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9章

天巖坪村、東溝村、甘坪村、楊坪村,西坪村“窩”山凹里,五個村子轄域三十多平方千米,其中面積最大的楊坪村接近十二平方千米,溝坡上的板栗近萬畝。

金秋時節,走進東溝村板栗種植區,成片的板栗林郁郁蔥蔥,飽滿的板栗球掛滿枝頭,農戶們正忙著采摘成熟的板栗。

栗農劉敬原笑著說:“我家有1000多棵板栗樹,預計收成能達到萬多斤。看著這些板栗樹從發芽到開花,再到現在結出這么多飽滿的板栗,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村支書劉元章說:“全村板栗預計產量超過600噸,實現產值750萬元。”

板栗豐收不僅給農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板栗合作社和板栗加工企業紛紛開足馬力,進行板栗的收購、加工和銷售。

固縣板栗以其獨特的口感、豐富的營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當地合作社一方面加緊組織栗農采摘、分揀、包裝,確保每一顆板栗都符合高品質標準;另一方面積極與收購商溝通協調,努力滿足市場需求。

作為東溝村吉祥板栗合作社的負責人,賈中友此刻的心情可謂是激動與自豪交織。

賈中友感慨地說:“自從寬城傳統板栗栽培系統獲得‘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一殊榮后,訂單如雪花般飛來,我們合作社簡直應接不暇。”

固縣傳統板栗栽培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后,東溝村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板栗產業,通過引進優良品種、推廣科學種植技術和加強田間管理,不斷提高板栗的品質和產量。政府與愛心驛站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幫助他們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同時,愛心驛站還積極引導企業與農戶合作,建立穩定的銷售“專直”渠道,確保板栗能夠及時銷售出去,保障農戶的收益。

劉元章說:“我們將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榮譽,繼續加大對板栗種植的投入,提升管理水平,讓寬城板栗的品牌更加響亮。同時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固城板栗所代表的農業文化遺產。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探索創新,努力將這份珍貴的遺產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為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楊瀾對陳浩說:“陳叔叔,全國各地的收購商對‘固城板栗’的品質高度認可,這種供不應求的局面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陳浩說:“瀾瀾,他們在天巖坪助村工作沒有做好,更是搞得‘一地雞毛’,你把工作重心移向甘坪村是正確的,但是基礎建設也要跟得上。”

楊瀾說:“現在甘坪村規劃建設已經提上日程,社區‘縱橫貫線’廣場等農閑了就全力以赴,首先打通南北縱貫線,使之北與龍田路接通,南與平莊路接通;然后打通橫貫線,使之向西達白茆路,向東可以直達白馬鎮。”

陳浩說:“坪塬社區5個村,面積最大是東溝村,人口最多是甘坪村,最窮的是天巖坪村,楊坪村和西坪村的舊窯房最多,你的工作緊任務重,要有思想準備。”

楊瀾笑著說:“陳叔叔,如果我追求安逸,那么就不會來這里的。”

陳浩點頭說:“好孩子,我們爺倆讓這里‘村美、路暢、人富、民強’,叔叔和李阿姨都留下來助你一臂之力,把‘真、善、美’的光華灑向這里。”

楊瀾高興地說:“謝謝陳叔叔!”

宋玉嬌和趙紅軍放心不下楊瀾,夫妻二人駕駛房車來白馬鎮,陳浩與趙紅軍痛飲起來,李鳳霞與宋玉嬌高興地為他們做菜。

酒至酣處,陳浩接到陳志朋的電話,知道他們已經下了高速,忙讓人加菜。

楊瀾見到陳志朋分外高興,笑著說:“姑父,您來了我心里就更有底了。”

陳志朋說:“接到你的電話,我與你姑一刻都沒有耽誤,就連夜開車來了。”

陳浩問陳志朋:“二哥,玉麟他們現在怎么樣?”

陳志朋說:“自從玉偉回來以后,兄弟倆那是有‘打虎斷金’之心,集團公司又有大叔和三叔他們把握住舵,孩子們乘風破浪直掛云帆濟滄海。”

“那就好!”陳浩美滋滋地遞給陳志朋煙說。

“瀾瀾,工程進度怎么樣了?”陳志朋問楊瀾。

楊瀾對陳志朋說:“姑父,東大溝橋建設不順利,南河大橋建設也不‘盡如人意’,西通白茆路的路段滑坡嚴重,施工隱患多。”

“這些事情明天再議,現在咱們喝酒。”陳浩說。

發源于龍田鎮黃龍山的龍源河流經白茆鎮郭莊村、西柳村,在西坪村南折向東流,路過楊坪村南匯入白馬水庫。

龍源河在楊坪村段河面漸寬,致使楊坪大橋長度達到兩百多米,由于河床主要由超細砂和軟黏土構成,獨特的水文地質特征給大橋建設帶來艱巨挑戰。

為穩固大橋,建設者們必須把鋼樁打入河床下120米深處,平均需要兩到三萬次錘擊才能將一根樁固定到位。大橋每個主墩由6根直徑3米、長120米、重450噸的超級“巨無霸”鋼樁構成,這些鋼樁的斜度為1:6,仿佛是凳子的6只腳,讓主墩能牢牢立于水中。這是嘉善路橋建設史上最深的橋梁鋼管斜樁。

楊瀾說:“這是一座邊適應、邊設計、邊變更、邊施工的橋梁,橋墩的方案都是‘量身定制’,光插打試驗樁我們就花了半年。有時樁打到100米左右的時候就打不動了,一錘只能打下去幾毫米,反復多次的錘擊對錘子傷害極大,一開始,錘子壞了項目部要等德國的專家過來修,后來項目部自己學會了‘診病把脈’,保養、換零件都沒有問題。

雨季強對流天氣和洪澇災害頻發,再加上河地質環境復雜,施工過程面臨著各種考驗。大橋主橋為150米跨鋼桁梁結構,整孔鋼梁位厚板全焊,并采用整孔起吊安裝,整孔重達兩千噸。為了快捷高效地完成架梁任務,嘉善自主研發起重量達兩千噸的運架梁一體機。施工人員將重量相當于千臺小轎車的鋼梁安放在墩頂,通過吊架上錨點裝置和墩頂縱、橫移設備調整鋼梁位置,依次合龍不同構件。

每到洪水期,主河槽河水流速達到4.6米/秒,直接影響洪水期鋼梁架設安排。加上粉砂會隨著水流變化,施工河道經常受回淤影響,河床不斷變化,所以施工過程中還需不定期進行航道疏浚。從施工到現在,項目部已開挖粉砂達三萬余立方米,堆起來可以填滿東大溝。”

在驛站工作一年的楊瀾,已從一個測量“小白”,成長為熟練掌握全站儀、水準儀等設備的熟練操作員。經過不斷學習和磨合,施工人員實現了技術、溝通、應變等能力的提升,不僅協調多方高質高效建成了大橋,也向同業者展現了嘉禾道橋建設的實力,這座大橋也成了“村站”合作的典范。

楊坪大橋象征著繁榮。據估計,大橋通車后可推動當地GDP增長1.5%,造福社區六千總人口中一半以上的人口。楊坪村與平莊鎮各村之間居民往來不再需要“擺渡”過河,渡河時間由近半個小時縮短至三分鐘。此外,大橋還為白馬鎮和平莊鎮公路網補上重要一環,也會成為“固縣經濟走廊”的重要一環,將極大地促進固縣互聯互通和經濟發展。

楊坪大橋竣工在望,東西橫貫線公路通車,西坪大橋與東溝中橋都達到三級公路大橋標準。

橫貫線公路貫通以后,陳志朋帶人為坪塬完小鋪設塑膠跑道、操場草坪,坪塬完小占地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學校建有30間標準教室,配有電腦室、美術室、書法室、音樂室、自然實驗室、會議室、報告廳、多媒體電教控制中心等45個專用室。

建造了一個有240米的環形塑膠跑道、百米塑膠直跑道的體育場,一個鋪設人造草皮的少年足球場,兩個籃球場,兩個體育場地和一個包含乒乓球室、羽毛球場、標準籃球場等在內的多功能體育活動中心。

建立了以千兆光纖為主干的校園電腦網絡系統、有線電視系統、電腦網絡終端近400臺,所有課室和專用室均配置有先進的多媒體電教平臺,多媒體電化教學延伸到各個場室,實現了學校教育教學的現代化、信息化。

連日來,在西坪村百余畝高粱種植基地里,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收割高粱,他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秋來五谷豐,高粱別樣紅”。沉甸甸的“紅珍珠”高粱穗豐腴飽滿,隨風搖曳。十余名農戶穿梭在高粱地里,熟練地揮舞著鐮刀,將成熟的高粱穗割下,堆放在背簍里,隨后,將這些高粱穗運送到脫粒點。

“在這里采收高粱,方便照顧家庭,還能增加收入。”農戶楊燕說。

白馬鎮西坪村為進一步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積極探索推廣“高粱+木耳”輪作模式,實現改善土壤、“菌粱兩收”等多重效益。破解耕地分散化問題,整合村集體資金、農戶、土地與勞動力等要素,確定地界、破除田埂,將碎片化的農地集中起來有組織的連片種植,實現農業生產聯耕聯種、聯管聯營。

在此基礎上,西坪村成立“1+1”混合所有制公司,施行“高粱+木耳”輪作模式,今年共種植高粱百畝,預估產量達30噸,實現產值約18萬元,帶動周邊農戶就近務工30余人次。

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田紹江沙:“我們‘高粱+木耳’輪作模式利用深耕還田技術,把廢棄菌棒還田作為有機肥,為高粱種植提供充足肥料,既節省化肥成本,又讓當地秋收后原本閑置的農田充分發揮經濟效益。即在收割完高粱的田里種植黑木耳,木耳采收結束后又種植高粱。”

在喜迎高粱豐收的同時,西坪村也開始謀劃秋種,提前開展冬耳菌包定制、培育等前期生產準備的工作。今秋他們計劃種植木耳100萬棒,預計年底產出鮮木耳300萬斤,干木耳20萬斤左右,年產值達600萬元。

楊瀾說:“要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做大做強主導產品規模,持續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接續抓好鄉村振興。將加快推進西坪村第二期木耳生產基地及晾曬棚設施建設,同步配備噴淋系統等配套設施,推進種植產業擴面、提質、增效。”

陳浩說:“你是老總,主意你定,我主要幫助你把楊坪大橋建好。”

李鳳霞問楊瀾:“瀾瀾,東溝村主產板栗,有‘栗源’加作坊;天巖坪村發展辣椒種植,有辣椒烘干車間;西坪村主打木耳產業;甘坪村有食品廠和糧庫;楊坪村是的龍頭是什么?”

楊瀾說:“我計劃以‘運動旅游、文明宜居’為發展定位,積極完善基礎設施,推動農體旅深度融合發展,繪就鄉村振興新景象,讓綠水青山變成群眾增收的‘幸福靠山‘’。

情人谷也就是現在的固縣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公園,包含皮劃艇、山地自行車、徒步、露營等多種山地體育項目。縣委、縣政府引進惠州企業成立固縣世紀投資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對公園進行升級改造和托管運營,為舉辦更多的戶外運動賽事創造有利條件。

作為運動示范公園所在地的楊坪村,距固縣城15公里,距離平莊鎮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國土面積11.9平方千米,人口356戶1667人,應主動融入公園的發展過程,憑借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公園這一山地旅游金字招牌,積極搶抓公園提質改造升級和南北部協作機遇,緊扣特色文化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路徑,利用獨有的戶外公園自然資源稟賦,以體旅產業優化升級帶動鄉村發展,借力體旅示范項目打造宜居鄉村,深度挖掘少數民族特色資源,將山地戶外運動、旅游、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做好鄉村改造、旅游、文化、衛生健康等領域全面綜合治理,深度推進農、體、旅一體化融合發展。

通過民宿改造、健身步道和村文化長廊建設,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文體旅融合,老百姓得到發展,開始富裕,有的人開餐飲、有的人開民宿、有的弄小吃,也有人出去務工,這些都很方便,群眾也增加了收入。”

楊坪村已經有19家民宿、9家農家樂、11家超市,發展羊肚菌146畝、黑木耳120畝、晚秋獼猴桃約30畝、蔬菜約500畝,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5萬元。如今行走在楊坪村,一條條道路寬敞干凈,一排排農家小院整齊排列,房前屋后綠意盎然,一幅山清水秀、業興民富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走進楊坪村的黃心獼猴桃種植基地,一棵棵果樹映入眼簾,果實掛滿枝頭,個個圓潤飽滿,長勢喜人,散發著誘人果香。在獼猴桃架下,果農們來回穿梭,采摘成熟的獼猴桃,一幅美好的“豐”景躍然眼前。

楊坪村氣候溫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良好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獼猴桃的種植。獼猴桃種植用的是自然有機肥,所產的獼猴桃純天然無公害,汁多味香、酸甜可口,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比較高,品質口感俱佳,很受消費者歡迎。

多年以前,嘉禾集團助村愛心驛站瞄準獼猴桃產業,在楊坪村委的支持和農技專家的指導下承包了420畝地種植獼猴桃。通過驛站與村民們的齊心協力,楊坪村的獼猴桃產業越做越好,產品銷售到甘肅、四川、河北以及BJ等地。

在基地務工的村民鄧大姐說:“我在基地干活,基本上一年可以干6個月左右,每一天有120元左右,把家也照顧到了,收入也可觀,日子很有盼頭。”

楊瀾對李鳳霞說:“我種植的黃心獼猴桃,成熟期是從10月份初到11月份末。通過我們這么多年的嘗試,目前已經實現了畝產達350斤,采摘價格是1公斤10元錢,我們還通過微信訂單將獼猴桃發往全國各地。今年種植的獼猴桃產量已趨于穩定,果實個頭也相對較大,預計總產量可達100噸,產值在150萬元左右。

自國慶節以來,黃心獼猴桃進入最佳采摘期,目前獼猴桃基地已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銷售黃心獼猴桃幾十噸,熱銷各地,‘俏果子’成為助農增收路上的‘金果果’。不少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都來幫忙采摘和打包。

我們打算加強精細化管理,通過建設冷庫,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獼猴桃產業的輻射力和帶動力,促進產業提質增效,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小小獼猴桃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壯大了集體經濟的“盤子”,更引領當地農民走出一條富民興村的“新路子”。近年來,白馬鎮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鄉村振興重要抓手,不斷挖掘資源優勢,做好做強產業文章,強化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楊坪村積極探索,因地制宜發展獼猴桃等特色產業,激發自身的“造血”功能,產業經濟效益顯著提升,農民收入逐年增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考县| 宜章县| 米脂县| 化德县| 扶余县| 吉隆县| 邹平县| 图木舒克市| 通江县| 庐江县| 个旧市| 阳泉市| 岳阳市| 哈巴河县| 荆州市| 克拉玛依市| 司法| 千阳县| 贡山| 石景山区| 安丘市| 阳信县| 老河口市| 资阳市| 芦溪县| 双牌县| 五大连池市| 曲周县| 花莲市| 平利县| 潼南县| 云浮市| 台北市| 名山县| 巢湖市| 雅江县| 霞浦县| 玉树县| 含山县| 那曲县| 和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