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學宮鄉賢祠記并贊

林岳

作者簡介

林岳,明代成化年間曾任浮梁教諭。生卒年不詳。

原文

仲尼[194]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當時門人謂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是亙古今橫四海一人耳。以圣言觀之,則舉目皆其儕輩[195]。雖自謙以誘人,要非[196]本無而故為有也。浮梁雖非通都大邦,地方百里,居民稠密,號稱文獻。視十室邑有間矣!圣賢固未敢妄擬。至邑里望人若韓子[197]所謂鄉先生而沒可祭于社者又豈無哉!況祭法有天下通祀者,有止祀一方者。然則鄉祠之設果可缺歟!余拜命典教于茲逾二期。恒念表揚先哲[198]乃敦化[199]善俗之本。直以學址窄逼,莫容營創,而邑志殘舛[200],論世難憑。是以因循逮今,未償夙愿。邇詢諸生,僉言吳可堂[201]之賢,縷縷不一。其隱居著書間見錄于國朝所修《性理大全》。唐宋聞人,莫詳履歷。余曰:“昔昌黎稱楊少尹沒可祭于社。止以其年滿七十去位及能詩以訓后進耳。可堂之賢,逾彼遠甚。以之祠祀無疑。”乃于大成門左整空一椽,黝堊[202]圬飾[203],將諏日以妥靈[204]。余俟后君子考增焉。既而有告者曰:“士儀戴先生新修邑志,袞鉞[205]甚嚴。緘識不示匪人。今欲尚論,必需是可。”因達情于乃子廷光貳守,廷珍侍御,獲睹遺稿。內志鄉賢祠在文廟戟門之左,奉程公以下四人。宋知縣事趙汝清立,今廢。嗚呼!事有曠百世而相感者乎?惜士儀甫之不作也。圣人言夏商禮,每嘆杞宋文獻之不足征。使非先生手筆于垂暮之年傳信將來,則今茲興舉,安知無竊議而發粲[206]者乎?春秋之法,信以傳信。爰錄舊祠四公,復采士論,增彭吏部[207]、吳可堂、戴蒙庵[208]、吳解州[209],置牌序列。榜其楣曰“鄉先生祠”,各為贊辭一通。非謂發潛闡幽[210],庶便邑人傳誦耳。傳言一鄉,友一鄉之善士。邦人豪杰登斯堂者必將指其名曰:“某,某之祖宗也。某,某之親戚鄰里也。”風聲氣味之相感,有不因名而求實者乎?有不見賢而思齊者乎?景行[211]先哲,斯其有必然者矣!是雖時異勢殊,風移俗變,使緣此而挽什一于千百,則于名教[212]或不小也。庸書以俟。

彭汝礪贊

因親寄寓,感夢致婚。文魁[213]多士[214],惠及后昆[215]。見忤蔡確[216],得罪章惇[217]。季方罵賊,身沒名存。

程瑀[218]贊

龍首應兆,虎頭受封。十事獻納,三論奸雄。國恥未雪,和議是崇。漫吾飽山[219],千古高風。

程克俊[220]贊

出入法從,周旋藝垣。詞屈金丑,名動潛藩[221]。四朝元老,南渡泰山。振貧薦士,義舉班班[222]。

汪澈[223]贊

發軔[224]卑官,致位二府。心秉公忠,才兼文武。經略方勤,和議斯沮。薦稿填囊,古靈未數。

吳迂贊

理學寡儔[225],天資莫抗。吾道既南,斯文未喪。可堂遺址,逸民留巷。德邵[226]年高,伏申[227]之上。

戴弁贊

昭格[228]天心[229],篤生[230]邦彥[231]。久處承明,老于方面。行邊效勞,弭寇知變。尊位全歸,百年一見。

吳惠贊

官歷州縣,澤溥[232]閭閻[233]。人存政舉,身沒愛兼。庶幾何武[234],仿佛張堪[235]。當代循良,后人具瞻。

簡析

浮梁學宮戟門之左,原有鄉賢祠,為宋代知縣趙汝清所創立,祠內奉祀程瑀、汪澈等四人,至明代成化年間廢。時任浮梁教諭的林岳有感于“表揚先哲乃敦化善俗之本”,于是采納士議,擇地予以倡建,“增彭吏部、吳可堂、戴蒙庵、吳解州,置牌序列”,并且撰文以記之。記文中作者引古證今,強調倡建鄉賢祠的深遠意義不僅僅在于“發潛闡幽”,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景行先哲以弘揚教化,讓后人見賢而思齊:“傳言一鄉,友一鄉之善士。邦人豪杰登斯堂者必將指其名曰:‘某,某之祖宗也。某,某之親戚鄰里也。’風聲氣味之相感,有不因名而求實者乎?有不見賢而思齊者乎?景行先哲,斯其有必然者矣!”其言諄諄,其情殷殷。可謂用心良苦,寄意深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阴县| 汉沽区| 莫力| 吉木萨尔县| 米脂县| 依兰县| 南京市| 十堰市| 周口市| 重庆市| 崇信县| 吴堡县| 南漳县| 莱阳市| 阳新县| 繁昌县| 芜湖市| 玉门市| 容城县| 阿克| 玉溪市| 蒙阴县| 娄底市| 清水河县| 隆林| 玉山县| 固阳县| 涪陵区| 洛阳市| 彰化市| 登封市| 兰州市| 大余县| 渑池县| 荆门市| 石渠县| 广西| 盐山县| 乐安县| 宜丰县| 万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