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我家的宴客食單

不知不覺,家里用來記錄食單的本子寫到了最后一頁。

翻回到第一篇,上面記著:“從今日始,備菜單。”某個名人說:“請客吃飯沒菜單等于白吃。”于是起意把做的菜記下來。在此之前每次請客也會理一個菜單,方便買菜,隨寫隨丟。

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我的幾十頁菜單,用餐形式主要是川菜、火鍋、西餐以及蒸包子等,西餐是一年一次,在圣誕節(jié)前,僅有一年女兒過生日多了一回,做滿十年時我寫了篇《農(nóng)民的西餐》;端午節(jié)蒸包子是老家的習俗,我沿襲到異地,為此還考證了一番,寫下《端午節(jié),我們談談吃包子的事》;做火鍋十有八九不是請客,而是天冷了吃起來熱和,還不用擔心菜涼得快,按照住在西安我弟的說法,我家的冬天是“靠一身正氣來御寒”,不整點熱和的不行,吃火鍋人少了不安逸,因此總得叫上幾個朋友同學,我也記錄在食單上;正兒八經(jīng)請客吃飯還得做幾個川菜才像樣!

在家宴客不必追求和上飯館一模一樣,四(六)單碟、頭菜、二菜……湯菜、小吃中點、隨飯菜等等,一應俱到,家里吃的是一個輕松隨意,備幾個涼菜下酒,三幾個熱菜,燉個湯,酒喝好了有人想吃點米飯,壇子里撈幾個老泡菜下飯,是真朋友不會在背后說你寒酸。有些涼菜可在頭天晚上做好,會更入味,第二天也輕松;我現(xiàn)在做熱菜越來越少用煎炒方式,多用清蒸,不是追求宣揚的蒸菜營養(yǎng)好味道好,而是因為家里沒有專職廚師和仆人,陪客人喝上兩口酒又急急忙忙竄進廚房炒個菜,跑進跑出,“如果主人手忙腳亂,客人坐立不安,這酒還喝個什么勁”(汪曾祺語)。提前把菜和調(diào)料碼好,放進蒸籠,就可以上桌陪客了,不同的菜蒸制時間各有長短,前一個菜吃得差不多了下一個菜正好出籠續(xù)上,多省事,有些熱菜涼了,放進蒸籠熱一下,絕不會像在飯館里,讓服務員熱一下菜,那神情就像欠他錢一樣。

除了考慮葷素搭配,色彩調(diào)和,分享到手的好食材,應季做些時令菜之外,我更多尋思的是味道的組合,希望客人能多品嘗到川菜不同的味道?!耙徊艘桓?,百菜百味”,味是川菜的根本,是精髓。盡管不必一提起川菜多變的味就要拿“開水白菜”來言事,但是咸鮮味、蒜泥味、咸甜味、魚香味、姜汁味、椒麻味、椒鹽味、怪味等等是各具特色,外地人看起來都是紅彤彤的辣椒,川菜也幻化出不同:麻辣味、煳辣味、酸辣味、紅油味、泡椒味等等。如《舌尖(三)》里面的那位成都老廚師擔憂的一樣,川菜變了,從“擅用麻辣”變成了“只有麻辣”。春節(jié)回老家做“蒸肉腚子”,他們說我做得不對,廚師都要用豆瓣碼味,我很納悶以前吃的就是咸鮮味??!仔細一想,也不怪廚師,現(xiàn)在的豬肉不香,原材料不好,味道搞厚重點廚師省事。食客也一樣,“五味令人口爽”的時代,你讓他細細品嘗菜的真味好似對牛彈琴。車輻寫過一篇文章,談到身為揚州人的吳白匋教授來成都吃川菜,就深得川味真諦:“再細加咀嚼,則不僅是雞鴨魚肉的原味依然可以分辨,而且會感到味道更厚了。最奇怪的是咽下去以后,回味卻是清而甜的?!庇龅竭@么好的食客不容易,但廚師還是要努力做到“麻辣之下有真味”。

有些菜只有在飯館里才能吃到,也有些菜在家里才做。這些年下來,有幾樣菜在我的宴客食單上出現(xiàn)頻率很高。

紅油皮扎絲

傳統(tǒng)川菜,典型的紅油味,我去過的餐館里從來沒見到這道菜。平常包抄手剁肉丸留下的肉皮洗干凈煮熟,刮凈皮上的肥肉,切細絲,大蔥切絲,盤子里碼好,紅油、生抽、白糖、鹽等調(diào)好味汁,上桌后淋在皮扎絲上,吃時拌勻。講究點的話,肉皮煮熟后用重物壓平,切出來絲是直的,蔥絲切好后用水漂起,不會卷曲且去掉部分辣味。我懶得工夫,直接切出來,成卷曲的了,也不賴。有一回吃起來偏辣,細嚼之后發(fā)覺是大蔥辣味偏重,選蔥是關鍵。

涼拌豆芽粉

在成都的餐廳很難點到,老家的家常菜。有一次請同學吃飯,拌了兩份,某人獨自吃光一盤子。我喜歡做成酸辣味,放足紅油辣椒和醋,做到夠酸夠辣,喜食的和嫌酸的可能出現(xiàn)在同一桌。材料和制作都非常簡單,粉條、豆芽泹熟,漂水,臨上桌前濾干水,加調(diào)料拌勻,拌得過早粉條口感會變差。如果市場上有青幽幽的小芹菜,可以切段泹了加幾根,起到岔色的作用,但這種芹菜不易碰到,長桿芹菜和西芹就沒必要了,顏色太淺。

炒野雞紅

曾經(jīng)看過一則小故事,以前有個人看到一家小飯館的菜牌上寫著一道菜:野雞紅,1角錢1份。他開口就點了兩份,菜上桌,邊翻菜邊吃,吃完了連一塊野雞骨頭都沒見著。這說明以前館子里是有這道菜的,再早之前的百年菜譜里,也有野雞紅這道菜肴,只是現(xiàn)在飯館里很難見著了,是不是擔心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被食客舉報工商查處?但虎皮青椒也沒虎皮?。?

這是道素菜。紅蘿卜、蒜苗、芹菜心,紅、綠、黃三色,就跟野雞羽毛顏色一樣,因此叫“炒野雞紅”。放進菜單,不僅可以唬人,而且端上桌顏色舒服。

糖醋海帶絲

家旁邊的商場有深海小海帶賣,切成絲袋裝的,買回來沖幾道水漂去多余的鹽,開水泹過,用筷子撈出,放鹽、醋和白糖,拌勻。宜頭天晚上做好,因為海帶絲不易入味。這個菜勝在能買到品質(zhì)好的原材料,海帶絲嫩滑且新鮮,做法簡單,糖醋味,比做糖醋排骨好。

冰糖兔丁

有時也做陳皮兔丁,不過陳皮味的輕重不易把握,因此做咸甜味的冰糖兔丁次數(shù)更多。兔肉切丁,姜、蔥、料酒、鹽、生抽碼味數(shù)小時,高溫菜籽油炸干兔丁表面水分,變成黃色,撈起,揀去姜蔥不要。留少量油,下冰糖炒糖色,加水,放炸好的兔丁,中火燒至收干亮油。宜下酒!前一天做好放冰箱,味道更佳。

青豆蝦仁

又是一道不錯的下酒菜!想要一筷子挑起兩顆以上的青豆,不容易,尤其喝了點酒之后,吃半天也不漲肚子,每次我都會想起孔乙己下酒的茴香豆。青豆泹熟,放點鹽,淋點香油保持青豆顏色,蝦仁略蒸一下,番茄去籽,切丁,三樣食材拌在一起,不加其他調(diào)料,典型的咸鮮味,紅、綠、粉紅三色,好看好吃。

干燒魚

干燒的烹調(diào)方式,是川菜獨有之法,不過耗時耗工夫,考驗廚師的耐心不說,還占灶頭,現(xiàn)在人工房租那么貴,一道菜燒半個小時,生意還咋個做?因此餐館里一般不上這道菜,偶爾有餐單上能見著,端出來一看就是炸好的魚澆汁而已,根本不是干燒。傳統(tǒng)是拿江團干燒,四川江河里的江團是好東西,難得吃到,肉厚,要多摻點湯才浸得了,燒干卻費時間,家里小鍋小灶,魚大了不好做。我嘗試過幾種魚,還是用武昌魚好,身扁體短,好燒些。魚碼味后,抹干水分,撲點干淀粉,入油鍋煎一下,留部分油,下肥廋肉丁炒出油,新鮮肉和臘肉各半切丁更佳,剁細的郫縣豆瓣、泡辣椒茸、泡姜末、蒜米子、蔥花、白糖,炒出紅油色和香味,摻湯燒開,下魚,放料酒、醪糟汁、醬油、胡椒粉等,慢慢燒,開始湯汁多的時候,邊燒邊往魚身上澆,一面燒好,翻過來燒另一面,燒到“收汁亮油”就好了。

做干燒魚,是客人基本到齊,碗筷擺好,涼菜上桌,酒杯斟滿,等客人落座的幾分鐘時間剛好“收汁亮油”,時間掌控恰到好處。但常有個別客人還沒到,一問,說“還有五分鐘”。幾個五分鐘過去還不見人,干燒魚搞成“魚燒干”了,于是,只有讓他“五分鐘”后啃魚頭了。

2018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沿河| 张掖市| 武穴市| 保康县| 灵寿县| 永康市| 虎林市| 莒南县| 乳山市| 小金县| 疏附县| 黔南| 辽宁省| 濮阳县| 江川县| 玛多县| 西华县| 五河县| 商都县| 华亭县| 信阳市| 阜南县| 司法| 高陵县| 柳州市| 巨鹿县| 浦县| 富锦市| 榆社县| 清远市| 织金县| 涿鹿县| 舒城县| 什邡市| 抚宁县| 新巴尔虎左旗| 延寿县| 冷水江市| 大同市| 黔西|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