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雒陽內外
- 家兄昭烈帝
- 辭下空流
- 2067字
- 2023-12-10 23:55:52
劉琰細細的琢磨著盧植先前話語,
或許他劉琰也能覺醒天慧奇技,
劉琰看著來時的方向露出一抹微笑,
“劉德然,待來日再與你一較高下。
只不過在此之前,還得找些麻煩給你,
拖慢一下你的腳步。”
劉琰解開駿馬韁繩,翻身上馬,
一騎雙馬往青州北海國方向去了。
-----------------
劉備騰地一下從座位跳了起來:
“德然,我們整整一年沒有回涿郡了。
現在不回去,再拖些時日就是隆冬就要來了,
整個北州都是鵝毛大雪,想走也走不了。”
公孫瓚也皺著眉看向劉仁,
“德然,為什么不愿回家?這可是老師的安排!”
劉仁面對公孫瓚那俊美又兇戾的臉,一下子又慫了。
他怯生生的找了個借口說道:“伯圭兄長,只是我覺得回涿縣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公孫瓚氣憤的說道:“胡鬧,你要不聽聽你在說什么?
涿縣乃是涿郡治所,幽州精華所在,
光是駐扎于此的幽州突騎都不止一軍,能有什么危險?
要知道當年光武開國,三千幽州突騎便可縱橫天下。”
劉備卻忽然想到了之前劉仁和陳珪的對話,
神情嚴肅的說:“德然可是通過奇技看到了什么?”
“不太清楚。”
劉仁說著瞟了公孫瓚一眼,“可能不是兵災。”
“都是借...”公孫瓚忽然反應了過來,他不只是劉仁的師兄這么簡單,
他還有求于劉仁的那塊寶貝紫石,
沒了此石,他想要組建騎軍兵勢的理想更是難上加難。
公孫瓚的語氣緩和了下來,
“德然可是有什么想法?不如說說,與我們參詳一二。”
劉仁腦子飛速啟動,不停的翻找借口。
這時,陳珪規勸道:
“德然可不要貪戀雒陽的繁華,
家鄉雖不如這大城市,可那才是我們的根。”
高誘試探的開口道:“要是德然實在不想返回涿縣,不如和我到太學研經如何?”
劉仁認為這倒是個好去處,但現在要找借口把公孫瓚糊弄過去,
不然一旦回家劉德然父母被指認成冒牌貨,就完了。
這個世界可不是沒有超凡的力量,只有留在這陌生人多過熟人的地方,
他才有成長的機會,他要拖到劉德然父母對他的印象模糊才安全。
劉仁正想開口,忽然一個仆役闖了進來。
那仆役手持精美名帖,
來到高誘身側,
用雙手恭敬的將名帖呈上。
高誘接過名帖,一打開神色不對,
皺起了眉頭,
接著仆役向他耳語,
高誘越聽臉色越難看。
仆役離開后,劉備好奇的向高誘問道:
“騁先師兄是發生了什么了嗎?”
高誘扶著額頭,他感覺宿醉的疼痛更加強烈了,帶著重重的鼻音道:
“是城北宋氏送來的請帖,請玄德和德然前往參加宋家的宴飲。”
陳珪聽到這宋家,眉頭也皺起來了。
劉仁眼珠一轉,開口打岔道:“漢瑜先生,這宋家又是何等家族?
竟能讓兩位兄長都齊露難色?”
陳珪沒有第一時間回答,喚來婢女,取來絹巾,為小陳登擦嘴。
擦干凈了,這才鄭重道:
“當今皇后姓宋,乃是執金吾宋酆之女。”
劉備反應過來了,驚呼道:“那不就是外戚?”
陳珪補充道:“還是執掌京師兵權的外戚,在朝堂上很有勢力,
而且我聽叔父說過近幾年宋氏和中常侍王甫斗得很厲害。”
公孫瓚疑惑道:“這宋氏和玄德他們八竿子打不著,怎么會突然邀請他們前往宴飲?”
劉仁開口道:“今天早上許多人都回雒陽了,興許是有人把這的消息帶回去了。”
這時公孫瓚的餐食送到了,婢女擺好在他的案幾前。
可公孫瓚視若無睹,反而勸道:“德然,如今于你而言,這雒陽已成是非之地,
何不同我返回涿縣避開這紛紛擾擾?
涿縣雖說還比不上雒陽的繁華,可至少是個可安靜讀書的地方。”
劉備想起了什么,開口道:“兄長我和德然可能真的要遲些才能返回涿縣。”
公孫瓚一看,怎么那邊還沒勸成,這邊又倒戈了?
“玄德,難不成你也貪戀這雒陽之煙花?”
劉備急忙作揖,解釋道:
“兄長誤會了,我和德然曾經答應過曹孟德前往助他一臂之力。”
“玄德那曹孟德詭計多端,你性子耿直,常與他廝混,恐怕會遭人算計。”
“兄長,人無信不立,
劉備既然已經答應了曹孟德,就必前往相助。
而且弟所見所聞,
曹孟德并非奸猾狡詐之人,
反而是心懷熱血,一心報國,不懼艱險之人。
因此請兄長原諒,
我們助完曹孟德便立即返回涿縣,德然就算不愿意返回,
我綁也綁他回去。”
劉仁也附和道:“俺也一樣!”
公孫瓚看見好兄弟劉備這幅樣子,就知道勸不住了,
“罷了,玄德就隨你去吧,我自己返回涿郡。”
言罷,就生氣抄起炙烤的雞腿撕咬了起來。
陳珪忽然站起身來,牽著小陳登向眾人行禮,
“感謝緱氏山諸位的招待,我與元龍先行告退了。”
高誘起身招呼道:“怎么走得如此匆忙?”
陳珪再次一禮:“今日一別,
不知日后是否還有與諸位相見的機會。”
劉仁詫異:“漢瑜先生說笑,只要在這雒陽怎么可能碰不見?”
陳珪悠然道:
“我準備帶元龍返回下邳老家”
高誘一驚,
“啊?
漢瑜這可是雒陽啊!
在這能獲得的機會比在地方上好太多了,
漢瑜之叔父還是廷尉,
更別論漢瑜還覺醒了天慧奇技這等神異的能力。”
陳珪摸了摸兒子的肚子,檢查是否吃撐,
微笑道:
“我少年時就隨父親來到這摩肩接踵的雒陽,
自父親去世后,
我也一直埋頭讀書,以承父志,
當得證天心之時,也有過風云出我輩的想法。
只是,我想到元龍從出生就在雒陽,
不如我少年時,
他根本沒見過淮浦山土,沒飲過泗水的清冽,沒嘗過江魚的肥美...
不如歸去!”
劉仁嚴肅的插嘴道:“元龍,魚湯是好喝的,魚膾別吃為妙,里面有蟲子的,吃多了要命。”
小陳登有些不明所以的看著劉仁,陳珪面色微變。
陳珪對著劉仁恭敬一禮,“謝過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