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氏女科六百年養生秘訣(第二版)
- 沈寧編著
- 1007字
- 2024-06-18 16:21:33
養生先養神
“養神”者,精神調養也。養生之本在于“養神”,“養神”又稱“養心”,因心藏神明之故。中醫所講的“心神”就是精神心理活動的綜合反映。道、儒、佛、醫諸家都主張養生之本在于“養神”?!饵S帝內經》所謂“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即是此意。七情內傷常是病因、病機的重要組分,喜、怒、憂、思、悲、恐、驚難以節制,太過亢害可致病,其臨床例證不勝枚舉。情緒波動,心態難穩,也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關鍵。俗話說:“愁一愁少白頭,樂一樂百年少。”說明樂觀的情緒、知足的心態是健康長壽的同義語??梢姟梆B神”既是防病、治病、康復的必需,又是延年、益壽、保健的關鍵。
沈氏女科的“養神為本”不外乎3個內涵:清靜、修德和開朗。
思想上的清靜就是要排除私念,專心致志,安靜謙和。晉代煉丹家葛洪在專著《抱樸子》中專門告誡人們要除“六害”,即名利、聲色、貨財、滋味、狂妄和妒忌,也就是拋棄俗稱的酒、色、財、氣、意、欲,以理收心,方能達到思想清靜的境界,無所求,無所憾,自樂之。
修德有雙重意義:對己應立志貢獻,冷靜處事,不急不躁,嚴格律己;待人則要寬厚大度,謙讓和善,多看優點,不計其短。應當把心情調整到追求理想、堅定信念、助人為樂、知足常樂、情善德高的最佳狀態,以此應對多變的世態、復雜的人生,將會得益匪淺。現代生理學的研究也已經證實:理想、意志、信念能充分調動人體的內在潛力,改善人們的生理功能,增強抵抗力,成為生活的主宰和抗病的動力。人們的性格情欲、喜怒哀樂與健康密切相關已為人所共知:急性好勝常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膽石癥等的病因,而憂郁孤僻者則易患潰瘍病、癌瘤和神經官能癥等。
謀求開朗的方法眾多,主要有節制、疏泄和轉移3法。
節制法:節制法就是節制情感,平衡心態,其有兩個關鍵,即“遇事制怒”和“寵辱不驚”。怒為首害,寵辱若驚可導致情緒激動,太過傷身。如能做到戒怒冷靜和寵辱若一,并作為處世態度,那么節制情感的目的必能達到。
疏泄法:疏泄法就是疏導和發泄。當抑郁在心、消極苦悶時就要采用疏泄法。比如大哭一場,無拘無束地大喊一番,或者找親朋好友傾訴一番,就能把憂郁和苦悶疏泄出來。但不可采用不理智的疏泄行為,比如吵架、打罵等,這樣會適得其反,更加抑郁、更加苦悶。
轉移法:轉移法就是分散注意力,調節情緒,用漫步散心、打球做操、唱歌跳舞、養心觀魚、琴棋書畫、披林聽鳥、旅游觀景、適當勞作等多種方法,脫離刺激因素和環境,升華情趣,以取豁達明快、無憂無愁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