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停止吼叫,你可以這樣做》:有效的溝通從傾聽開始
- 非暴力溝通的父母語言
- 徐可夫
- 1998字
- 2024-04-25 16:04:30
「導語」關鍵詞:傾聽+接納
我常常聽到一些父母抱怨:“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不聽話?每天早上送他上學的時候總是磨磨蹭蹭,放學后總是想和同學在外面玩兒而不回家吃飯,每天晚上不按時睡覺……”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重復上演,最后的結果通常都是:父母大吼大叫,變得異常暴躁;孩子委屈掉淚,甚至記恨父母。
事實上,期待用說教、打罵、威脅、警告、賄賂等方法讓孩子變得聽話,根本無濟于事。任何以犧牲親子關系為代價的溝通方式都是失敗的。或許孩子在你的壓迫下會變得看起來很聽話,但這并不是長期而有效的管教方式,也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
其實,除了吼叫,我們還可以有更多的方式跟孩子說話,只要我們能做出一些積極而有效的改變,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認同孩子的感受,富有同理心,并用尊重的口吻跟孩子說話,孩子自然會平靜、主動地與我們合作。
溝通是一種信息的交互,是心與心的交流,而不僅僅是張嘴說話那么簡單,所以,有效溝通的前提是學會傾聽孩子說話。
個案回顧
朵朵上幼兒園大班,在這個天真活潑的年紀,朵朵看起來與其他小朋友的聒噪大不相同,有點兒過于安靜了。朵朵媽媽很想跟朵朵談談心,每次在接朵朵放學回家的路上,朵朵媽媽都試著尋找話題,問朵朵在幼兒園的情況,但是朵朵總是沉默不語,假如多問幾句,她就有可能大發脾氣,或者干脆抹眼淚。
這個年紀的孩子,不都是嘰嘰喳喳地在媽媽耳邊說個不停嗎?朵朵媽媽開始有點兒擔心朵朵的狀況,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呢?朵朵媽媽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一天,當朵朵媽媽再次詢問朵朵為什么不說話的時候,朵朵生氣地大聲喊道:“平時我跟您說話的時候,您總是說聽著呢,但是眼睛卻沒有離開過手機,手機的聲音那么大,您怎么能聽見我說什么,您根本就沒有認真聽我說話,我說了有什么用?”
朵朵媽媽剛想為自己辯解,但又覺得朵朵說的沒錯,她無力反駁。
案例分析
朵朵媽媽想要認真地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朵朵表現出明顯的厭煩情緒,甚至干脆關閉心門,究其原因就在于朵朵媽媽長時間對朵朵的敷衍和忽略。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生活中很難輕易打動大人,卻令很多孩子興奮不已的東西,在大人看來就很幼稚。所以,當孩子跟我們分享他的趣事時,我們很難認真專注地去傾聽,更別說去理解他們的想法,體會他們的感受了。
而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的敷衍,而是你能夠暫時放下手中的事,看著他的眼睛,心無旁騖地去傾聽他的話語。這樣的傾聽,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和鼓勵。
現在試試這樣做
“聽到”和“傾聽”看似一樣,其實它們有很大的區別。“聽到”只表示孩子的話語在你的耳朵里轉了一個圈兒,而“傾聽”不但是入了耳,更是入了心。
1.放下手中的事,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或許你正在看書,打掃房間,或者是追劇……不管你在做什么,請暫時停下來,和孩子一起坐下來,注視著孩子的眼睛,認真地聽他想說什么。只要我們認真地傾聽了,即使我們的溝通技巧稍微欠缺,也能收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2.對孩子的話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雖然孩子所說的事在我們看來也許有些幼稚,但是請閉上我們的嘴巴,把說話的權利留給孩子,把自己當作一個容器,不管孩子說的是什么,都毫無保留地放進去,不要急著打斷他,也不要表現出缺乏興趣。只有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話有著濃厚的興趣,孩子才會感覺被尊重,他才愿意更多地向你傾訴。
3.及時回應,引導孩子更好地表達感受
我們在聽孩子說話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在認真地聽他說話,我們需要做一些簡單的回應,可以重復孩子的話,也可以適當地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此,孩子才愿意主動跟我們交流,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
4.最重要的是你的態度
傾聽的技巧和方法多種多樣,但最重要的是你的態度。我們在聽孩子說話的過程中,一定要語氣平穩,態度溫和,用慈愛的目光注視孩子。你對孩子所說的話是否感興趣,你是不是在認真地聽,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
場景一
晚上,女兒和媽媽躺在床上。
女兒:“媽媽,我不想睡。”
媽媽:“不想睡覺,你想干嗎?”
女兒:“我想跟您聊聊天。”
媽媽:“聊什么聊,都幾點了,明天想要遲到嗎?我看你就是不想睡,我是你媽,你那點兒小心思還能瞞得住我?”
女兒委屈極了,也不敢頂撞,帶著糟糕的心情入睡了。
場景二
晚上,女兒和媽媽躺在床上。
女兒:“媽媽,我不想睡。”
媽媽:“哦。你是不是感覺并不是很困?”
女兒:“是啊,我還不是很困。我想跟您聊聊天。”
媽媽:“如果你確實不是很困,那我們就聊十分鐘吧。”
女兒:“好的,媽媽。”
十分鐘之后,女兒乖乖地閉上嘴巴,心情舒暢地入睡了。
值得思考
大多數父母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沒有足夠的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指導或教訓孩子。其實,大多數時候,孩子跟父母說話,只是想要父母能夠認真地聽他們訴說,理解他們的感受,并不想聽到父母的訓導。所以,不要粗暴地打斷孩子的話,更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替孩子下結論,最有效的溝通是閉上嘴巴,認真傾聽。
想一想,你應該怎樣傾聽孩子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