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行學

孔子論“學”,實有兩義。一即“行”,指追求更好的“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數(shù)語之間形成了互證、互補關系,“就有道而正焉”近“賢賢”,亦近“親仁”,所謂“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15]二是“行”后之“學”,即“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此“學”既與“文”相關聯(lián),又形成“文”“行”對應的提法,如“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1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17]。而所“學”之“文”自指文化典籍,子路曰:“何必讀書,然后為學?”[18]可資隅反。王應麟特別提出:“格物之學,莫近于《詩》”,“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有多識之益也”。唯舉例多偏“倫理”一邊。[19]

顧炎武準確把握了孔子的宗旨,但為批判晚明士風而偏轉(zhuǎn)了方向:

愚所謂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學于文”,曰“行己有恥”。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國家,皆學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也。恥之于人大矣!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之不被其澤,故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嗚呼!士而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非好古而多聞,則為空虛之學。以無本之人,而講空虛之學,吾見其日從事于圣人而去之彌遠也。[20]

“無本之人”謂奸人,“空虛之學”謂理學。“博學于文”見《論語·顏淵》,“行己有恥”見《子路》,“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見《孟子·盡心上》。暗引者還有《論語·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孟子·萬章上》:“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nèi)之溝中。”[21]以“恥”串合《孟子》語,總有些牽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江县| 遂宁市| 红原县| 喜德县| 桂东县| 板桥市| 北票市| 绩溪县| 滕州市| 黄龙县| 永定县| 辉县市| 屏山县| 白朗县| 尼玛县| 贡觉县| 栾川县| 禹州市| 九寨沟县| 安岳县| 福贡县| 峨眉山市| 萍乡市| 宝坻区| 赣州市| 库尔勒市| 固阳县| 闵行区| 浑源县| 丽江市| 中山市| 如皋市| 贵港市| 全南县| 鹤庆县| 石家庄市| 惠州市| 杭州市| 胶南市| 南靖县| 孝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