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開團”全朝臣(一)求追讀
- 盛唐稱帝從被陷害謀反開始
- 加七分糖的可樂
- 2095字
- 2023-12-31 07:30:00
看著有些拘謹,不敢坐下的趙譽一家人。
原本趙譽與沈敏都以為搭救自己的郎君最多讓雷大郎打包幾個包子讓自己帶走。
實在沒想到這么郎君會要請自己一家穿著麻衣的人同桌享用吃食。。
李重潤含笑對趙盈靜道:“店家快要將熱騰騰、香噴噴的包子端來了,小娘子可是要吃完再走。”
趙盈靜目不轉睛的看著這位長得十分好看的大哥一臉和善對自己問話,下意識的點了點頭,“嗯”了一聲。
李重潤打了個哈哈。“趙郎君,可是在意在下有不周到的地方!”
趙譽知道李重潤是指將自己娘子扶起這一件事。
“不…不敢…”
李重潤沒有再與趙譽對話,而是沖蒸籠旁的雷大郎督促道:“店家,在下要的肉包子還需多久。”
“馬上…好了。”雷大郎的聲音帶著惶恐與無奈。
趙譽見此,只得行了個叉手禮,帶著妻女坐下。
“不知郎君貴姓,他日在下去何處尋郎君,以報今日之情。”趙譽很是禮貌的問道,他也知道,今日大概率能帶著妻子懷中包袱的錢南下,暫時不必還欠雷大郎的兩千多錢。
李重潤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劣等茶葉泡出來,有些苦澀的茶水,故作不在意的答道。
“在下姓沈。”
見對方沒有透露自己的名與字,以及是何處的人,趙譽也沒有追問。
畢竟對方是一名舉人,況且對方先前透露也來自余杭,那是為了讓雷大郎有所顧忌。
畢竟這個時代很講究鄉義,但不代表人家會透露其姓名住址。
以防自己借用對方的名頭做事。
走南闖北的他見過不少這樣的人。
雷大郎將十個飄著香氣的包子端了上來。
然后回到蒸籠旁,準備用油紙再打包二十個。
李重潤看著坐在母親大腿上,眼睛發亮,但沒有父母允許,只能目不轉睛盯著包子,小手不時想伸出手去哪的趙盈靜。
抬了一下右手示意道:“請用,不然涼。”
“謝郎君。”趙譽夫妻同時答道。
“謝阿兄。”趙盈靜一邊答謝一邊伸手去抓。
“慢點,小心燙。”沈敏看著著急將包子往嘴里塞的女兒,低聲勸道。
不時拿起茶水送至女兒嘴巴,命令她喝一下茶水,生怕她噎到。
李重潤只是靜靜的看著這一幕,沒有去打擾似乎很久沒有享用過如此“大餐”的一家子。
風卷殘云后,桌面被清理干凈。
雷大郎也將用油紙打包好的包子拿了上來。
趙譽見狀一臉感激的帶著妻女起身,對李重潤行禮拜謝。
“不必如此,快些起來。”一邊說一邊離開椅子,伸手將趙譽虛扶而起。
趙譽帶著妻子轉身對雷大郎行了一禮:“所欠的銀錢,待到了余杭,有了余錢,定托人送還。”
雷大朗拉著一張比哭還難看的笑臉,他知道趙譽家最近發生了何事。
李重潤端下身,給趙盈靜擦了擦嘴角的油漬:“餓了要吃飽哦。”
趙盈靜重重的點了點頭,“嗯”了一聲。
她看著抬起一只手做了個靜音手勢,一手將五顆銀裸子放進自己懷里的俊俏阿兄很是不解。
但她還是遵循俊俏阿兄的意愿,沒有出聲。
這一幕落在正對著他們的雷大郎眼里,但雷大郎選擇了沉默。
抬起雙手不斷揮動著對對趙氏夫婦慌忙道:“不...不...不...你們安心在余杭安家便好。”
趙譽知道這是雷大郎介于一名舉人的威壓才說的話。
轉身對著李重潤又是深深一禮后,帶著妻女往南邊方向的長夏門走去。
檢驗了路引,出了城門,知曉那是銀子的趙盈靜將小腦袋湊近父親的耳旁,低聲說道:“阿爺,阿兄給了我五個銀裸子。”
趙譽瞳孔猛的收縮:“盈靜,你說...什么...”
他的妻子同樣聽到了女兒的話語,充滿不可置信。
待女兒從懷里取出,生怕被他人看見從而遭人覬覦的趙譽一把接過銀裸子藏進懷里。
暗下一個決心,到了余杭便打聽一名年紀在二十歲左右,沈姓,今年進京參加科舉的舉人老爺。
但也只是打探清楚,并不打算上門打擾,也不會去用其名號,以防連累沈郎君。
......
辰時末。
洛陽城,南市。
一座三層茶樓三樓。
李重潤望著已經營業,陸陸續續有人進出的‘望云院’,結了賬往昨日進入望云院的側門走去。
剛踏進門便看見昨日那名伙計。
伙計笑著臉迎了上來。
“郎君,今日想看些什么。”
李重潤隨意扔了十錢給伙計,伙計噔噔噔的跑去交錢,又小跑回李重潤身邊。
李重潤一邊走一邊問道:“昨日京藝堂的表演甚是精彩,只是可惜最后關頭花旦似乎身體不大舒服,不知今日是否還上演。”
如昨日側著身引李重潤入內的伙計連聲應道:“有、有、有,昨日是花旦太累了,現已經休息好,想必今日的演出不會擾了郎君雅興。”
“好,一個二樓雅間,茶點與昨日一樣。”
“好咧,小的先前安排。”說便興沖沖小跑先走一步。
......
洛陽城,皇宮。
御書房門前。
徐有功站在廊下。
雙手擺放在腹前,微躬著身的高力士從御書房里小步走了出來,對徐有功道:“徐公,陛下請您入內覲見。”
“有勞了高內侍傳話。”放在以前,從不攀附他人的徐有功壓根不會搭理一個傳話的內侍。
但昨夜因李重潤的勸導,認為李重潤說得很在理的一句話是“以目前的形式而言,徐公若得初為陛下身邊大監的高力士相助,無論作何事,都會順利些。”
徐有功自知那是自己效忠之人發展所需,雖違背自己意愿,但想到這是為了李唐江山,又知如今舉步維艱,便決定遵命行事。
高力士一時間愣在原地,不知如何回答,在他的心目中,這位九卿之一的徐公可從未如此客氣的對一名內侍說過話。
不,別說說話了,就連好眼色都不曾聽聞有過。
他頓感受寵若驚,他剛想回一句“應該的”才發現自己短暫失神間,徐公已經入了御書房。
這...徐公不會心生介懷吧...不...徐公不是那樣的人。
高力士思緒電轉間,決定下一次替徐公傳話要陳詞懇切些,反應也絕不如此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