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郭灶火看著四周碧綠的麥田又打消了這念頭,從時間上來說,這時候不適合挖石頭。
為什么?
因為再過一個月左右就要種花生了,種好花生接著就要搶收麥子,麥子收好了得迅速把玉米種下去等雨,等玉米出苗也就到了夏季,夏季雨水多,石塘里灌滿水,沒法挖。
冬天雨水少,陽光不暴烈,老農民沒事干正好挖石頭,人在石塘底消閑自在地干,鍛煉身體的同時順便把錢給賺了。
這應了農村那句古話:夏天不挖石,冬天不洗澡。
為什么冬天不洗澡呢?
據老人說,人身上的汗出多了就變成一種老垢,附著在身體上保護皮膚也耐凍,冬天洗澡多了,皮膚會變薄,不耐凍。
何家秀在地南頭把糞布好,扛著鐵锨朝郭灶火這邊走來,邊走邊把地里的小石塊撿出來,別看它們塊頭小,但經常會傷到犁頭,只要看見了都會撿出來帶走。
“灶火,在那傻站著干嘛,收拾收拾咱們回家。”
見兒子站那手里拿著一塊白石頭發呆,何家秀說道。
郭灶火顛了顛手里的石頭:“媽,你說咱家這地下,會不會有石塘子?”
“若是被石頭絆了一下就能發現石塘子,那大路上到處都是石塘子了。”
何家秀心說兒子是被窮怕了,見到白石頭就認為地下有石塘子。石塘子哪有那么容易發現。
被母親這樣一說,郭灶火覺得石塘子的事暫時先擱置一下,現在不是挖石頭的季節,反正今年土地不會動,石頭在地里跑不掉,等秋天收完花生,想個法子“發現”石塘就成。
“媽,咱家這塊地里的花生可以提前種,這幾天就可以下種子?!?
郭灶火說著蹲下抓起兩把土在手里捏著,經過一個冬天的裸凍,土壤變得很軟,是塊肥田。
“莊稼活不用學,人怎著咱怎著。這花生可不能提前種,種早了不養苗。”
何家秀心說兒子今天這是怎么了,又是石塘子又是提前種花生的?
“媽,你說的那些都是老黃歷了,現在種莊稼講究科學種植。
以前之所以不能在這個時候種花生,是因為以前此時的氣溫低,花生種下去不發芽。
我看報紙說現在全球氣溫變暖,當下的冬天至少比十年前的溫度上升了四五度,這樣算來花生可以提前種,收也能提前收,到時候咱們獨家經營,肯定能賣個好價錢,說不定價格能翻倍呢,這樣一來,咱家秋天就能翻身?!?
當下玉米和小麥都不值錢,在他們這個偏遠地區唯有花生是個例外,因為這個地區有肥沃的黑土地,很適合種花生。
花生此時也被城里人稱為“油果”。
干花生的價格能賣到四毛錢以上,在花生剛收獲的那兩三天,潮濕的鮮花生拉到縣城里能賣到六、七毛一斤,但這個價格只限兩三天,等縣城里人們嘗鮮的風頭過去且花生大面積收獲時,價格就會斷崖式跌落。
郭灶火大略算了一下,自家這里有六畝地,花生平均500斤一畝就是3000斤,到時候獨家經營,鮮花生至少得賣8毛一斤,就能賣2400塊錢左右,這筆錢差不多能夠蓋三間大瓦屋了。
這在當下的農村絕對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可以說是一個縣城職工三口之家兩三年的收入了。
在當下這個時代,除非搶銀行,否則老農民不可能三兩個月就發財致富。
即便他是重生者,想發財也得慢慢來。
當然了,這種巧錢只能賺一年,明年村里的人都會跟風一起種,到時候所有花生一起下來,價格照樣賣不上去。
后世的人們在工作上卷,當下的農村人在種莊稼上卷,誰也不想慢別人半步。
“你不說我還真沒在意,這天是比往年暖和了很多。”
被兒子這樣一說,何家秀覺得有道理。
“記得我還是小閨孩的時候,這個時候早晨還上著麻花凍(薄冰),最近幾年的冬天,確實比以前暖和了不少?!?
“媽,往年都是一個月后種花生,咱們最近幾天就把花生種下去,種的早收獲的早,到時候咱們把鮮花生往縣城里一拉,獨家經營,打底8毛一斤?!?
聽說花生能賣到8毛一斤,何家秀默算了一下賬,頓時動心,但想了一會說:“我擔心萬一種早了會把花生芽凍死。咱家就指望那點花生種,要是凍死了,那可就沒錢買嘍。”
“沒事的媽,你相信我,我最近一直看報紙,咱們這地方信息比較落后,一些發達地區的花生都是早種,不過要起壟種植。”
在當下這個時候,農村人只聽說種山芋要起壟,還從沒聽說種花生也能起壟。
“起壟?”
何家秀心里既欣慰又有點難過,欣慰的是兒子長大了,開始關心起莊稼活了。
難過的是兒子上了這么長時間的學,學了那么多的知識最后還是要回到農村務農。
丈夫一直因為兒子沒能考上大學而耿耿于懷,其實灶火已經很優秀了,據說能上完高中的人,已比全國八成的人都優秀。
要怪只能怪自己出身不好生在農村,如果自己是城市戶口,就憑灶火的高中學歷,肯定能找到一個非常不錯的工作。
可在農村,他只能務農。
想到這里何家秀心里很不是滋味,書豪也是高中沒考上大學,但人家有個好舅舅,把他弄到小學去當民辦教師,等有機會轉正了,就是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師。
突然,一個念頭在何家秀的腦海里閃過:能不能讓書豪跟他大舅說說,把灶火也弄去教書,哪怕不能在中心學校,到下面各個大隊的學校去教書也好啊,過兩年想辦法送禮找人把正轉了,孩子的書就算沒白讀。
想到這里,何家秀忽然有點后悔這兩年不應該跟何冷梅不對付。
隨即她又想,好死是外人,孬死是家人,怎么說她是灶火的大娘,我跟她之間鬧矛盾,灶火跟她的關系挺好,這忙她應該能幫。
想到這里,何家秀一下子開朗起來,覺得以后得跟大嫂子好好相處。
“對,起壟?!?
郭灶火想起大概在六七年后,當地發明了一種種花生的辦法,就是把種花生的地方給做成高壟,這樣種出來的花生既不怕旱也不怕澇,抵抗病蟲的能力也增加,畝產由之前的四五百斤提升到六七百斤。
農民種的花生不在交公糧任務之內,所以花生的價格比小麥高很多。
“這事呢,得找你爸商量!”
何家秀以為兒子只是一時瞎豪興,也沒怎么放在心上,只是隨便應付了幾句。
此時她的心思都在想如何跟大嫂和好,下一步想辦法把灶火弄去教書。
“媽,咱們去麥地看看吧!”
郭灶火重生回來,都忘記自家的另外幾塊地在哪里。
前世他總喜歡有事沒事到自家田里看一看,轉一轉,呼吸一下那里的空氣。
那種感覺很踏實。
“走,看看去!看看咱家麥子長的怎樣了!”
何家秀也想去看看自家麥子的長勢,上次去麥地還是春節后錐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