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心理畫:孩子的畫會說話,孩子的畫這樣讀
- (法)羅絲琳娜·達維多
- 585字
- 2024-03-18 14:33:26
控制涂鴉階段
控制涂鴉階段緊隨信筆涂鴉階段,前面兩個階段都沒有智力因素的參與。心理學家、作家皮埃爾·納維爾(Pierre Naville)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給出了這樣的解釋:處在污點期和信筆涂鴉階段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種類似弄臟東西的快樂。
18個月大的愛德華看到姐姐萊奧諾爾在畫畫,于是他也抓起一支水彩筆,開心地“涂畫”起來。雖說他畫得還挺有美感,但這純粹是巧合。可不管怎么說,這幅畫是漂亮的,不過真的讓人看不懂(見圖1-1)!

圖1-1 愛德華(18個月)的涂鴉
如果說孩子在控制涂鴉階段之前的繪畫表現與他們的身體機能發育情況緊密相關,那么伴隨控制涂鴉階段的到來,他們進入了智力發展的階段,開始試圖模仿大人的書寫方式,試圖更好地握住鉛筆。在這個階段,兒童自身的意圖便出現了。
然而,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常常在繪畫的過程中改變想法,或者干脆中斷繪畫。他們心中的意圖甚至可能直到繪畫結束時才顯現出來,這就是“偶然寫實”。在這個時期,孩子會給涂鴉命名(可能是看上去像什么就說是什么,或者腦海中臨時產生的想法)。
但大多數時候,2~3歲的孩子會進入“失敗寫實”階段,他們喜歡畫一些閉合的圓圈或圓環,目的就是模仿大人的字跡。孩子對細節的把握會在接下來的“蝌蚪人”階段繼續得到強化和體現。
2歲半的文森特正在給他媽媽“寫信”,我們在他的畫中可以看到一些圓環的蹤跡。這就是“蝌蚪人”的原始圓圈(見圖1-2)。

圖1-2 文森特(2歲半)的涂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