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心理畫:孩子的畫會說話,孩子的畫這樣讀
- (法)羅絲琳娜·達維多
- 1158字
- 2024-03-18 14:33:25
第一篇
孩子的畫,會說話:如何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
解讀兒童畫的關鍵在于全面了解兒童及其社會文化背景。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觀察兒童在繪畫時的動向,記錄他們的遲疑、困難、關注和忽略的地方及畫作背后的故事,這些因素都極其重要,對分析、解讀兒童畫起著支持或指引的作用。在解讀過程中,我們既要著眼于每幅畫中的組成元素,又要綜合考量所有畫的顯性和隱性特征。
兒童在紙上作畫的位置很重要,在二維體系中,不同位置的畫代表了不同的意義。畫面過滿可能是精神障礙患者焦慮情緒的外化,而留白過多通常是思想貧瘠的表現。畫中的線條反映了兒童的個性:怯懦、內斂的孩子畫的線條纖細拖沓;急躁、強勢的孩子畫的線條恣意張揚,不過這還要結合兒童的健康狀況進行綜合判斷。情感平衡的孩子對線條曲直沒有偏好,性情溫和的孩子傾向于畫曲線,而務實型的孩子更喜歡畫直線和角。畫面的色彩可以強化圖像元素的象征意義,外向型兒童常?;煊眉t、黃、橙三色;而內向型兒童在顏色的選擇上更為謹慎,多用藍、綠、灰之類的顏色;情感平衡的孩子用色大膽鮮艷,給人以熱情洋溢之感。
相比于上述基礎元素,畫的主題和人物形象更耐人尋味。自選主題和限定主題都遵循相同的解讀方法,不過限定主題測驗的優點在于可以參考成熟的解讀體系,降低了解讀的難度。這類測驗通常有固定的主題,最常見的是“畫樹”和“畫房子”測驗。畫中的環境和背景也不容忽視,例如,感性型兒童就非常注重描繪環境細節。
兒童描摹或虛構的人物體現了其自身的整體性格特征,特別是情感層面的好惡。人物的“出場順序”一般會反映出很多問題:第一個出現的往往是孩子最喜愛的人(不管孩子是否承認),偶爾是最有威信的人;相反,受孩子鄙棄的人物要么形象潦草,要么直接被省略不畫。畫中憑空多出來的人物在多數情況下是繪畫者的“替身”,被美化還是被丑化要視具體情形而定。另外,人物在畫中的位置及彼此之間的相對位置揭示了兒童與其他家庭成員的情感關系。我們在前文中詳細論述了俄狄浦斯情結可能導致的復雜情況。人物的外表也反映了兒童的情感傾向,其相貌、姿態和性征等蘊含的象征意義都值得研究與探討。
解讀兒童畫時要盡可能結合孩子的創作背景,與其費力搜羅有價值的細節,不如統觀整體、綜合分析,因為總體判斷比細枝末節的意義重要得多。以一名兒童在一年內創作的不同主題畫為對象進行綜合解析,這樣得出的結論更有價值。由于孩子繪畫時總會不由自主地將自我投射到任意對象中,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一系列作品發掘他在情感層面,乃至社會關系層面的穩定特征。
本書的最后將介紹由我們團隊開發的投射測驗Davido-CHaD。這項技術僅通過四幅畫便可以探查兒童的整體個性及其情感問題。它最大的優勢在于幫助我們更全面地把握兒童(及成人)所面臨的困擾,包括那些無法在繪畫中顯現的問題。以往的投射測驗基本上都沒有綜合考慮繪畫者的過往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