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說本草(全民閱讀中醫科普進家庭叢書)
- 陳運中主編
- 926字
- 2024-06-12 18:21:19
第一節 本草歷史五千年
中藥,顧名思義就是在中醫學領域使用的藥物。因為中藥以草藥為主,素有“諸藥以草為本”的說法,所以中藥也稱本草。
關于中藥的來源,大家都知道神農嘗百草的故事。神農氏是三皇五帝之一,傳說在他生活的年代,人們對植物的了解幾乎為零,經常有百姓誤食有毒的植物而死,還有更多的百姓得了病卻無法得到治療。神農氏十分揪心,打算為百姓找出來哪些植物能吃,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能治病。他冒著生命危險,一種一種地嘗試,逐漸總結出了許多藥用植物的知識。后來他嘗到了斷腸草,此草劇毒無比,因為一時找不到解藥,以致中毒而死。
其實,神農氏代表著所有積累中藥使用經驗的人們。在遠古時代,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先在采食植物和狩獵過程中會接觸到大量的植物、動物等,這些生物有的能夠飽腹和療傷,但有的卻會讓人中毒或死亡。千百年的積累下來,人們慢慢能夠分辨它們的藥效和毒性,又經過無數次有意或無意的觀察和試驗,逐漸形成了對藥物的初步認識。
到了漢代,若干醫藥學家總結前輩的用藥經驗并編纂成了我國第一本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此后,醫藥學家們更加重視對中藥的研究,中藥學也漸漸系統化。發展到唐代時,政府組織編纂了第一本官方藥典——《新修本草》,更是為中藥學的規范化、系統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尋常百姓對中藥的了解也開始多了起來,中藥融入了尋常百姓家。此后,不同方面、不同偏重點的藥學專著慢慢現身。
中藥研究在李時珍身上綻放出了最璀璨的光芒。李時珍用近三十年的光陰,走遍了我國的大江南北,編纂成《本草綱目》一書。這本書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本草”更是成了中藥的代名詞。
十七世紀初,西方醫藥知識傳入我國,傳統的中醫學面臨巨大挑戰。二十世紀初,國民政府甚至要全面取締中醫、中藥,中醫學迎來了最危急的時刻。好在,因中醫藥數千年來為華夏兒女保駕護航,無數仁人志士為它的發展奔走,終于推翻了國民政府這一荒謬的政策。本草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活了下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醫藥文化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大辭典》及各類中藥學教材讓本草走進了校園,也走進了社會。屠呦呦從中藥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是證明了本草中飽含著無窮智慧,進一步將本草推向了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