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佛羅倫薩的金弗羅林

Fiorino d’Oro (Florin of Gold)

我與我的同伴有一塊心病,只有黃金才能醫治。

I and my companions suffer from a disease of the heart which can be cured only with gold.

——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

在分層貨幣出現之前,只存在著簡單的貨幣。對人這個物種來說,貨幣是一種使我們能夠擺脫互惠利他主義的工具。在這種利他主義中,動物們互相交換恩惠,就像猴子互相梳理毛發一樣。盡管“幻覺”這個詞暗示著所有形式的貨幣在現實中都缺乏基礎,但有些人還是把貨幣稱為一種“共同的幻覺”。而實際情況倒不如說是,有些形式的貨幣是共同的幻覺,而另一些形式的貨幣在足夠長的時間范圍內可能是真實的。

人類使用貝殼、動物牙齒、珠寶、牲畜和鐵器作為以物易物的代幣已經有數萬年的歷史,但在過去的幾千年里,人們最終選擇了黃金和白銀作為全球公認的貨幣形式。這兩種化學元素蘊含的某些東西散發出珍貴的氣息,人類將它們作為典型的貨幣。貴金屬貨幣為世代保存財富和促進地球上不同角落的陌生人之間的貿易往來提供了更好的途徑,極大地促進了全球范圍的人類文明進步。

選擇使用什么物品作為貨幣并不總是那么容易。在距離海洋千里之外的地方,貝殼也許是進行交易的完美之選,但對生活在海邊的人來說,貝殼非常豐富,因此貝殼不是一個跨時代、跨地域的發揮價值儲藏功能的好工具。作為狩獵和御敵武器來使用,鐵制工具非常有價值,可以保存幾個世紀,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流通媒介,因為它們不像貝殼那樣具有便攜性和可分割性。貴金屬在這兩個方面都有優勢,因而逐漸成為公認的最佳貨幣形式。

貨幣不僅具有流通和價值儲藏的功能,它還是一種記賬單位。它是標明價格、統計收入、計算利潤的方式,并將所有經濟活動歸結為一個會計面額。“面額”一詞的拉丁文詞根是nomin,即名稱。會計面額是人們為其收入、支出和利潤命名的一種方式,就好比宗教教派是為人們信仰的特定宗教命名的方式一樣。當人們聚集在一起就統一的會計面額達成一致時,為商品和服務定價就會變得更容易,因為大家對什么可以作為貨幣持有相同的看法。當每個人都用相同的術語為物品的價格命名時,經濟活動就會蓬勃發展。

不過,僅僅用黃金來計價還不夠。使用黃金、金條和金塊進行貿易時明確規定了恒定的重量和純度的測量方法,這使得不符合規定純度的黃金不是很有用。本章將介紹如何通過引入重量、純度和可信度來解決硬幣面額問題。

第一代硬幣

被譽為“歷史之父”的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將最早使用金幣和銀幣的歷史追溯到公元前700年左右的呂底亞,這個“國家”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境內。黃金和白銀制品被用作貨幣的證據可以追溯到數萬年前,但硬幣的出現使這些貴金屬成為合適的記賬單位。呂底亞的金幣上雕刻著一頭兇猛的獅子,這種金幣重126格令[1],約合8克。由于所有的金幣都有經過精確測量的含金量,因此它們可以被當作記賬單位。

今天的人們認為,重量整齊劃一的硬幣似乎是金銀貨幣的唯一形式,但是在第一枚呂底亞金幣誕生之前的幾千年里,貴金屬塊才是全球性貨幣。讓硬幣具有統一的重量,這無異于一場對貨幣的簡化革命,并永遠地改變了貨幣。在買賣雙方進行交易前,他們省去了對每一塊金屬進行稱重和純度檢測的步驟,這種看似簡單的改變最終影響了整個貿易世界。

硬幣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作為一種貨幣形式,硬幣為什么具有革命性?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硬幣是由被視為珍貴的、耐用的和稀有的金屬制成的。黃金和白銀作為貨幣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因此人們對用這兩種金屬鑄造的硬幣有天然的需求。而如果這些硬幣是由石頭制成的,人們就不會有這樣的需求,因為普通的巖石既不珍貴也不稀有。

硬幣的另一個特征,是給貨幣和人類文明真正帶來飛躍的貨幣的可替代性或可互換性特征。當兩樣東西可以互相“替代”時,它們之間就具有相等且無差別的價值,就像我們認為一張1美元的鈔票等于其他任何一張1美元的鈔票一樣。來自同一鑄幣廠的硬幣都是一樣的,從而省去了日常交易中計量的煩瑣過程。在貨幣的可測性方面,硬幣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與重量不等的金塊和純度含量不同的黃金首飾相比。硬幣的均勻性和可替代性使它們成為完美的記賬面額,從而使社會有了一個強大的工具,能夠使用一個計量單位為一切物品進行定價。

貨幣也應該是可分割的。例如,牲畜被用作貨幣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但牛是不可分割進行交易的,因此在小額交易中沒有用。硬幣具有完美的可分割性: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小部分的價值,可以在最小的交易中使用,同時也可以很容易地累積起來,在較大額的交易中使用。

最后,最好的硬幣是那些難以偽造的硬幣。偽造會嚴重損害貨幣的價值,因此鑄幣廠必須制造出難以被模仿雕刻的硬幣。人們認為流通的硬幣是真幣,而且相信不可能存在贗幣,這讓人們能夠相互交易,而無需對每一枚硬幣都辨明真偽。

政府對貨幣的影響

由于經濟的發展,世界范圍內對硬幣的需求量激增,各國政府成為硬幣的最大供應商。統治者發現他們無法實現長生不老,于是鑄造了刻有自己的面孔和名字的硬幣,作為貨幣在其國境內流通。然而,這并不純粹是虛榮心的一種表現,政府利用鑄幣權為自己謀利,造成了持久的社會影響并左右著帝國的興衰。

羅馬帝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例子,可以說明政府如何利用貨幣產生影響力。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剛建立不久,羅馬政府就鑄造了一種名為第納爾(Denarius)的硬幣,由于羅馬帝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這種貨幣在歐洲、亞洲和非洲被廣泛使用。全球貨幣標準首次以單一實體鑄造的貴金屬硬幣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羅馬帝國貨幣的強大影響力源于其帝國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統治地位。此后的幾個世紀里,從印度到埃及再到西班牙,都出現了以第納爾為名的硬幣。

在公元2世紀馬可·奧勒留統治的時期,第納爾硬幣重約3.4克,含銀量約為80%,與奧古斯都·愷撒在3個世紀之前宣布自己是羅馬的第一任皇帝時相比,其純度已經從98%降了下來。古往今來,貴金屬貨幣之所以不復存在,是因為一個基本的事實:政府無法抵擋為自己不受約束地創造貨幣的誘惑。羅馬帝國的貨幣貶值也不例外。羅馬帝國在保持貨幣名稱和幣值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了第納爾的貴金屬含量,這實質上就是在為自己創造貨幣;第納爾的貴金屬含量越來越低。政府這種使貨幣貶值的行為降低了人們對貨幣的信任,導致了價格不穩定和社會脆弱性。到了公元3世紀末,第納爾頻繁貶值,以至于其含銀量降到了只有5%,這與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的危機相伴,在這一時期,數位皇帝被刺殺,羅馬帝國幾乎崩潰。貨幣貶值在世界范圍內是一種持續的趨勢,因此13世紀在佛羅倫薩發生的事情才會如此引人注目。

弗羅林

意大利北部城市佛羅倫薩、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在11世紀擺脫封建統治者的束縛后,建立了自己的城邦共和國,它們獲得獨立后開始自己鑄造貨幣。1252年,佛羅倫薩鑄幣廠鑄造出第一枚Fiorino d’Oro,即金弗羅林,它與以往的硬幣相比并沒有什么新奇之處,只不過是另一種硬幣。然而,過了幾個世紀,弗羅林的黃金含量和純度都沒有改變,弗羅林因此贏得了聲譽,最終周邊地區的所有人都使用它來計價。此前的貴金屬硬幣耐用、可分割和便于攜帶,但隨著各國政府不斷降低硬幣的貴金屬含量,沒有一種硬幣可以獲得幾代人的信任,佛羅倫薩鑄幣廠改變了這一點。弗羅林保持著不變的黃金含量和純度,每一枚大約含有3.5克純金,并驚人地保持了4個世紀。弗羅林流通超過100年后,已經發展成歐洲市場的標準國際貨幣。薪酬、地產和投資交易均以弗羅林來定價與核算。弗羅林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歡迎,是其主要儲蓄形式。事實證明,弗羅林可以作為一種典型的抵押品,很容易通過典當來借取銀幣進行小額交易。弗羅林作為一種記賬單位,在整個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值得信賴和最穩定的貨幣。在文藝復興時期,僅憑弗羅林本身的非凡穩定性并不能推動貨幣創新,是弗羅林幾個世紀的廣泛流通與數學、會計和銀行的同步發展,才使人類應用貨幣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在詳細說明這些進展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當時硬幣貨幣的缺陷。

硬幣的多樣性

單靠硬幣本身并不能構成貨幣體系。硬幣貨幣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兩個大問題。當時參與世界貿易的地區由包括歐洲、北非和由地中海連接的中東地區的城市組成。當時有太多不同的貨幣,硬幣的多樣性問題嚴重阻礙了貨幣流通速度

貨幣流通速度衡量的是貨幣易手的頻率。這是貨幣從一個所有者轉移到下一個所有者的速度,只有流通速度足夠快,貨幣才能幫助人類在交易活動中發揮出最大的潛力。相對于使用非標準重量的貴金屬條塊作為交換媒介的更原始時代,金幣和銀幣提升了貨幣流通速度。但是,在一個多種硬幣共存的世界里,存在著成千上萬種相互競爭的硬幣,這意味著在不同地區的人們之間,幾乎每一筆交易都必須進行換算和貨幣兌換。由于世界各地貨幣的重量和純度的標準千差萬別,這對提升貨幣流通速度和將國際貿易發展到更高層次構成了重大挑戰。

貨幣兌換商專門從事這種必要的貨幣兌換工作,他們是所有貿易的參與者。他們的任務是販賣數百種甚至數千種不同的硬幣,以促進各種類型的國際貿易。由于全世界的硬幣缺乏統一的標準,當商戶或顧客需要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時,貨幣兌換商總可以從中獲利。如今,這一職業仍然以外匯經紀商的形式存在,例如那些將墨西哥比索兌換成巴西雷亞爾的外匯經紀商。

使硬幣多樣性問題變得更復雜的是金銀復本位,這種貨幣制度允許使用金銀兩種不同的金屬作為貨幣。在地殼中,白銀礦藏要比黃金更豐富,在歷史上一直被平民百姓用作貨幣,進行日常交易。而黃金則不同,它是人們喜歡的貴金屬,也是受人追捧的財富形式,但它并不能滿足日常交易需求:一個金弗羅林的價值超過一名普通工人一周的收入。到了19世紀末,黃金和白銀的并峙使建立統一的貨幣體系變得更加棘手。

實物轉移的風險

硬幣貨幣體系的第二個重大缺陷是與硬幣的實物轉移相關的風險。在中世紀,跨越陸地和海洋運送硬幣是非常危險的,是物流運輸的噩夢。在試圖清算國際債務時,雙方經常因沉船遭受額外的損失。貴金屬之所以被視為珍貴的部分原因是其堅不可摧,所以為了尋找當年沉船上的貨幣,至今還存在著一個完整的沉船搜尋產業。

規避這種風險的辦法是延期結算。作為金屬實物轉移的一種替代方式,當一方明確承諾在稍后時間向另一方付款時,便會發生延期結算。到了約定的時間才用金銀完成最終結算。這些承諾或信用是商人規避硬幣實物轉移風險的一種方式。這種類型的延期結算安排早在13世紀就已經存在,但不成規模。當時缺乏統一的金融承諾,正式的信用體系還不存在。雖然穩定的弗羅林是不朽的基石,但要形成一個貨幣體系不僅僅需要堅定地保持硬幣的含金量和純度,還需要一種信用文化。


[1] 格令是歷史上使用過的一種重量單位,最初在英格蘭,人們定義一顆大麥粒的重量為1格令。——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德庆县| 五大连池市| 开平市| 清水河县| 吉首市| 宝鸡市| 东乡| 木兰县| 太仆寺旗| 遂平县| 饶平县| 阳东县| 偃师市| 雷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宣威市| 潜江市| 喀喇| 安新县| 巴楚县| 凤凰县| 汉沽区| 吐鲁番市| 玛沁县| 盐源县| 亳州市| 彭山县| 海兴县| 广饶县| 凤庆县| 蚌埠市| 自贡市| 克山县| 丹阳市| 奉节县| 波密县| 南通市| 疏附县| 汝州市|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