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查案
- 崇禎之:要中興,先殺滿朝文武
- 一日同風起
- 2006字
- 2023-11-18 10:44:47
溫體仁剛才在朝會結束時想要喊住鄭三俊,他是自己入閣后花了三年時間提拔到了刑部尚書的高度,對自己向來也是言聽計從。
可剛才自己幾次想要喊住鄭三俊,鄭三俊總是顧左右而言他,最后裝作沒看見早早離開。
他終于發現這餉銀案的影響遠比自己所預料的還要嚴重,這些親信懷疑是自己獨吞了餉銀。
以往雖有些恩情,可當分贓不公時怨恨就會滋生,他與親信之間因為餉銀已經出現了裂痕。
若不能查個水落石出,自己以后想要在想指使他們做什么事情就會很難。
龐大的官僚機構就像一個布滿了裂痕但依舊保持完整的整體,各有矛盾,又從上到下聯合在一起升官發財,可這餉銀正在導致巨大的信任危機。
“不管怎么樣,還是得想辦法告訴胡應臺和鄭三俊。”
溫體仁心中有幾分得意,昨夜周延儒府上有輛蒙著黑布的馬車從小門往老家駛去,這馬車剛出了城門溫體仁就收到了消息。
這個節骨眼上周延儒做出這樣的舉動,自然會引起懷疑。
周延儒同樣受到了這般待遇,胡應臺一直以他的學生自居,但今日這位學生并不如往常那樣恭謹。
“應臺,這斷案的事情你可有什么眉目?”周延儒笑著問道。
“周閣老,下官正準備把所有涉案相關人員全部羈押,然后一一審訊,就算這件事做的在滴水不漏,這么多人證物證總有一個可以打開缺口的地方。”
說道這里時,胡應臺還專門看了一下周延儒的臉色。
“周閣老可是有什么要指示的?”
周延儒本來是想讓自己的這位學生趁此機會好好查一下張鳳翼,可是聽到他的稱呼和語氣一副生人勿近公事公辦的模樣,不由得把話又咽了回去。
與其自取其辱,不如自己識相點。
“指示倒是沒有,一定要秉公辦理方能不負圣意啊。”
“請閣老放心,下官一定秉公辦理。”
如今的朝堂百官們糾纏在一起,相互配合著從大明身上大口大口的吞食血肉。
本來是一起發財,可現在有人要甩開他們單干。
周延儒離開后胡應臺才松了一口氣,鄭三俊說的沒錯,只有這一次給這個吃獨食的人一個教訓,下一次分錢這些高高在上的閣老才能想起鞍前馬后的他們。
應付完周延儒胡應臺還有很多的事情要辦,其他的事情可以放一放,但這餉銀案必須抓緊。
胡應臺帶著人從永寧門開始一家一家的詢問,事關自己的利益,胡應臺甚至親自帶著人挨家挨戶的走。
馬車軋過石街哪怕是在白天都會有不小的動靜,晚上當然聽得更真切。
讓他失望的是一連走了幾十家,家家戶戶都聽到了車馬的聲音,可根本沒人起床來看看大街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就在胡應臺失望時,手下卻帶來了一個人證,這讓他瞬間來了精神。
“你說你哪天看到了銀車?”胡應臺問。
“大人,您也是有身份的人,總不能就這么空口白牙的問吧。”
這人當然是宋多,宋多一邊點頭哈腰一邊還不忘自己的老說辭。
“要錢要到本官身上了?”胡應臺笑了笑但還是給了幾兩散碎銀“現在總該說了吧。”
“大人您問,我一定知無不言。”宋多急忙說道。
“說說你那天晚上看到了什么。”
“哪天晚上小的起夜起來方便,透過門縫就看到一輛馬車翻了,從幾口箱子上灑下來白花花的銀子。”宋多眼神明亮。
“車最后朝什么方向去了?”
“這些人把銀子撿起重新裝箱,就朝著北邊去了!”
“北邊?”
胡應臺心中激動,皇天不負苦心人,這案子終于迎來了關鍵的線索。
但他也沒有就此滿意,孤證不立,尤其這嫌疑人在朝廷中的地位還極高,單單是一個升斗小民的話力度還不夠,必須做成鐵案。
胡應臺又來到了五城兵馬司,田弘遇剛剛審理完案子就聽到下人來報胡應臺求見。
田弘遇也知道他來的目的,于是備下了茶。
“國丈上了年紀依然勤于政務,真是我輩楷模啊。”胡應臺客氣道。
“胡大人不也是一樣為了會審奔波?”
“居然國丈知道下官的來意,下官也就不繞圈子了,五城兵馬司是最先發現銀車的,可否通融一下讓下官將當時的目擊者帶走?”
“當然可以,都是為皇上辦事。”
田弘遇表現得深明大義,不過隨即話鋒一轉。
“胡大人若是有什么表示的話,我可以為你在另外提供一些線索。”
“什么線索?”
看到田弘遇的樣子胡應臺知道他是想要從自己這里討點便宜了,交好國丈總歸是吃不了虧的。
“國丈爺,等案子破了我請您去熙春樓玩兩把,輸了算下官的,贏了算您的。”
熙春樓放開了輸,一晚上上萬兩銀子不在話下,胡應臺的出手到是闊綽的很。
“好,好。”田弘遇一臉笑意。
“現在您總該指點一下下官了吧。”
“這五城兵馬司現在歸我管,北京城大小的事情我都門清,昨夜半夜有一輛馬車從周閣老的府上駛離,應該是朝著他的老家方向去了。”
胡應臺一聽蹭的站了起來,這種馬車上裝的能是什么?只要把這批餉銀送回老家,誰也找不到罪證,當然也就定不了罪。
而且宋來也說了,那一夜銀車最后在永寧門朝著北邊而去,周延儒的府邸就在北邊。
“我就知道是周閣老做的手腳,沒想到真讓我猜對了。”
“你身為主審官要是讓他跑了,那可不好像皇上交差。”田弘遇提醒道。
“那現在應該怎么辦。”胡應臺有些焦急。
“那輛馬車跑不快的,你若是現在派人快馬加鞭,應該一兩日就能追得上。”
胡應臺匆匆告辭,以前他一直都是周延儒一派的人,可什么東林黨不東林黨的,胡應臺一直很清楚他的立場,那就是哪里能賺錢就往哪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