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信仰的起源(四)
摩西是猶太教的先知,他帶著族人出埃及回歸耶路撒冷的途中,因為他上圣山接受上帝的旨意,回來時看到族人花天酒地、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情景,當(dāng)即頒布了上帝授意的十條戒律,并且直到這群尋歡作樂的人基本上老死之后,才將族人們帶回了流著奶和蜜的地方——耶路撒冷,以至于從埃及回到并不遙遠的耶路撒冷,卻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這一《圣經(jīng)》中的故事告誡后人:不要跟著感覺走!那些讓你快樂的感覺往往是陷阱。這就是猶太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特立獨行、卓越非凡的原因。你今天在以色列,還能隨處見到穿著刻板、表情嚴肅,黑色大衣下吊著寫了許多猶太教戒律的小布條的猶太人,他們是把摩西傳授的上帝的十戒記在了心里,并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結(jié)果就是一個人口不過幾千萬的民族卻在思想上、經(jīng)濟上深深地影響甚至左右了人類的進程和方向。放下感覺,活得理性、克制,這是我在以色列對這個民族最大的感受。猶太人這個民族的優(yōu)秀與他們對《圣經(jīng)》(《舊約》)的堅守是絕對分不開的。常人對經(jīng)典的堅守主要體現(xiàn)在持戒上,而持戒的根源又在于對“感覺”的認知,因為持戒“戒”的就是各種“感覺”:不要主動地去追求某些“感覺”,當(dāng)這些“感覺”生起時,不要被這些“感覺”所控制,以至于被這些“感覺”牽著走。這就是持戒的意思。如果人的感覺是“正覺”,何勞持戒?所以,持戒的根源還是基于“人是活在錯覺中的”這一事實。猶太教先知摩西對這一事實的認知,使猶太民族領(lǐng)先人類其他民族若干年直到現(xiàn)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