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說本草(全民閱讀中醫科普進家庭叢書)
- 陳運中主編
- 1010字
- 2024-06-12 18:21:20
第二節 中藥分類有特點
中藥的分類方法有許多,最常見的就是依據中藥的來源和部位進行分類。常見的中藥種類包括植物類、菌類、動物類、礦物類等,其中植物又可分為花、葉、根、莖、果實等。每一種類的藥物間存在某些共同的藥用特點,我們選擇其中的幾類來簡單介紹一下。
植物藥是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植物在有些方面和人類有些相似,我們可以把植物和人類做一下對比,來更直觀地了解植物藥的藥效特點。
人類需要呼吸,植物也需要呼吸。植物的呼吸行為基本上是由葉來完成的,所以葉類似于人體的肺。葉類中藥,如桑葉、枇杷葉、蘇葉等,有宣肺氣、散邪氣、調肺氣的作用。人體需要通過發汗來調節體溫,植物也需要。植物依靠葉的蒸騰作用調節溫度,所以許多葉類中藥和全草中藥,如淡竹葉、魚腥草、大青葉等,能夠清熱瀉火、清熱解毒。
花和葉的作用在本質上的區別不大。有一種說法稱花是由葉子發展而來的。許多花類中藥,如金銀花、野菊花等,也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花一般都會散發香氣,使人愉悅,因此許多花類中藥能夠調節人的情志。植物開花結果,猶如人類懷胎產子,部分花類中藥,如玫瑰花、槐花等,就有調節女性月經的作用。
植物的根牢牢固定在土壤中,和莖一起支撐著植物,讓植物開花散葉。根和莖就如同人體的骨骼肌肉,許多根莖類中藥能夠治療風寒、濕邪導致的筋骨疾病,如防風、獨活等,有祛風除濕的作用。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礦物質等營養,因此許多根類藥物,如人參、黃芪等,有補血、補氣的作用。根莖還能運輸水分和養分,如同人類的血管,某些根莖類藥物,如三七、丹參等,就有活血祛瘀的作用。
果實類中藥在藥性方面多屬溫性,常具有理氣和消食的作用。
菌類中藥也有很多,比如靈芝、茯苓、冬蟲夏草等,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毒副作用比較小,有益氣強身、祛邪等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動物藥(如鹿茸、阿膠等)的藥理活性一般來說比植物藥要強,尤其在活血化瘀、滋陰補血、軟堅散結、收斂固澀、清熱利濕等方面。因此,人們稱動物藥為血肉有情之品。它們能夠補充人體五臟的物質虧損,增強機體功能,常作為補藥用于多種虛證。
礦物類中藥指從自然界采集的可供藥用的礦物(如朱砂、爐甘石)、礦物加工品(如芒硝、輕粉)、動物化石(如龍骨)。例如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出痱子時常常會使用的復方爐甘石洗劑,其主要成分就是礦物類中藥爐甘石。爐甘石是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族菱鋅礦,主含碳酸鋅,從自然界采挖后,洗凈曬干,除去雜石即成,具有止癢、斂瘡、明目、收濕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