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心理咨詢與治療
  • 林孟平
  • 2673字
  • 2024-01-12 11:21:16

增訂版序[1]

執筆寫這增訂版序,除了思潮起伏,心中還很歉疚。原因是,本書初版于1986年,后于1988年年底增訂,至今二十年。雖然早在1990年年中已在籌劃增修,可惜總未能成事。實在有愧于愛護我的讀者、學生,甚至是同輩的學者和(香港)商務印書館的朋友。

在構思此文之時,總有一種在整理人生的味道。卡可夫(Carkhuff)的名句,又再涌現眼前。他說:“心理輔導是生命的流露。”從事心理輔導服務和培訓多年,至今依然醉心,我不但珍惜自己有眾多機會進入人生命的深處,陪伴他們經歷成長的挑戰,經歷苦痛,然后超越與成長;與此同時,我體會到心理輔導工作與自己生命、生活得以整合所帶來的自由、豐盛與滿足。不過,在生命中作出這種選擇,也絕對不輕省。其引發的種種課題、問題和挑戰,往往令我心力交瘁。可幸的是,危機與苦難,人生難免,我珍惜。因為我相信人本學派的信念:它們帶來發展與成長的機會。透過多年來生活的驗證,那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過去多年奔波于香港中文大學與內地眾高校的校園,我全心全意迷醉的目的只有一個:在華人社會推動心理輔導專業的發展。過往幾十年,在內地,以及臺灣、香港地區和其他國家的華人社會中,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均變化急劇。這些變化為人們帶來不少積極的效益,例如生活水平改進、就業機會增多和知識變得多元等。不過,與此同時,種種的改變亦導致人們產生更多適應方面的困難,社會問題亦相應增多和加劇,繼而出現種種心理輔導的需求。唯從事此專業的人才卻遠遠供不應求,培訓甚為不足。由于心理輔導專業與社會和文化的關系十分密切,本土化的研究和培訓,對中文授課、中文著作和研究文獻等的需求甚大。欠缺中文著作使心理輔導的發展舉步維艱,尤其在內地,不諳外語的學者較多,這也限制了心理輔導的發展。

出于對上述問題的關注,我決定以中文撰寫《輔導與心理治療》。撰寫本書時我正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而大學對教員的評核,重視以英文在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而輕中文著作。不過,既然我以輔導專業作為生命一部分,再加上個人信仰衍生的中國夢和愿景——到內地推廣心理輔導,我甘冒“扣分”之險,選擇了以中文出版。令人興奮的是,其后北上講學時,我所到之處,教授與同仁幾乎是人手一冊,以此書為最主要的入門學習基礎的教材或參考資料。

每一次看到大家對此書的珍惜,心中的激動久久不能平息。時至今日,內地的中文心理輔導書籍逐漸增多,其中也有原創著作。唯令人憂心的是,有不少書籍的學術及專業水準成疑。例如有不少翻譯自外國經典著作的書,聞說只是學生的個人習作,在欠缺嚴格督導與審閱的情況下結集成書,結果錯漏百出。但由于具名者是重點大學的教授,銷量也很不錯。這種情況若不正視,將會給內地的心理輔導專業帶來難以估計的惡劣影響。深盼專業中有心之士能費心多作監察,保證輔導專業書籍的素質。因為心理輔導的培訓與服務在內地正值萌芽期,高素質的研究與學術專業書籍,是此專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隨著內地的改革開放,1995年我第一次被邀請到上海講學,對象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我這個基督徒來說,是神應允了我二十多年忠誠的禱告:“在祖國大地上推廣心理輔導專業,服務內地同胞。”

其后,北上講學的機會越來越多。到了1997年4月,一個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主辦,華中師范大學協辦,由我統籌和主講的高校心理輔導培訓班在武漢華中師范大學舉辦。培訓班主要為內地81所重點高校的心理咨詢師、醫師、教授、研究人員、講師和學生工作人員進行連續兩周的專業培訓。參與此培訓班的學員,都是當時各高校中負責心理輔導的核心成員,且經學校代我甄選,由校長推薦。共150人獲得獎學金,20人自費參加培訓班。令我欣慰的是,學員來自北京、天津、黑龍江、江西、山西、河北、江蘇、河南、上海、陜西、廣東、海南、四川、浙江、甘肅、吉林、廣西、福建、安徽、山東、遼寧、青海、內蒙古及湖北共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校。

我之所以在此詳細描述這次培訓班,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由于心理輔導在內地剛剛起步,當時從事此項工作的,即使是學校的負責人,能具有心理輔導與治療系統培訓資歷的,也是鳳毛麟角;不少人只是自學,或只參加過一些零散而水平十分參差的極短期培訓。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的急速發展和社會轉變,對輔導的需求日漸增大。有關工作人員很想進修,以得到專業方面的支援。故此,參與培訓的學員,在肯定學習成效的同時,亦深感培訓班確實為學員,甚至為國家的心理輔導工作帶來活力與挑戰,公認這次培訓班是內地心理輔導專業發展的里程碑。

到內地推廣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我最擔心的是,其核心理念“心理輔導專業重視每個人的價值”能被接納嗎?對人的尊重和強調個體的重要,會否是此專業在內地發展的一個障礙?而參與心理輔導工作人員的背景參差,使我更加擔心。事實上,參加這次武漢培訓課程的學員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而其他則分別為醫學、哲學、物理、化學、中文、歷史、生物等學系的教學人員。不出所料,大家不時對有關課題提出質疑,尤其是對心理輔導的基本哲學與理念,討論也異常激烈。但令我告慰的是,到了培訓班的中段,爭辯消失,學員逐漸掌握心理輔導的精神,全情投入學習之中。根據事后評估,這次培訓班除了學習效益極高外,令我放下心頭大石的是,學員不但接納心理輔導的哲學和理念,同時紛紛表達那是他們期待與渴慕已久的、及時的“晨曦”“甘露”“清泉”“暮鼓晨鐘”,是高校學生工作的新方向。

個人醉心于心理輔導專業,除了有見其治療、補救性功能外,最令我欣賞和珍視的是人本學派(Humanistic approach)強調的“促進全人發展和高素質的生活與人生”。故此,在培訓班結業禮上,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劉華山教授的總結重點,很令我放心。他說:“學員討論的結果顯示,我們要重視林教授一再強調的國家對人民幸福的關注,不要把心理輔導僅僅當作一項單純的學術研究來發展,而是要把心理輔導造成一種有益于人的發展和社會精神文明程度提高的社會運動。”的確,劉教授的總結,反映出大家明白心理輔導的終極關懷是超越了處理問題和醫治病患的,大致上亦認同以促進人的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潛能充分發展和美好整全人生等為輔導的終極目標。

此次面世的增訂版,距離理想還遠。我能夠做到的是刪減了一些過時的篇章和內容,而在理論部分,增加了“阿德勒治療法”(Adlerian Therapy),在學生輔導部分,則增加了“學校輔導的主要范疇與重點”和“全校參與輔導——以健康自我形象為核心”兩節。不過,想到自己久病初愈,就視之為“接納限制”的一個學習。希望下一次的增訂,在質與量兩方面,都能有所改進。

林孟平
2008年夏

[1] 本書在香港出版時書名為《輔導與心理治療》。——編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澎湖县| 寿阳县| 广西| 弋阳县| 隆化县| 安泽县| 莱阳市| 龙口市| 克东县| 临猗县| 沾益县| 盐津县| 丹江口市| 永安市| 锦州市| 民权县| 汪清县| 绥滨县| 灵武市| 胶州市| 抚松县| 德阳市| 双鸭山市| 沙坪坝区| 三门县| 通榆县| 修武县| 大同市| 灵山县| 肇源县| 松阳县| 上犹县| 白玉县| 灌南县| 连江县| 万盛区| 阿克| 固镇县| 宁都县| 玉环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