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信息系統敏捷:賦能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更好發展
- (摩洛哥)阿卜杜勒凱比爾·薩希德等
- 845字
- 2023-12-29 14:42:39
1.3 敏捷有什么作用?
為應對全球化和各種內外部挑戰,公司必須提高反應水平。靈活性增加了組織、流程和系統的反應能力,但只有幾個方法能夠實現。除了一開始把靈活性內嵌到系統中,其他提高反應水平的方式都有很高的成本。
要想在變化的環境中生存,應對市場的波動,需要一個新概念。
這個概念被稱為敏捷,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引入美國汽車行業。美國國防部要求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提出一個愿景、一個概念框架和一系列建議方案,用于創建有效的工業基礎設施。作為這項工作的成果,理海大學艾柯卡研究所(Iacocca Institute)發表了題為《21世紀制造企業戰略:一個領先的行業觀點》(“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trategy:An Industry-Led View”)的報告。在這一篇報告之后,更加深入地探索敏捷概念的敏捷論壇(AgilityForum)誕生了。
為了處理易變市場中的客戶需求,一種新的制造范式,即敏捷制造,被開發出來。敏捷制造整合了各種柔性生產技術,從全面質量管理、“準時制”生產和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中吸取了經驗。
高曼(Goldman)和內格爾(Nagel)在1993年將敏捷定義為在不斷變化、不可預測的競爭環境中,對不可預見的全球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的能力;在全球市場中,低成本、高性能、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對客戶來說是根本性的需求。
之后,又有若干關于敏捷制造和敏捷企業的書相繼出版。隨后,敏捷這一概念被擴展到供應鏈和商業網絡中。近年來,許多研究人員分析了IT如何支持業務敏捷,以及敏捷如何提高信息系統性能。
IT是業務敏捷的關鍵資產,也是可能阻礙或促進業務敏捷的重要能力。經過多年發展,IT已經變得相當成熟,能夠極大地優化并使用昂貴且有限的技術資源,角色和關系也已經確定。IT已經成為標準化和廣泛共享的知識,并由于規模經濟降低了其成本。
本書基于三個不同視角的研究流派,介紹了IT能力和組織敏捷(績效)之間的關系。根據第一個流派的觀點,IT能力不是必要的,也不妨礙公司的敏捷表現。第二個流派的觀點是IT能力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敏捷(績效)。第三個流派認為,IT能力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敏捷(績效),但那是在有限的條件和情況下。本書將提供與第三個流派相關的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