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燈會元校注(第五冊)
- (宋)釋普濟編撰 曾琦云校注
- 8字
- 2024-01-12 14:43:45
第三節 青原下八世
白云祥禪師法嗣
韶州大歷和尚
韶州大歷和尚,初參白云,云舉拳曰:“我近來不恁么也。”師領旨禮拜,自此入室。
住后,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破草鞋。”
問:“如何是無為?”師乃擺手。
問:“施主供養,將何報答?”師以手捻髭。曰:“有髭即捻,無髭又如何?”師曰:“非公境界。”
連州寶華和尚
上堂:“看天看地,新羅國里,和南[1]不審[2],日銷萬兩黃金。雖然如此,猶是少分。”又曰:“盡十方世界,是個木羅漢,幡竿頭上道將一句來。”又曰:“天上龍飛鳳走,山間虎嘯猿啼。拈向鼻孔,道將一句來。”
問僧:“甚處來?”曰:“大容來。”師曰:“大容近日作么生?”曰:“近來合得一甕醬。”師喚沙彌將一碗水來,與這僧照影。
因有僧問大容曰:“天賜六銖披掛后,將何報答我皇恩?”容曰:“來披三事衲,歸掛六銖衣。”師聞之,乃曰:“這老凍齈[3]作恁么語話。”容聞,令人傳語曰:“何以奴緣不斷?”師曰:“比為拋磚,只圖引玉。”
師見一僧從法堂階下過,師乃敲繩床,僧曰:“若是這個,不請拈出。”師喜,下地詰之,僧無語,師便打。
師有時戴冠子,謂眾曰:“若道是俗,且身披袈裟;若道是僧,又頭戴冠子。”眾無對。
【注釋】
[1]和南:敬禮之義,原意為度我。系對長上問訊之語,屬禮法之一。又作盤那寐、盤談、煩淡、畔睇、婆南、伴題、伴談、畔憚南、末捺南。譯為我禮、歸禮、敬禮、恭敬、度我、稽首。
[2]不審:是僧人見面時的問候語。
[3]老凍齈(nòng):對老禪師的詈稱。齈,鼻疾多涕。
月華山月禪師
韶州月華山月禪師,初謁白云。云問:“業個甚么?”曰:“念《孔雀經》。”云曰:“好個人家男女,隨鳥雀后走。”師聞語驚異,遂依附,久之乃契旨。尋住月華。
僧問:“如何是月華家風?”師曰:“若問家風,即答家風。”曰:“學人問家風。”師曰:“金銅羅漢。”
上堂:“舉一句語,遍大千界。還有人會得這個時節么?試出來道看。要知親切。”良久曰:“不出頭,是好手。久立,珍重!”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梁王不識。”曰:“意旨如何?”師曰:“只履西歸。”
師入京,上堂。有一官人出,禮拜起,低頭良久。師曰:“掣電之機,徒勞佇思。”
有一老宿上法堂,東西顧視曰:“好個法堂,要且無主。”師聞,乃召曰:“且坐吃茶。”宿問曰:“玄中最的,猶是龜毛兔角。不向二諦中修,如何密用?”師曰:“測[1]。”宿曰:“恁么則拗折拄杖,割斷草鞋去也。”師曰:“細而詳之。”
【注釋】
[1]測:寶祐本作“側”,續藏本作“測”。
南雄地藏和尚
南雄州地藏和尚,上堂,僧問:“今日供養地藏,地藏還來否?”師曰:“打開佛殿門,裝香換水。”
師與大容和尚在白云開火路,容曰:“三道寶階,何以個火路?”師曰:“甚么處不是?”
樂凈含匡禪師
英州樂凈含匡禪師,上堂,良久曰:“摩竭提[1]國,親行此令,去卻擔簦[2],截流相見。”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側耳無功。”
問:“如何是樂凈家風?”師曰:“天地養人。”
問:“如何是樂凈境?”師曰:“有工貪種竹,無暇不栽松。”曰:“忽遇客來,將何供養?”師曰:“滿園秋果熟,要者近前嘗。”
問:“龍門有意透者如何?”師曰:“灘下接取。”曰:“學人不會。”師曰:“喚行頭[3]來。”
問:“但得本,莫愁末。如何是本?”師曰:“不要問人。”曰:“如何是末?”師乃豎指。
問:“如何是樂凈境?”師曰:“滿月團圓菩薩面,庭前棕樹夜叉頭。”
僧辭,師問:“甚處去?”曰:“大容去。”師曰:“大容若問樂凈有何言教,汝作么生祗對?”僧無語,師代云:“但道樂凈近日不肯大容。”
因普請打籬[4]次,僧問:“古人種種開方便門,和尚為甚么卻攔截?”師曰:“牢下橛著?”
【注釋】
[1]摩竭提:國名,又作“摩竭陀”。中印度國名,王舍城所在。譯言持甘露、善勝、無惱、無害等。或為星名,或為古仙人或帝釋前身之名。《肇論》曰:“釋迦掩室于摩竭,凈名杜口于毗耶。”《諸佛要集經》上,佛在摩竭陀國說法,以是時眾生不肯聽聞奉行,于因沙舊室(帝樹譯曰石室)坐夏九旬,不使一切人天入室,此間佛以神力變形詣東方普光國天王如來所,講說諸佛之要集法。
[2]擔簦(dēng):背著傘。謂奔走,跋涉。南朝宋代吳邁遠《長相思》:“虞卿棄相印,擔簦為同歡。”簦,古代長柄笠,猶今雨傘。
[3]行頭:頭目。
[4]籬(lí):籬笆。
韶州后白云和尚
僧問:“古琴絕韻請師彈。”師曰:“伯牙雖妙手,時人聽者希。”曰:“恁么則再遇子期也。”師曰:“笑發驚弦斷,寧知調不同!”
問:“昔日靈山一會,梵王為主。未審白云甚么人為主?”師曰:“有常侍在。”曰:“恁么則法雨霶[1],群生有賴。”師曰:“汝莫這里賣梔子[2]。”
【注釋】
[1]霶(pānɡ)(tuó):同“滂沱”,(雨)盛大。
[2]梔(zhī)子:梔子的果實,一種中藥。
韶州白云福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法的的之意?”師曰:“直。”曰:“學人不會,意旨如何?”師曰:“崖州路上問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