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又到來了。
由于每個小組只剩13名學員,每個訓練項目都有時間可以重復訓練兩到三次,超重離心機也該這樣,不過由于對身體負荷太大,教員只允許大家多訓練一次。
周啟明這段時間待在宿舍也沒閑著,他一直在瘋狂鍛煉腹肌和鼓腹呼吸,為的就是增加自己的抗負荷能力。
現在各組的排名基本上已經穩定,浮動水平也就上下一名的差距,周啟明的成績在工程師小組排第三,不考慮轉組的情況下,其實已經能夠進入第二梯隊,成為第二批商業航天員。
排名第一的是裴夕,當之無愧,而排名第二的居然是經常訓練出糗的陳羽嬌。
人群里總會有明白后天努力重要性的人。常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但鴻鵠展翅前,總會以燕雀之姿給人以弱小的形象,至于能不能展翅翱翔,終歸還是看翅膀夠不夠硬。
周啟明告訴裴夕,他想第一個開始訓練,抵擋不住他眸子里堅定的執著,她只好同意了這個請求,看得出來,這個男人是想上強度。
第一次離心機訓練開始。
8.2G,這一次卻僅僅出現了灰視,不過也符合周啟明的心理預期。
第二次離心機訓練。
上升到8.3G,自從上次周啟明突破極限后,陳弈后來居上,把最高成績提升到了8.3G,不過身體反應這一塊無法維持他平時的優異水平,但這樣的針鋒相對滿足了大家看熱鬧的心思,更何況有這么一個人敢跟駕駛員小組的頂尖學員叫板,堪稱工程師小組之光,不少人都希望他能把陳弈比下去。
電子屏幕里,周啟明承受著自身8.3倍的重量,短暫暈厥了一秒多,在大家看來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但周啟明的眼神里,透露的卻是不滿意。
他這次雖然進入了幽空,但更進一步的收獲卻沒有,他依然選擇了之前的做法,利用木梯做翹板想跳上四樓的窗戶,可惜并沒有復刻出上一次的成功,他在墜落下醒來。
當所有人都完成兩輪離心機訓練后,裴夕把周啟明的第三次訓練申請上報給教員時,大家的震驚里帶著興奮,因為周啟明要嘗試8.4G,這無疑是在給陳弈下戰書,有的人已經去儲物柜拿回了自己的手機,準備把他的英勇拍下來發到社區軟件上,不過這樣的舉動被裴夕呵斥住了。
第三次離心機訓練。
即便已經間隔了接近兩小時的時間,周啟明面對更高強度的重力加速度時,依然有一種難以承受的感覺在不停地攻伐著他的內心防線,這考驗的不只是身體素質的極限,還有心理承受能力的邊界。
視線從灰到黑,再到周遭完全沉寂又突然嘈雜,這樣的轉變很快。
他又進入了熟悉的幽空。
周啟明沖開衣柜,避開劉芊沖進了滿是煙霧的空蕩宿舍,把三張桌子組合起來,搭好木梯,在劉芊的叫喊聲中踩上了木梯,她一如既往地伸出雙臂抬起了木梯,周啟明一鼓作氣跳上了四樓的窗戶,成功了。
拉上窗戶,把外面的喧鬧隔絕后,少年體態的周啟明使出了渾身解數,才把清空后的書柜挪到了對沖的門和窗之間,自古以來,古人就用屏風來化解穿堂煞,現在窗戶已經緊閉,衣柜充當著屏風,周啟明伸手握住了門把手,沒有任何猶豫,大不了就是從頭再來。
在打開門后,周啟明迅速后撤,圖書室的大門轟然彈開,雖然不像上一次那樣出現強力的對流空氣,但門炸開的那一下威力依然不小,直接把連接處的鐵片帶螺絲整塊都帶出來了不少。
開門后,是濃濃的煙霧,因為圖書室的門位于樓梯到陽臺的邊角上,周啟明上前稍微打量了一下,他要是頂著這個煙霧沖出去,先不考慮一氧化碳中毒和眼睛能不能承受熏陶,光是濃煙后面有沒有其他危險狀況都不得而知。
周啟明思考片刻后,沖著門外大喊道:“院長!你在嗎?院長!”
果不其然,院長蔡南迅速做出了回應:“孩子,你是在圖書室嗎?待在原地別亂跑,我們一定會來救你的。”
“請告訴我和你在一起的人是誰?我是說除了老鄧頭以外的人,告訴我,咳咳咳......”周啟明因為離門太近,被煙嗆到了。
“孩子,你找東西捂住口鼻,千萬別慌,冷靜最重要!”蔡南慌張地提醒著。
周啟明發現他再怎么問,蔡南都會視他為驚慌失措的狀態,當然可能這位院長本身也處于驚慌失措的時刻,屬于是慌亂之中無法有效交流了。
既然溝通行不通,他索性重新把門給關上。
圖書室有四扇窗戶,空間很大,是樓下四間宿舍加起來的容量,既存書,也用作大家的閱讀室,這是福利院最好的設施。除去和大門對流的一扇窗,周啟明走到另一邊角落,探頭觀察窗外,沒記錯的話,旁邊是會議室,窗口是開著的,但中間跨度比較大,目測有三米多,而且沒有任何可以落腳的地方。
時間不等人,周啟明知道就算什么都不做,這條命時間一到也就浪費了,幽空縮短了人生,但也放大了生命的意義,總得做出點什么,才不至于浪費這短暫的生命。
他在圖書室來回踱步思考著去會議室的方法,就像一個被困在密室的解謎玩家。
他看到有一個帶滑門的書柜被警戒線圍起來了,因為滑門上的玻璃不知道被誰給搞得開裂了,出于安全考慮才暫時圍住的。
可能出于省錢的目的,只有警戒線沒有欄桿,帶子是固定在四周的書柜上形成的包圍圈,周啟明把那一整圈警戒線給扒下來,五米肯定是綽綽有余的,材質也是尼龍的,想來也不容易扯斷。
周啟明把對折后的警戒線兩頭緊緊系在了窗戶右上角的羅馬桿上,這桿子大概有2mm厚,十歲的周啟明不到七十斤,承重方面應該是沒問題的。
樓下已經開始組織劉芊把小孩們扔到床單上了,第四層里隱約能聽到老鄧頭催促院長再不走就走不了了,也就是說時間快到頭了。
周啟明在圖書室的前臺找到了掃地用的鐵簸箕,利用柜子費力把簸箕腦袋向內彎折后,看起來像是把大型掛鉤了。
他回到窗邊,左手抄著鐵簸箕,右手拿起尼龍警戒線,沖向大打開的窗戶,1.5m×2.1m的窗戶用勾股定理算的話,對角線有接近2.6米,抓著警戒線飛出去的周啟明在空中劃出一條優美的弧線,他在快要撞到墻的時候,舉起了左手,把鐵簸箕的腦袋扣在了旁邊窗戶的窗沿上。
這樣的舉動又引得樓下一眾尖叫,這一次周啟明不算是有驚無險,鐵簸箕牢牢地勾著窗臺,他雙手就像拽著繩子一樣,從鐵簸箕的把手往上爬。
爬進會議室后,周啟明特意看了眼地面,還有一個小孩沒有跳下去。他著急地沖向會議室的門,結果發現門居然打不開。
“會議室都要鎖門,這是防火還是防我呢?”周啟明忍不住低聲罵了一句。
“院長!你怎么沖進去了?!”外面老鄧頭在大叫著。
周啟明心生不妙,完了,又是蝴蝶效應,因為自己爬到圖書室被困,蔡南發現他后,為了救他身披濕毯沖進圖書室。
可他已經在旁邊房間了,難道這就是滑稽的命運嗎?
周啟明在最后的時間里并沒有放棄,而是翻箱倒柜,尋找其他能派得上用場的東西。
會議室是兩個房間組成的,凡事都有兩面性,比如此時會議室的干凈簡約,就讓周啟明陷入絕望。
在地毯式搜尋后,他在放黑板擦和粉筆盒的儲物柜里找到了沒用完的那卷警戒線帶子,加上剛才在圖書室用的那一截,加起來總體是二十米的長度。
再往旁邊的資料室樓頂正上方有根避雷針,那是樓頂的最高點,不過得先翻到隔壁資料室才能嘗試套住避雷針去攀爬。
等周啟明開始劇烈咳嗽時,他才發現濃煙早已滲透到了房間中。
在最難以呼吸的時刻,他的意識回到了現實中,眼前是紅色的燈光在閃爍,他按下了對答手柄上紅燈對應的按鍵。
這一次的成績堪稱優秀,因為在周啟明短暫暈厥時,恰好沒有對答的彩燈亮起,陳弈也許在短時間內也能沖擊8.4G,但要讓他做到這么好的成績太有難度了。
這樣的創紀錄有兩個后果,一是組員們的喝彩,二是來自駕駛員小組那邊的反制手段。
下午訓練結束后,周啟明被張馳叫到了辦公室,里面不止他一人,還有林湘和駕駛員小組的專項教員羅捷。
幾個月前,周啟明和魏恩東失蹤時,哈布爾和他徒弟從北面國道往南騎馬尋人,而基地這邊則是羅捷開車帶著張馳向北搜尋,羅捷最看好的學員就是陳弈,兩人關系類似友好的師生關系,周啟明在他眼里自然像是個半路殺出來的毛頭小子。
又到了張馳最擅長的攻人心計時間,他先是言語間讓周啟明察覺出來羅捷對他的不善,又說了挑戰是大家合議想出來的,難度很高,說開了,周啟明得和出色的飛行員過過招,至少得相差無幾,才能有資格成為駕駛員,現在知難而退,還來得及,以工程師名義上天,也是萬分難得的機會,如果周啟明非要轉駕駛員,那得往合格的資質上靠攏,而且絲毫沒有退路,失敗了不能退回工程師小組。
這陣仗擺明是因為上午他破了離心機的紀錄。
周啟明挺直腰板,義正辭嚴地拒絕了張馳的建議,表明即使再困難,也要挑戰自己。
“小子,你要面對的可是戰斗機飛行員。”羅捷勸說道。
周啟明輕輕搖頭,不懂識時務者為俊杰。
“那個開戰斗機的人,你認識,叫廖長庚。”林湘補充道。
周啟明目瞪口呆,心湖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是王北勛提出的主意,他說你和廖長庚曾是好友,你們知根知底,不管是你急流勇退,還是他略勝一籌,兩邊都有臺階,算是最適合你的對手了。”張馳解釋道。
周啟明欲言又止,無奈大水沖了龍王廟。
再夯實的泥土,也填補不了洪水般一去不返的友情。
王北勛肯定是不怕張馳坦白的,他提議里的補充說明,算是把這一招找補成陽謀了,再加上先前他已經告知了周啟明會給他出難題,頂多算是一個命中注定并且坦蕩坐落在那兒的坎,跨過去了沒必要轉身唾棄,沒跨過去也只能周啟明怪自己步子不夠大。
至于王北勛哪來的路子了解他曾經的人際關系不得而知,至少他提供的信息里,已經說明周和廖曾是好友,這個曾字用得十分微妙,張馳既然采用了這個建議,想來也是理解到曾字的奧秘了。
自己和廖長庚算是割袍斷義了,周啟明從始至終都在催眠自己做一個不會后悔的人,但這份遺憾如今要走到對立面,實在讓他有些難以接受。
張馳眼里閃爍著希望他退卻的神色,周啟明心中悲憤。
世惡道險在此刻有了具象化的表現,一直以來他都能感受到冥冥中有股力在阻止著他前行,不過這種全世界與之為敵的感受只能壓死駱駝,壓不死席地而坐的周啟明,這些稻草只會讓周啟明坐得更穩。
羅捷看到周啟明緊閉雙唇,以為對方正在猶豫,立馬乘勝追擊地說道:“好好待工程師小組,等著第二撥上天不好嗎?何必逞能呢?”
接著三人目光的周啟明拿起了桌上的一次性水杯,他粲然一笑,想起了一個應景的話題。
“金星叫啟明,叫長庚,也叫太白,我和廖長庚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很敬仰李白。”
羅捷看他把玩著紙杯,不明就里地問:“所以呢?”
紙杯被他放回了桌上,里面的茶水激蕩。
周啟明念出了鏗鏘有力的詩句。
“將進酒,杯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