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也是心高氣傲之人,覺得自己只要登上大位,未必就比馬喆做的差了,大明百姓故土難離,只要朝廷能讓百姓衣食無憂,相信百姓也不會冒險選擇投靠馬喆,去選擇走一條風險極大的求活之路。
“好!本王答應你了,只要百姓愿意向興化遷徙,本王絕不讓地方官吏阻攔?!?
在大方向上談攏之后,雙方很快便達成了糧食采購協議,約定第一批糧食在一個月之內送到揚州的瓜州渡口。
馬喆率領興化一眾人文武與朱棣等人拱手告別,待到朱棣一行人過了界河的小橋,一直陪同馬喆沒有說過幾句話的宋時明開口問道:“主公!你覺得朱棣會答應嗎?”
“一定會的!當他打進京城,發現京城的國庫已經被建文消耗一空,連對功臣賞賜的銀錢都拿不出來的時候,就會想到我們。
幾百萬兩雖然不多,也能解朱棣的燃眉之急,同時糧食交易也讓朱棣意識到海外還是有很多的利益,一旦朱棣從對外擴張中獲得好處,不用我們說他自己就會主動送上門來?!?
“那我們真的打算將我們最先進的武器賣給朱棣嗎?”
“只要他肯將人交給我們,我們就給他武器,至于賣給他什么樣的武器,還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你又不是不知道,就算將我們軍隊現役的裝備武器賣給他們,他們也打不出我們的水平。
一整套新的作戰體系,是需要長時間的摸索才能構建起來,燕軍想要靠自己從無到有打造一支全火器部隊,任重道遠。
指望我們賣給他們的那一點兒武器,對于龐大的帝國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我猜的沒錯的話,他們更多的是動了仿制之心?!?
宋時明笑了,他很清楚興化城的核心機密是什么,就算朝廷仿制成功,也無法造出媲美興化的武器。
——————————
朱棣返回揚州大營,朱高煦也從陳瑄的江防大營返回,與陳瑄的溝通一切順利,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快速渡過長江直取京城。
雖然朱棣很想再與馬喆見一面,但是機會稍縱即逝,趁著京城空虛,一舉拿下京師才是最重要的事。
好在燕軍用土地換取了興化不會對燕軍的后方威脅的承諾,這讓朱棣稍稍松了口氣,只留下少量守軍防守運河航道,大軍快速拔營殺向江邊。
在陳瑄的配合下,燕軍從瓜州渡口順利渡過長江,在鎮江登陸,鎮江守將不戰而降,燕軍大軍士氣大盛,沿著長江上溯,直取南京。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從鎮江到京城雖然還有幾道天險,但朝廷軍隊兵無戰心,大軍幾乎是一路行軍般越過燕子磯渡口直抵京城外城城下,此時京城早已缺兵少將,外城已無兵馬守衛,燕軍幾乎兵不血刃便拿下了外城控制權。
朝廷人馬龜縮于內城防守,建文皇帝將京城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他最信任的大明‘第一名將’李景隆,然而這位建文皇帝最信任的名將卻聯合蝸居京城對建文皇帝不滿的谷王朱橞趁夜打開金川門,放朱棣大軍進城。
朱棣帶著大軍殺氣騰騰殺向皇宮,卻在前往皇宮的路上看到了皇宮方向升起大量的濃煙,皇宮失火了。
燕軍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等到燕軍趕到皇宮,建文皇帝朱允炆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朱棣下令大索全城,卻沒有找到朱允炆的絲毫蹤跡。
一個大活人就像在人間蒸發了一般,只在燒毀的宮殿內發現了三具無法辨別的焦尸,嚴審宮人一致說這三具尸體分別是建文帝朱允炆、皇后馬氏、太子朱文奎。
既然無法辨認尸體,朱棣只能將錯就錯,將這三具尸體以帝后皇子之禮安葬,到此朱棣徹底掃除了自己登基為帝的全部障礙。
欽天監挑選良辰吉日準備登基大典,靖難功臣個個喜氣洋洋,四年的拼殺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只要不犯大錯,等待他們的將是與國同休的潑天富貴。
就在朱棣滿心歡喜地準備登基大典的時候,姚廣孝向朱棣請辭,希望朱棣放他離開。姚廣孝表示自己不要任何賞賜,只希望朱棣允許他可以自由在天下云游四方。
朱棣很是不悅,覺得老和尚是受了馬喆的影響,認為自己會忌憚他的屠龍之術外傳。于是語重心長地說道:“老和尚,咱也不跟你多說廢話,你的功勞咱時刻記在心里,若是你這么不聲不響地離開,世人如何看待咱。定然會說咱刻薄寡恩,薄待功臣。
咱不準你離開,你若不愿還俗,京城周邊的寺廟你任意挑選,咱讓你做天下寺廟的第一人,所有的度牒皆由你管理。
天下的僧侶比丘皆是你的徒子徒孫,咱希望你能與朕成就一段君臣佳話讓世人看一看,你老和尚的選擇沒有錯。”
朱棣的一番話說的情真意切,若是姚廣孝不是意志堅定之人,必然會被這番話感動的感激涕零,可是姚廣孝是何許人也,怎么會被這樣幾句話所左右。
“燕王,貧僧輔佐您成就霸業,已經完成了貧僧的心愿,就算此時身死也是死而無憾,接下來的日子里便是貧僧為戰亂中身死的百姓贖罪的時間。
貧僧活著一天就贖罪一天,直到貧僧圓寂的那一天,馬喆說得對,貧僧是貪嗔癡三戒全無,此生只能下地獄。
臨行之前,貧僧有幾句話想說與燕王聽,不知燕王愿不愿意聽貧僧說幾句?”
“老和尚請講,孤洗耳恭聽?!?
“殿下登基之后,切勿與馬喆發生沖突,馬喆乃圣人之資,興化乃是我大明未來之希望,未來殿下如何施政只看興化即可。
天下百姓久經戰亂,急需休養生息,殿下登基之后,切勿大興土木,濫用民力,貧僧知道殿下有雄心大志,想做文治武功皆為歷代帝王之翹楚的千古一帝。
可是百姓貧苦,經不起殿下的雄心壯志,若是有可能殿下還是多與馬喆來往,從馬喆那里追尋治國之道,貧僧相信馬喆那里定有兩全之美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