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稅”能促進金錢循環

稅收與流通貨幣自古以來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在江戶時代,農民需要將收成的一部分作為稅金上繳,這就是年貢米。這些大米用來支付武士的工資,也隨時可以與金、銀、銅等貨幣交換。因此儲藏大米就意味著積累財富,大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金錢的作用。

即便我們追溯到律令時代[2],回到當時的都城飛鳥和奈良,情況也差不多。一種叫作租庸調的稅制規定,米、棉、絹以及金、銀、銅等貴金屬可以用來納稅。而當時的流通貨幣恰恰是米、棉、絹以及金、銀、銅等貴金屬。只要你帶著這些流通貨幣到市場上就可以換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些用來交稅的東西會成為流通貨幣?稅的存在又是為了什么?

本來,政府的職責是為人民打造一個更好的社會。雖然在某些時代,政府可能只服務于統治階級,但如果政府不為“大家”考慮,那么就會立刻倒臺。

而要想締造一個更好的社會,就當然需要大家的支持。可是租庸調的“庸”字代表著政府向百姓征調徭役,強制百姓為整個社會勞動。這極大限制了百姓的人身自由,從各地征調百姓的成本也使得徭役本身的效率十分低下。

于是有人想出了以“納稅”的方式分攤負擔的辦法。

在律令時代,政府通過征稅所收上來的貨幣將被支付給官吏以及建設平城京的勞動者們。當貨幣剛開始流通的時候,第一次見到貨幣的勞動者捧著這么一個小東西,可能會一時摸不著頭腦。對于他們而言,與這些來路不明的貨幣相比,他們更希望得到能夠滿足衣食住行的生活物資。

然而,有一部分人卻急需貨幣。他們就是那些需要用貨幣納稅的人。當他們手里有余糧時,他們就會和那些手里有多余貨幣的官吏或勞動者做交換。如此一來,可以用貨幣購買大米的店鋪便出現了。

隨后,販賣魚、鹽、陶器的店鋪也接二連三地出現。最初人們并不熟悉的貨幣開始因頻繁的交換而漸漸被人們所熟知。最后,人們持有的貨幣中有一部分會因征稅而被政府收走,然后再被政府發到那些“替所有人工作的人”手里。

稅收系統就依靠這樣的方式將一種貨幣普及為流通貨幣,使其在社會當中不斷循環。這種做法從律令時代一直持續到今天。

到了現在,日本的稅收不僅用于教育、維持治安等公共服務,還可以用于維持道路等基礎設施、養老保險以及公共醫療等的正常運轉。并且“替所有人工作的人”所指的范圍也擴大了。公務員、老師、警察、建筑公司的職工以及醫護人員等,這些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得到政府的日元支付。參見圖1-1。

圖1-1 稅會流向那些“替所有人工作的人”

講到這里,不妨讓我們回到第1章標題提出的那個問題。

“為什么不能復印紙幣呢?”

其實我們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印鈔的過程,就能明白問題的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平市| 呼伦贝尔市| 龙陵县| 沁水县| 金乡县| 奉化市| 绥阳县| 元氏县| 湛江市| 方正县| 临海市| 遂川县| 塔城市| 克东县| 崇义县| 云龙县| 临洮县| 石河子市| 观塘区| 凌海市| 靖边县| 澄城县| 休宁县| 肥城市| 平阳县| 聂荣县| 中宁县| 桐城市| 洛南县| 响水县| 竹山县| 长乐市| 永德县| 尤溪县| 奉贤区| 新邵县| 清涧县| 富顺县| 牟定县| 西平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