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有效時間管理一:明確目標(2)
- 一分鐘經理人:時間管理
- 姚常曉
- 3711字
- 2014-12-04 14:57:52
看看報紙上的求才廣告,就能發現有不少的單位希望找到經理、保安、技工等。它們正在為自己的企業補缺,為自己的問題尋找解決。所以,你未來的事業,不應該只是幻想,而忽略了市場。建立一項事業,必須能夠配合工作環境的需求才行。
普遍認為,能從市場角色“假想”事業的人,必定是一個理智而審慎的人。市場是一個企業以外的經營科學,它審察現有的顧客,將他們分類,并尋找有潛力的顧客,預測他們的希望和需要,同時持之以恒地評估各方競爭實力。市場部門是一個公司中的才智部門,也是商業知覺體,他們為自己所在的企業服務,并且使自己所在的企業保持競爭優勢。
市場學的歷史很短。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李維教授(TheodoreLevitt)發表一篇題為《市場近觀》的報告,報告中指出,企業的生存依賴于滿足顧客的每一項需要。由此,李維將市場觀念介紹給全世界的從商者。總括而論,市場學主張的是,顧客第一,這一點和行銷很不同,行銷是運用計策,使人購實某種產品的技巧。
以上觀念都與從事商活動者有關。從事商活動者應該視自己為“創造顧客”及“滿足顧客”的有機體;他(她)應該“仔細研究”顧客的需要,而不是依賴自己的揣測;他們也應該避免過分依靠短期的成功,因為,深謀遠慮的對長期成功的思考的價值實在重要得多。
現在,假想你請了一位市場調查員,而把你自己當作是一項產品。第一步,這位市場調查員要探究你可出售的潛在資產是什么,估量你的長處、短處和弱點,然后區分出有潛力的產品或服務。優秀的市場調查人員還會大力強調檢查你個人努力的動機,因為這是精力和承諾之源,個人的努力正是由此發動。
當餐飲顧問的約翰,敘述他如何了解到外界評價的重要。他說:“在我最初提供咨詢服務時,我的注意力全放在自己的想法和感覺上面;我全神貫注于自己的精神、需要、外貌和尊嚴。后來有人告訴我,顧客不會對我有興趣,他們所要的是圓滿的安排。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對人有用,這實在是個轉折點。”約翰等于在自己和顧客之間搭了一座橋。從事商業活動者也應如此,但卻得花一段長時間去搭橋。
計劃四要素
目標必須具備下列四項要求,缺一不可:
目標要有可信性:再重復一次,目標必須要有可信性。那么目標應當對誰有可信性呢?當然是你自己。別人信不信不重要——你自己不相信,就無法實現。
清楚的界定目標:如果你的目標含混不清,等于沒有目標,只是愿望而已。目標必須明確,愈清楚愈好。不要寫“我要賺大錢”,而要明確“我要賺××(數額)”。加上期限。比方“年底前”、“2003年”。這樣才是明確的目標。至于如何賺?賺到錢后要買什么……統統要寫清楚。
需要有強烈達到目標的欲望:不只是想要,而是“熱切”的欲望。如何讓自己擁有熱切的欲望呢?
生動地想象目標達成后的情形:能生動地想象到,則目標已達成了一半了,多次練習,它就成為你的掌中物了。
舉個例子來證明。有個女孩,身高1.60米,以前曾經胖到75公斤。她花了一個小時設定目標。19個月后體重減輕了30公斤。
讓她改變的關鍵因素不大。她把她想要穿的衣服照片掛在床頭,每天看三次,想象自己穿起來多么美麗迷人,她的確吃了一番苦頭,但到最后終于苦盡甘來,一切痛苦都已不復存在。她開始新的自我、新的興趣、機會,更具自信。總之,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得到成功,而過去的痛苦很快就被成功的喜悅取代了。
縝密的思考是繪制藍圖的前提
有一對夫婦,他們為自己定了計劃,要在三年內在海邊蓋一棟別墅,但是他們失敗了。
然而,哪里錯了呢?這對夫婦的確有幅“未來遠景圖”(一棟海邊別墅),但卻沒有充分考慮它的可行性。像“小山”和“鄰人不友好”這些可以預測的問題都沒有事先覺察,所以他們的“未來遠景圖”不夠完善,反變成一個可笑的護身符,缺少一個理智的、日有進步的計劃基礎。
看清自己的欲望,是個人謀略的重要工具。所以,“想要什么和比較可能實現”,這個好似荒謬的觀念,愈來愈受支持了。這當中的假設是,如果你極為渴望某件東西,你實際去爭取的可能性會增加。
“未來遠景圖”是把意義引進事業的基本工具,它統合了各自分離的成因,而且給人一些簡單、延展、滿意、連貫的目標。套用一位專家的說法,一幅未來遠景圖使人能“集合意志”,為機會、利益等做準備。
事業藍圖的四個基本要素
事業藍圖,有一部分可以是幻想,但不應是不符實際的空想,它有四個基本要素:
明確的假定
雖然你在有的時候無法證明你所做的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有效、什么無效、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的假定,但是你必須做決定,并且有一個明確的假定,這就是你的目標,并且要把它表達出來。
影響你事業的內、外假定,都要表達出來,而且要測驗它們有無合理的連貫性和實際性。英國教會的牧師理查,在接待一位訪問者時做了如下的評斷。
訪問者:你原是制圖員,后來決定改換工作嗎?
理查:是的,但過程并不容易。在繪圖室中,我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實際目標的人,既浪費了時間,又對世人毫無貢獻。后來我開始從光明與黑暗爭斗的觀點看一切事物,我漸漸相信自己有才能,便開始對人談起我對事物的看法。我希望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想想自己相不相信自己所說的話。
訪問者:所以你和許多人做了許多的交談。
理查:對,其中許多談話都有重要意義。有一次我在酒店和我的醫生交談,他問我:“你能不能用五個簡單句子,說明你認為重要的事物?”我告訴他了,而且他一一詰問,那次交談結束后,我便知道自己已進了一大步了。
詳細的擬議
有效的“未來遠景圖”比較像建筑師的模型,而不是二維空間的圖畫;它們應該從粗略的畫圖改進為三維空間的模型,這也就是要證明,所有實際問題至少都在模型中解決了。有效“未來遠景圖”應該經過詳細的思考。聾兒教育者戴娜的回答足以證明這一點:
有人問:你原是公務員,后來決定改變,你怎么會有這個想法呢?
戴娜:以前我每天早晨要七點多擠公車去上班,我知道我想要些不同的東西,而且覺得對有關兒童的工作很有興趣。通過一項義務工作,我認識了富蘭克博士,一個了不起的人。他利用等于是第六感的東西與聾人溝通,他已經學會擴展聾人的其他知覺,使他們更方便的與人溝通。我希望成為他診所里的學生,但我真是好好考慮了!住哪兒?我能賺多少錢?失去社會地位會有什么感受?不安定對我有什么感覺?這是我的目標嗎?
提問者:你考慮這些實際問題之后有什么做法呢?
戴娜:我寫了一篇像在學校時寫的論文,題目叫《重新開始》。這是我依照可能的設計,對假如加入富蘭克診所后的生活描繪。兩周后我又讀了一遍這篇論文,然后連同信函呈交我就職的單位。這篇論文告訴了我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它是否切實可行。
有用的“未來遠景圖”一定要完全清晰可辨,這是確保不會成為紙上談兵的先決條件。不詳盡的遠景圖只是一種大冒險,因為它給人虛幻的指引,而沒有可做睿智決定的必要深度。所以,凡想依靠虛幻夢想,而不將思考付諸理性分析的人,是拿未來在做大冒險。
令人振奮的圖像
有用的“未來遠景圖”是樂觀而有激勵作用的,因此,對前途抱憂郁悲觀看法無異是一種局限。像一位護士就如此說:“我很怕瞻望未來,我的一生已在14歲時由別人為我做決定了。我出生在醫生世家,所以我很自然就走上護理之途。這個工作很緊張,我很想展翅高飛,很想暫時停止做個這工作。但這是不可能的,我負有道義責任和經濟壓力,這就是我生活的方式,真該詛咒!”
含有希望和進步的“未來遠景圖”給就業者的好處最大,它提供途徑讓人表達充滿積極力量的情感。杰瑞,一個有錢的企業家,便深知它的價值。
有人問:你是如何決定投入一個新的冒險呢?
杰瑞:一部分是勇氣問題。我先看清楚吸引我的是什么,然后沉思,看我對這些有什么感覺,我希望能迸發激奮的心情。我們其實比自己所想象的還聰明,如果事情是不錯的,我可以感覺得出來。
提問者:大部分是“感覺”問題嗎?
杰瑞:起初是的,但之后我會把這些觀念交給自己的“指揮測驗”,徹頭徹尾地品評,從各個角度推敲,我絕不潦草做這個測驗。假如觀念抵擋得了這枯燥嚴酷的考驗,到那時候——只有到那時——我才會認真想它。
提問者:所以這是心與智的結合。
杰瑞:正是,但其中還有一個成分,我稱它為“吸引力”。例如,我可能相信某事,但仍對它沒有興趣;必須我對那件事有興趣,而且被拉去投入,這才是走對了路。
切合實際的長期目標
有效的“未來遠景圖”絕對不能全然的不可思議。譬如杰克或許可以成為一個作家、政治家或大學教授,但絕不會成為一個拍洗發精廣告的模特兒(因為頭發太少)、運動員(肌肉也少)或調酒師(嗅覺太差)。
此外在邏輯上產生了矛盾:“未來遠景圖”是可能發生的,但理論上未來是極難預料的,什么事都可能出現,又怎能測驗“未來遠景圖”正確與否呢?答案是:“不錯,但是……”假設一個人往空地上一坐,把禿頭給母牛舐一舐,結果,因為一些魔幻過程,長出了一頭新發來(譯注:這是英國人傳說的一種方法),然后他也許可以成為一個拍洗發精廣告的男模特兒,可是,像這種事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固然天底下事事可能,但人類的經驗都告訴我們,有的事是奇跡,而非人力可以達到的目標。聰明的就業者不會把他(她)的未來,放在假設奇跡出現的基礎上。
堅定的原則
事業的“未來遠景圖”不可避免地與信念與價值觀有關,假如你不知道什么事值得做,你怎能辨別該往哪里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