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西河講堂記

吳宗吉

作者簡介

吳宗吉,字士修,浮梁鎮市都人,生卒年不詳。嘉靖庚子弱冠領鄉薦(舉人)。由教諭擢清河知縣。清道光版《浮梁縣志》載:他到任后,清河河水為患,民多逃離。為了安定群眾,發展生產,吳宗吉給發牛種,建立稅法,招徠復業,取得顯著政績。后遷蘇州同知。他在蘇州府任職九年,忠于職守,勤政為民,在吏員和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轉任兩浙運同升貴州黎平知府,在平定苗叛李福時建立了功勛。但是,他的功勞被巡撫何起鳴所竊取,時任南京都御史的海瑞知道后,立即將真實情況上報朝廷,并先寄詩一首向吳宗吉道意。吳宗吉于入覲途中去世。歷官三十余年,不為子孫田宅計,歿時僅存余俸一鎰。有守有為,為一時循吏之最。著有《雷山內外集》。

原文

國有成均[236],天子主之,司成[237]教之。天下有庠序[238],郡縣有司[239]主之,廣文[240]教之。然自朝廷至于郡縣,學宮一建,學官數設而已。若使天下多學之之地,多教之之人,則英才輩出,詩書之澤無往不然,不亦俗淳而化洽[241]歟?誰為為之,以佐王治于休隆也?則書院講堂之建,是在賢人君子矣!江右書院,考之志乘[242]固多。而鹿洞[243]、鵝湖[244]為朱陸[245]講學之所,故天下莫不知二郡之所以為學,莫不知二子之所以為教。出于此者,能究圣人之業,能得性理[246]之宗,能處貧富而志不亂,能履順逆而識不迷。故達為名臣,居為賢士。藉[247]學之無其地,教之無其人,才良而苦于無所資,質美而困于無所發。佻達[248]成風,敦龐以漓[249]。天子之化不施,而有司勞矣!予里光祿沈少溪先生慮乎此也,于西河之上創為講堂。構房廡數十間,庤廩[250]儲谷,歲得數百石。延知名之士,待來學之人。飯田丁[251]以備薪汲[252],辟蔬圃以應饔飱[253]。地有平疇百頃,峻壁千尋。長林幽澗,映帶四野。講貫[254]有友,游息[255]有基。夫以致政之余,猶體國家之意,成就后來之俊秀。其志念遠矣!將見講堂所育之才,應公卿大夫之求;講堂所明之學,皆濂洛關閩[256]之理。僻壤悉為學之地,田間之子弟悉為學之人。誠西河講堂之澤之宏,而贊天子有司之隆治[257]于無盡者也。

簡析

明代浮梁縣令沈良佐倡建西河講堂,“構房廡數十間,庤廩儲谷,歲得數百石。延知名之士,待來學之人。飯田丁以備薪汲,辟蔬圃以應饔飱”。作者應約撰寫了這篇記文。他先闡述了倡建講堂的重要意義:“若使天下多學之之地,多教之之人,則英才輩出,詩書之澤無往不然,不亦俗淳而化洽歟?”然后筆鋒一轉,闡述書院倡建者的重要性:“誰為為之,以佐王治于休隆也?則書院講堂之建,是在賢人君子矣!”再具體落實到對沈君崇文重教德政的頌揚:“以致政之余,猶體國家之意,成就后來之俊秀。其志念遠矣!”以及對西河講堂倡建的深切期望:“講堂所育之才,應公卿大夫之求;講堂所明之學,皆濂洛關閩之理。僻壤悉為學之地,田間之子弟悉為學之人。誠西河講堂之澤之宏,而贊天子有司之隆治于無盡者也。”語言駢散錯落,文辭優美,行文如行云流水,紆徐有致,堪稱記文之佳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棋牌| 德昌县| 长垣县| 墨玉县| 松溪县| 阳东县| 叶城县| 阿克陶县| 阜城县| 阜阳市| 崇阳县| 建湖县| 锦州市| 南开区| 海晏县| 石柱| 司法| 洛浦县| 龙州县| 逊克县| 泽普县| 涟源市| 瓦房店市| 张掖市| 济阳县| 晋城| 司法| 明溪县| 彰化市| 巫溪县| 深泽县| 乐至县| 杭锦后旗| 朔州市| 濮阳市| 通道| 横峰县| 磴口县| 宁远县|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