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古印度)憍底利耶
- 570字
- 2024-06-04 11:22:10
第五章
第2目:親近長者38
[1]職是之故,三明皆以刑懲為本。39[2]刑懲以教戒為本,給眾生帶來獲取與持守(1.4.3)。
[3]教養既是人力所造就的,也是天生的。[4]因為,是其材40,人力猶可教戒之;非其材,則無從[教戒]。[5]希求聽聞、勤于聽聞、41能領會、能受持、能了別與揀擇、能舉一反三、能去偽知,能致力于真知。——心智具以上特點者,方可為明所教化,否則不可。
[6]不過,諸明之教化與節制,當以各科師尊為準42。
[7]在完成剃發禮43后,他應學習字母與算術。[8]完成系圣線禮44之后,他應從碩學學三吠陀與核究,從各部督官(2)學治生,從能言傳者和能力行者那里45學治理。
[9]他應行梵行,直到十六歲,[10]然后完成“施牛”禮46,并成婚。
[11]為了增進教養,他應常常親近嫻于諸明者,因為這是教養的根本。
[12]日間的頭分47,他應學習有關象、馬、車以及兵器方面的學問;[13]后分,應聽學“如是說”。[14]往世書、事紀、略志、事例、法論、利論。——這是“如是說”。48[15]日間與夜間其余諸分,他應學未曾學過的,溫習已學過的,并一再聽聞未能掌握的。[16]因為,聽聞導致明智;明智導致熟稔的踐行;熟稔的踐行導致具備個人資質49。
[17]因為,經過諸明教化、致力于教戒臣民、惠益一切眾生的國王,可獨自享有大地,無需與他人分享。
——以上是第一篇“教戒”第五章“親近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