時。猶太人為了對朋友表示最高的敬意和偉大的友誼,交易完成后一定會邀請客人共進豐盛的晚餐。進餐的場所,可以在家中,但更多地選擇高級的豪華餐廳。猶太人把吃當作人生的目的,而在一日三餐之中,又以晚餐為重點。
猶太父母總是這樣對孩子說:人生的樂趣幾乎完全集中在晚餐的飯桌上,因此絕不能夠五分鐘、十分鐘就把所有的味道品盡,所以猶太人的晚餐至少花費兩小時以上。他們絞盡腦汁,用盡一切方法把辛辛苦苦賺來的大筆金錢,毫不吝嗇地花在豐盛的晚餐上,借此領略人生的樂趣,享受生活。
賺錢,是為了更好的休息和享受。所以,人應該在工作之余,學會好好休息。生活很緊張,有很多人常常為了努力工作賺錢達到自己的奮斗目標,而逐漸遠離自己本來所擁有的生活。猶太人認為,乍見之下,忙碌似乎是一種努力工作、努力學習的精神,其實并不是這樣,忙碌并不值得稱贊,只有有效率的工作學習才值得大家贊揚。為此,猶太人喜歡穿上筆直挺括的晚禮服,溫文爾雅地步入豪華的餐廳,享受一頓豐富的盛筵。
猶太人在工作時可以拼命地賺錢,但在閑暇時間則非常重視自己的度假。因為賺錢就是為了享受。猶太人恐怕是世界上擁有假日最多的民族,遍布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也很自然地把度假當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享受假日時,猶太人從不談論有關工作的事,不閱讀有關工作的書,不思考有關工作的問題,也不醞釀有關工作的計劃,他們唯一做的事就是全身心地放松和娛樂。
在猶太人心中,賺錢是至關重要的,但是一個人如果只知道賺錢和工作,而不知道休息的話,他就會失去人性。因此在假日里,人們應該真正脫離所有的工作羈絆,快樂地享受生活。
《塔木德》上寫著:“由人來安排假期,而不是由假期來控制人。”因為在猶太人的心中,解放自己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假日。如果一個人在8小時的工作之余還在為工作煩惱,或者把工作帶回家來做,他是很不幸的,因為他犧牲了和家人團聚和自己休息的時間,這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我們也要告訴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