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古印度)憍底利耶
- 6字
- 2024-06-04 11:22:09
第一篇 教戒1
第一章 標列目、篇
唵!向戌羯羅與祈主致敬!2
[1]為著土地之獲取與保守,往昔諸先師曾制立諸種利論,[我]如數攝集其大多數,而造此《利論》。3
[2]其目、篇詳列如次:
[3]標列諸明;親近長者;調伏感官;選命輔臣;選命謀臣與國師;通過秘密考驗探知輔臣之端直與否;選命暗差;遣用暗差;防范本國境內可或不可被收買的黨眾;爭取敵國境內可或不可被收買的黨眾;關于謀議;遣用使節;防范諸王子;失寵王子之行止;對失寵王子之舉措;國王之規則;王宮之規則;國王之自全。——以上是第一篇“教戒”。
[4]聚落之開辟;“遮蓋土地之縫隙”;要塞之營筑;要塞之布局;府庫總管之理庫;總督之斂稅;檔署中計事相關;追復為官吏所侵盜之收入;官吏之監察;文書相關;待入庫寶物之查驗;礦場、工廠之掌治;金銀作坊院之金監;街市中金工師之職守;儲庫監;商貨官;林產官;武備官;衡量規范;空間與時間之度量;市易稅官;織造官;農產官;酒官;屠宰官;女閭官;市舶官;牛監;馬監;象監;車駕督造;步兵督官;軍隊統帥之職守;符印官;草場官;總督之職守;假充家主、賈人和苦行者的暗差;司市之規則。——以上是第二篇“督官職守”。
[5]決定交割是否成立;訟案之歸檔;婚姻相關;遺產之分割;不動產相關;不履行協約;欠債不還;關于寄存物;奴隸與雇工之規則;合伙興事;悔售與悔購;不予贈物;非物主之出售行為;所有物與所有人之關系;強盜;口頭侵犯;身體侵犯;賭對;雜事。——以上是第三篇“法律”。
[6]防范百工;防范商賈;災異之應對;防范有秘密收入者;通過假充高人的暗差偵知邪徒;因懷疑、贓物和異常行止而抓捕;猝死者之查驗;審訊與刑訊;防范百官;斷肢體刑罰之贖刑;直接處死與復刑處死之規則;奸淫童女;越軌之處罰。——以上是第四篇“去刺”。
[7]秘懲之施行;庫財之補充;官吏之俸給;侍臣之行止;侍臣之適時而動;王權之更生;大位之繼承。——以上是第五篇“秘行”。
[8]王國各要素之資質;安享與從事。——以上是第六篇“曼荼羅作為基礎”。
[9]標列六策;國勢衰落、住滯、增進時之不同決策;托庇;對等齊王、弱王、強王采取不同策略;弱王之和約;戰后靜待;和后靜待;戰后往征;和后往征;共同往征;對于進攻可伐之王和敵王的考量;臣民窮困、貪婪、離心之原因;對聯盟之思考;締盟國之往征;有限制與無限制的和約、與背棄者的和約;貳端之策中的戰與和;可伐之王之行止;應予以援助的諸類盟王;有關盟王、錢財、土地和事業之和約;背面攻擊者之考量;國力衰退后之補救;與強王開戰后堅城自守之機由;領兵歸順者之行止;令人領兵歸順者之行止;議和;人質之解救;對中王之舉措;對中立王之舉措;對曼荼羅之舉措。——以上是第七篇“六策”。
[10]王國諸要素之災患;對發生于國王與王權兩者的災厄之考量;各類人禍;各類擾害;各類阻障;各類滯礙庫財之因由;發生于軍隊的各類災患;發生于盟王的各類災患。——以上是第八篇“災厄”。
[11]知悉國力、地點、時間方面的強弱;適于征事之諸時節;調用不同兵種之時機;各備用軍隊之優劣;調用反制軍隊;背面動亂之考量;外部與內部各要素叛亂之應對;對損失、耗費、收益之考量;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威脅;與奸人和敵人相關的威脅;與利、害和利害未定相關的威脅;平定它們的各種辦法。——以上是第九篇“征前預備”。
[12]造營;自大營出征;遭遇災患或襲擊時對軍隊之保護;各種詭計戰;本方軍隊之激勵;根據敵我雙方兵力情形進行調配;有利的作戰地形;步、騎、車、象四兵之職事;根據兵力布置兩翼、兩肋、心腹的列陣;精兵與羸兵之布置;步、騎、車、象四兵之戰法;布列“杖”陣、“蛇”陣、“圜”陣及散陣;確定其反制陣形。——以上是第十篇“兵法”。
[13]離間法之運用;秘懲。——以上是第十一篇“對團眾之舉措”。
[14]使節之職事;謀略戰;行刺敵軍統領;曼荼羅之鼓動;兵器、火、毒之秘密使用;敵軍補給、援兵、打糧隊之剿除;以秘行占先;以軍力占先;孤王之勝。——以上是第十二篇“弱王”。
[15]煽惑;以秘法出敵;派遣密探;圍城行動;強攻;所攻取土地之平靖。——以上是第十三篇“奪城諸法”。
[16]殺傷敵軍之秘術;騙術;應對本方軍隊之傷害。——以上是第十四篇“秘術”。
[17]論書組織之諸要點。——以上是第十五篇“論書組織”。
[18]本論詳目,計15篇、180目、150章、6000頌。
[19]本論為憍底利耶所著;它繁冗盡去,立論、表意及詞句俱精當,且易于學習與領會。
——以上是憍底利耶《利論》第一篇“教戒”第一章“標列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