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暗殺卡利古拉(40年至41年)
- 尼祿(美國國家圖書館珍藏名傳·古代史10)
- (美)雅各布·阿伯特
- 6072字
- 2024-04-18 17:33:35
The Assassination of Caligula(A.D.40—41)
卡利古拉皇帝的死亡過程如下:
他荒唐、殘忍的暴行,常常會喚醒遭受暴行的人們內心深處的仇恨及報仇的渴望,但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人們敢怒不敢言。不過,官逼民反,由卡利古拉的殘暴激起的民怨的火苗,越是受到壓制,燃燒得越旺。人們不斷進行密謀,策劃暗殺行動,來反對他的暴政。
在計劃暗殺行動的人中,有一個叫卡西烏斯·卡瑞亞的軍官,盡管軍銜不高,地位卻很尊貴。他是一名上尉,或者按照當時的稱呼,叫百夫長。他的部隊雖然人數不多,卻隸屬于禁衛軍。那時的禁衛軍,相當于皇帝的私人衛隊,是一支很光榮的軍隊。正因為他在禁衛軍中任職,他的地位才如此尊貴,作為禁衛軍的百夫長,他有很多機會與皇帝接觸。他也非常勇敢,所以在軍中備受尊敬。幾年前在日耳曼的一次英勇行為,讓他赫赫有名。
在第一任皇帝奧古斯都去世時,一些日耳曼軍團包括卡西烏斯·卡瑞亞服役的軍團趁機嘩變。這些軍團的士兵列舉了許多嚴重的壓迫行為作為他們反叛的理由,要求對他們遭受的痛苦進行賠償,并保證他們未來的安全。叛亂剛剛爆發,他們在狂怒中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抓住軍營里的所有百夫長,并計劃把他們打個半死。士兵們按自己的編號逐一毆打百夫長們。每個百夫長都吃了六十多個拳頭,一個個鼻青臉腫、傷痕累累、奄奄一息,有的被丟到軍營外面,有的被扔進了萊茵河里。就這樣,他們毆打所有百夫長報仇雪恨,但有一名百夫長逃脫了,他就是卡西烏斯·卡瑞亞。卡西烏斯·卡瑞亞不會讓自己落入這些叛軍手中。他拿起武器左沖右突、閃展騰挪,最終殺出了一條血路,逃離了軍營。這一壯舉讓他名聲大噪。
根據這一描述,有人可能會想,在體形和力量方面,卡西烏斯·卡瑞亞一定比別人有更大的優勢,因為似乎只有超乎尋常的體力和頑強無畏的勇氣,才能讓一個人孤身涉險、以一當十。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卡西烏斯·卡瑞亞身材矮小、體形纖弱,態度謙和、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溫文爾雅。因此,他不僅因勇氣而備受尊敬與欽佩,還因和善的性情而廣受愛戴。
然而,擁有如此高潔的品質并不能讓他在皇帝面前受寵。事實上,有一件事情恰恰說明,高尚只會給他帶來厄運。有一段時期,卡利古拉讓禁衛軍的百夫長們出去收稅。通常來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會殘酷暴虐地敲詐勒索,但卡西烏斯·卡瑞亞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對老百姓心懷憐憫與同情,嚴格按照法律公平地收稅。這樣做的后果,必然是他收的錢比別人的少,這讓皇帝心生不悅。然而,這件事并不足以讓皇帝大發雷霆,所以皇帝并沒有重罰冒犯他的卡西烏斯·卡瑞亞,而是試圖通過各種方式,無禮地羞辱卡西烏斯·卡瑞亞,戲弄并折磨他,從而消解自己心中的不悅。
有時,在軍營里或其他軍事駐地,指揮官每天傍晚都要發出所謂的口令或暗號,通常由幾個詞或短語組成,用于軍官之間的聯絡,有時也會因為某種原因,要求所有士兵夜里在營區范圍內來回傳遞。所有哨兵都有口令,因此,無論何時任何人接近哨位都會被要求止步,并說出口令。如果這個陌生人口令正確,就意味著一切正常,他可以繼續前行,因為敵人和間諜是無從得知這個口令的。
現在,無論什么時候只要輪到卡西烏斯·卡瑞亞傳遞口令,皇帝就會給他一些滑稽可笑的或粗鄙下流的詞,這么做不僅讓他純潔的心靈受到玷污,當他用這些口令與其他將士進行聯絡時,也讓他在下級軍官和士兵面前丟丑。有時,這些作為口令的詞完全說不出口;有時,是某個聲名狼藉、傷風敗俗的女人的名字。然而,不管這些口令是什么,作為一名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軍官,卡西烏斯·卡瑞亞被迫在所有隊伍里傳遞它們。每次傳口令,他都要默默地忍受粗鄙的士兵們的壞笑和嘲弄。
每當要對他人施以可怕的刑罰,或者要做出任何殘忍的行為時,卡利古拉就會很高興地讓卡西烏斯·卡瑞亞來執行這些任務,因為他知道卡西烏斯·卡瑞亞對這些事情有多么深惡痛絕。有一次,一位受人尊敬的叫普羅佩提烏斯的元老,被他的一名政敵指控謀反。據那個原告說,普羅佩提烏斯之所以犯下謀反大罪,是因為他曾惡語中傷皇帝。普羅佩提烏斯否認自己曾經咒罵過皇帝,原告提米迪烏斯要求傳喚女演員昆提莉婭做人證。因此,普羅佩提烏斯被送上了審判席,昆提莉婭也被叫到法官面前做證。她說,提米迪烏斯說普羅佩提烏斯罵過皇帝,這種事她從未聽到過。提米迪烏斯隨即就說昆提莉婭做偽證,堅稱昆提莉婭聽到普羅佩提烏斯說過這種話,要求對她嚴刑逼供。皇帝答應了這一請求,命令卡西烏斯·卡瑞亞對這位女演員用刑。
當然了,由于這類事常跟反對暴君的陰謀聯系在一起,因此要想弄清相關的事實真相總是很難,而所有相關人員自然會采取一切可能的預防措施來隱瞞自己做的事情。然而,普羅佩提烏斯或許的確對皇帝心懷不滿。昆提莉婭或許也多多少少知道普羅佩提烏斯的一些秘密。甚至有可能,在一些秘密計劃中,卡西烏斯·卡瑞亞和他們也有關聯,因為據說在收到卡利古拉要他對昆提莉婭用刑的命令時,他非常不安,十分驚慌。如果對昆提莉婭用重刑,他擔心這個不幸的受害者最后會因招架不住而供認不諱,這將會給他最信賴的、有望推翻卡利古拉的人們帶來毀滅;如果他試圖救她,后果只可能是激起卡利古拉對他的怒火,這樣一來,自然就保護不了她,更別說救她了。然而,當他焦慮緊張、猶疑不決地走向刑場去對犯人用刑時,昆提莉婭向他發出了一個秘密信號,暗示他不必擔心,無論她受到什么樣的刑罰,她都會忠于自己的使命,守口如瓶。這稍稍減輕了卡西烏斯·卡瑞亞的擔憂。
雖然從某種程度上,這一保證減輕了他的焦慮和擔憂,但一想到如此柔弱的一個女子要遭受如此殘酷的刑罰,他的心靈還是遭受著非常痛苦的折磨。然而,除了硬著頭皮走向刑場,他什么也不能做。到了那里后,他發現可憐的昆提莉婭被綁在架子上,四肢被分別固定在刑具上,她的骨頭斷了,但直到最后她都強忍痛苦一聲不吭。然后,幾乎暈死過去的、無助的昆提莉婭被抬到了卡利古拉面前,這下他似乎滿意了,命人將受了酷刑的、悲慘的受害者抬走,并宣布將普羅佩提烏斯無罪釋放。
這件事過后,卡西烏斯·卡瑞亞變得心神不寧、激動不安——對受害者的同情混合著對所有悲劇制造者的憤恨,使其心中燃起熊熊怒火。事實上,這件事讓他如此憤怒,以至事情一結束,他就立刻決定采取措施置卡利古拉于死地。這一決定勇敢無畏、孤注一擲。卡利古拉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君主,而他——卡西烏斯·卡瑞亞,只是卡利古拉禁衛軍中一個小小的百夫長,沒有任何政治影響力和能力。不管成功與否,他都沒有任何辦法保護自己免受這種嘗試可能會帶來的可怕后果。
然而,他現在已經義無反顧,決心勇敢地面對一切危險,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立刻開始在軍官中物色最有可能加入的人選——他們必須勇敢、堅定、忠誠,必須是打心眼兒里反對卡利古拉統治的人,或者是遭受過政府不公正對待的人。他從這些人里選出了幾個,謹慎地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他們,結果所有人都拍手贊同。有的人拒絕積極地參與,但莊嚴地承諾不會出賣卡西烏斯·卡瑞亞,請他放心,并祝愿他成功。
同謀者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然而,在討論會上,就實施計劃的過程,他們有了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贊同立刻行動,認為令人擔憂的最大的危險就是拖延,由于謀反的范圍不斷擴大,若有人得知內幕后可能會出賣他們;而有的人支持小心緩慢地進行,他們最擔心的是魯莽輕率的行動,在計劃還沒有完善前就試圖行動,只會毀了計劃。
卡西烏斯·卡瑞亞支持前一種觀點。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實施自己的計劃。他說自己已經做好了隨時行動的準備:作為禁衛軍的軍官,他有大量機會接近皇帝,他要利用這些機會殺掉這個魔頭。他說,皇帝經常去朱庇特神殿供奉祭品,他能輕而易舉地在那里殺掉皇帝;或者,如果他們認為那個場合太過公開,他也可以在皇宮里尋找機會——在皇帝慣常舉行的特定的宗教儀式上,他通常也在場;或者,他準備從一個塔樓上跳下來行刺,皇帝有時會到塔樓上向下面的平民撒錢。卡西烏斯·卡瑞亞說,在這樣的場合,他很容易從身后接近皇帝,突然將其拋出護墻扔到下面的人行道上。然而,對同謀者們來說,所有這些計劃把握不大,風險卻不小,因此,卡西烏斯·卡瑞亞的提議并沒有被通過。
最后,距離卡利古拉離開羅馬城前往埃及亞歷山大港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同謀者們意識到:他們要么開始行動,要么完全放棄計劃。在皇帝離開羅馬城之前,原定會有一場大型慶祝活動。這場慶祝活動包括游戲、運動、各種激動人心的表演,將持續三天。同謀者們商討后決定,在這三天之內刺殺卡利古拉。
然而,做出這一決定后,在確定刺殺行動的具體時間時,他們似乎普遍失去了信心。因此,三天的慶祝活動已過去了兩天,他們卻沒有做出任何嘗試。最后,在第三天清晨,卡西烏斯·卡瑞亞將主要的同謀者召集到一起,急切地敦促他們不要放過眼前的機會,如此拖延下去只會帶來更大的風險。他自己似乎充滿勇氣和決心,他的演說雄辯有力,他用自己堅定的意志鼓勵他們,他們一致同意繼續行動。
那一天,皇帝異乎尋常地、早早地來到了劇場,看上去精神抖擻、心情愉悅,對身邊的人也很隨和,談吐風趣幽默,態度平易近人。在特定的儀式舉行完之后,由他宣布那一天的慶祝活動正式開始。在親信隨從的簇擁下,他向臺上走去,卡西烏斯·卡瑞亞和其他在那一天當值的軍官們走在他身后不遠處。
表演開始了,直到正午,一切都如常進行。謀反者們對自己的計劃嚴格保密,但有一個謀反者,當他在一位尊貴的元老旁邊坐下時,問元老是否聽說了什么新聞,這位元老說沒有。“那我可以告訴你一些或許你還沒有聽說過的事,”他說道,“今天的表演中,有一場是關于暴君之死的。”“噓——”元老警告道,并引用了一句荷馬史詩,意思是“小聲點兒,別讓希臘人偷聽了去”。
在這樣的娛樂消遣中,皇帝通常會在正午時休息一會兒,以便用點茶水點心,恢復精神。這時,就輪到卡西烏斯·卡瑞亞在皇帝身邊服侍了。皇帝帶著他從劇院回到與劇院相鄰的一處行宮,他會在那里泡澡,然后用些茶水點心。在估計皇帝該起身去行宮時,卡西烏斯·卡瑞亞心想自己應該先出去,在皇帝去浴室的走廊里等待時機,當皇帝走過來時,自己就可以攔截并刺殺他。然而,皇帝與寵臣和親友交談甚歡,所以耽擱了去行宮的時間。最后,皇帝說,反正今天是慶祝活動的最后一天,他就不去泡澡了,要留在劇院,并命人將茶水和點心送了過來,文質彬彬地將其分發給周圍的官員品嘗。
與此同時,卡西烏斯·卡瑞亞手握寶劍耐心地等在走廊里,只等皇帝一出現就給他致命一擊。當然了,跟在皇帝身后的謀反者們,此時卻心急如焚,坐立不安。其中一個叫米努西阿努斯的人,決定出去通知卡西烏斯·卡瑞亞,告訴他卡利古拉的計劃有變。米努西阿努斯試圖站起來,但卡利古拉把手放在他的長袍上說:“坐著別動,朋友,你待會兒和我一起走。”因此,他將不安與焦慮努力地掩飾起來。過了片刻,當皇帝的注意力轉移到別處時,他瞅準機會站起來,假裝對表演不感興趣,漫不經心地走出了劇院。
米努西阿努斯發現卡西烏斯·卡瑞亞埋伏在走廊里,立刻告訴他皇帝決定不出來了。卡西烏斯·卡瑞亞和米努西阿努斯都感到不知所措,跟著米努西阿努斯一起溜出劇院的其他同謀者也湊了過來。接下來,他們開了一個簡短的熱烈認真的討論會。猶豫片刻后,卡西烏斯·卡瑞亞宣布:他們現在必須冒險將計劃進行到底。他表示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如果他的同伴們支持他,就回到劇院,當著暴君親友們的面把暴君刺死在座位上。米努西阿努斯和其他人一致同意這個計劃,并決定立即執行。
不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劇院發生了一件小事,出現了新情況,又使計劃受阻。因為當米努西阿努斯和其他幾名同謀者與卡西烏斯·卡瑞亞在走廊里商量時,留在劇院里的同謀者知道卡西烏斯·卡瑞亞還等著卡利古拉出去,就想辦法試圖勸卡利古拉離開,以便帶他進入早已設置好的陷阱。因此,他們聚集到皇帝身邊建議他像往常那樣去泡澡,不過,幸好他們并沒有暴露他們急切盼望卡利古拉離開的心情,否則肯定會露出破綻。最后,卡利古拉似乎聽從了這些勸說,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隨行人員陪侍在側,隨著他走向通往皇宮的大門。謀反者們走在他前面,假裝給他開路,實際上是設法把他們認為最有可能向皇帝伸出援手的人隔開。卡西烏斯·卡瑞亞和其他幾名同謀者的商討會因這群人的到來而中斷。
當時與皇帝同行的人中,有皇帝的叔叔克勞狄烏斯和其他一些尊貴的親屬。在這些親友的陪伴下,卡利古拉沿著過道走過來,絲毫不曾想到厄運正等待著他。然而,他并沒有立刻走向浴室,而是轉身走進了旁邊一條通往另一座行宮的走廊,那里聚集著一群少男少女——他們是剛剛從亞洲送來給皇帝在舞臺上表演歌舞的。皇帝興致勃勃地看著這些小演員,似乎急切地想讓他們立刻上臺,能讓他欣賞他們的表演。就在這時,卡西烏斯·卡瑞亞和其他同謀者走了過來。他們決定現在就動手。
卡西烏斯·卡瑞亞來到皇帝身邊,像往常那樣問他當晚的口令,皇帝隨口說了一個他常選的詞語侮辱卡西烏斯·卡瑞亞。但這一次,卡西烏斯·卡瑞亞不再像往常那樣逆來順受,而是怒發沖冠,疾言厲色。說時遲,那時快,他拔出寶劍刺傷了卡利古拉的脖子。卡利古拉順勢倒在地上,整個行宮里回響著他因疼痛和恐懼而發出的哀號。其他同謀者沖進來,從四面八方攻擊他。皇帝的親信們——只要是支持他的人都能被稱作親信——樹倒猢猻散。至于卡利古拉的叔叔克勞狄烏斯,我們不可能期待他會給予侄子任何幫助,因為他的智力如此低下,以至人們通常認為他連常識都不具備。所有有望保護卡利古拉的人,要么逃離了現場,要么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任憑謀反者們盡情地報復悲慘的卡利古拉。
事實上,當暴君活著并手握大權時,成千上萬的人愿意為他辯護并執行他的意志,不管他們心里有多么恨他。然而,當他死了或者當他必死無疑時,形勢瞬間就會改變,他會眾叛親離,人人倒戈。劇院和皇宮內外的民眾,一個小時前還在這位強大的君主面前不寒而栗,似乎他們活著就是為了聽從他的召喚和命令;現在,看到他轉瞬之間就成為一具死尸的場景,他們卻滿心歡喜。謀反者們一確定計劃成功,暴君斃命,就開始縱情狂歡,似乎即使這樣都難解心頭之恨。在瘋狂又野蠻的狂歡中,他們割下他身上的肉,扔進嘴里使勁咀嚼。最后,他們離開了尸體,來到了城里,那里自然已亂成了一鍋粥。
卡利古拉的尸體直到深夜還被扔在那里,后來被皇宮里的一些侍從運走了。據說,他們是被謀殺的卡利古拉的妻子,也就是皇后凱索妮亞派來的。凱索妮亞那時有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女兒,事發當時,她和女兒待在一座偏僻的行宮里。丈夫被殺的消息讓她傷心害怕、心亂如麻。她緊緊地摟著自己的孩子,寸步不離,同時安排人員埋葬了丈夫。她心想,或許她和孩子暫時不會有危險,所以并沒有打算逃跑。看來,她并不知道謀反者們被喚醒了多么可怕的狂怒,這種狂怒來自她丈夫對他們長期的侮辱與迫害,現在需要由她和孩子的生命來安撫。那天深夜,一名謀反者破門而入,將凱索妮亞刺死在椅子中,并舉起搖籃中無辜的嬰兒把她摔死在了墻上。刺殺卡利古拉的謀反者們,不光要對暴君個人實施報復,還要對可恨的暴君的家族趕盡殺絕。他們為自己殺害婦孺的行為辯解,說斬草除根是嚴酷的政治需要,這樣就不會有后起的繼承者重新建立政權,并再次實行他們中止的暴政。無辜又無助的孩子成為這種假定的政治必要性的犧牲品,在君主制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