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同一件事,有人“具有屏蔽力”,有人“沒有屏蔽力”。也就是說,即便身處同樣的環境,屏蔽力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幸福也會不同。
懂得屏蔽的和不懂屏蔽的人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在于將生活的視角放在哪里。“生活的視角放在哪里”會不知不覺地讓人形成一種習慣。生活的視角主要有3個:
過去。
現在。
未來。
當然,每個人都是看著未來、過去、現在而生活的。只是,人們的重點有所不同,具體來說,就是不同的人,對哪一部分的思考消耗的時間不同。
凡事都擔心、不懂屏蔽的人,主要是在看未來。說到看未來,聽起來像是好事,但這類人大部分是在考慮“可能會發生的壞事”,所以會陷入無窮無盡的不安中。
另外,也有只看過去的人,就是總在后悔的人。“明明能做得更××的”,“做得更××一點就好了”。
這兩類人活得絕對不輕松。
那么,“具有屏蔽力的人”看的是哪里呢?是“現在”。他們只會在意當下的問題并進行應對。如果當下沒有問題,就不會在意任何事情,而是充分享受現在的時光。
散步時,便享受溫暖的陽光、鳥兒的鳴叫、拂面的清風;和朋友一起吃飯時,便沉浸于菜肴的美味和愉快的交談中。這是能把當下的時間和空間剪輯出來進行品味的人,也可以說是一個能樂享當下的人。
也就是說,即使是在同一環境下度過的人生,因為當事人專注點不同,時間的質量,也就是幸福度會截然不同。
我們假設有這樣一個人,一名30多歲的男性,是公司的正式員工,業務很熟練。雖然還沒有結婚,但是有一個交往了2年的戀人。
如果他是一個關注未來的人,他可能會這樣想:
“現在的工作,我做得還行嗎?下一個項目一點兒也不適合我,不會輪到我頭上吧。雖然公司現在經營狀況不錯,但畢竟是夕陽產業,整個行業消失了怎么辦?我覺得現在結婚還有點兒早,但女朋友是怎么想的呢?如果商量時吵起來就不好了。啊,話說今天是發工資的日子,工資有沒有到賬呢?……”
如果他是一個關注過去的人,他可能會這樣想:
“選這個公司是對的嗎?雖然干得湊合,但并不開心。入職時還糾結要不要選另一家公司呢。現在的女朋友真的好嗎?之前也有人給介紹相親對象,雖然被我推掉了,但或許該答應去見一見的吧……”
那么,關注現在的人是怎樣想的呢?
“現在并沒有什么問題。”
一句話就結束了。
是啊,現在這個時間點沒有任何問題。正因屏蔽掉了對未來的擔心和對過去的遺憾,才能把能量用到別處,才能感受到幸福。
你的關注點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