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帶你了解世界上最簡單的運動
- 健走,人人都能做到的健身運動
- 薛磊編著
- 1869字
- 2023-09-28 17:56:43
大力提倡慢跑的詹姆士·費克斯猝死于慢跑的過程中,醫生判定死亡原因是腦動脈血管硬化,但他在慢跑過程中速度快慢不均以及氧氣和血流的不足也是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跑步的弊端使人們不得不思考一種更安全,更健康的方式。
健走,最早起源于歐洲,更精確地說,來源于芬蘭。北歐的天氣較冷,常下雪,人們就模仿滑雪的姿勢,拿著握桿走,最開始的目的是在快速走動的過程中保持身體的平衡,同時也保持體力的均衡,后來,熱愛運動的人慢慢嘗試這項運動,即使輕松地走路,也能消耗平時散步10倍以上的脂肪。更多的人是因為它的“減肥”功能而加入到這項運動中來的,后逐漸發現健走的健康,因此慢慢把這項運動傳播開來。
目前,這項簡單的運動在很多國家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慢慢加入這項運動,因為它不受任何年齡、性別、體力等方面的限制,屬于“低投入、高產出”的綠色運動方式,深得大家的喜歡。
健走比跑步所承受的傷害小,又跟平時走路并沒有多大的差別,也不受任何器材的束縛,更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人能夠隨時隨地的參與,因此受到了大眾的歡迎。科學地說,健走的時間會有一個標準,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它要求每個星期進行3次30分鐘以上的健走運動,那么與散步相比較,會有一些運動的特點。
健走也有它的姿勢要求,只有正確的姿勢,才能夠達到健走的完美效果。首先,保持膝蓋的微微彎起,健走要求步伐較大,超過平時走路的步伐,并且有意識地讓腳跟先著地,然后讓腳底和腳趾有順序地著地,接著用腳趾發力蹬開地面。
再者,健走時,雙臂也要配合節奏做運動,雙臂大致形成直角,即90度,有節奏地擺動,向上與肩部同齊,向下越過臀部。
然后,健走也有速度的要求,過快也會導致供養不足,過慢則成效不高。根據運動醫學界有一項公式規定:(220-年齡)×(75%~80%)=個人每分鐘最佳的訓練脈搏率,也就是說,一個20歲的人脈搏應該保持在150~160次/分,而一個40歲的人就應該保持在135~144次/分,而且根據體重和平時健康水平的不同再做不同程度的調整,假如某人本身患有慢性病,比如心臟病、高血壓等,那么最佳的訓練脈搏率應該縮小到正常值的一半。
健走的運動特征是比散步的成效要高,但比跑步要低,因此更受到大家的歡迎和喜愛。具體地說,健走能夠提高人的免疫力、對抗疾病的能力和活動能力。
一、健走能夠提高人的免疫力
健走是依靠腳步力量帶動全身力量,能夠改善和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的功能,提高呼吸系統的能力,在消耗體內能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免疫力,不感冒,少生病。而且,科學的健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人骨髓的造血功能得到更好的開發,提高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的含量,進而影響人的呼吸系統、血管系統,甚至是中樞神經系統,進一步提升人的身體免疫能力,甚至能夠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生。
二、健走能夠提高人對抗疾病的能力
健走時,雖然心臟負擔的幅度比散步要快,但從心臟能夠負荷的程度來說,屬于正常范圍之內,而且相對于跑步來說,健走對心臟的負擔并不大,對心臟而言是安全的,同時,健走能夠增強心肌,增厚心壁,擴大心臟的容納能力,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可以說,健走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三、健走能夠提高人的活動能力
健走活動腿部神經,能夠有效地阻止肌肉萎縮和骨骼關節功能退化。健走的節奏要求平穩,不能時快時慢,因此運動的血流量都是比較固定的,從而在肌肉壓力的幫助下對心血管起到了舒緩的作用,能夠積極地恢復血管的彈性,促進血液流通,減少血液停滯,喚醒身體的運動細胞,從而提高活動能力。
一個月前,當我跟身邊的朋友說起我最近正在準備健走的時候,朋友們還是略微感到驚訝的,一方面他們不了解健走是一項什么樣的運動,另一方面他們不知道健走這項運動能夠為我,為我的身體帶來什么好處。每一項新的事物出現在人面前的時候,都會引起人的質疑,不管是好的事情還是壞的事情,一開始都會受到別人的懷疑,因為無法判斷好壞,所以一開始就抱有懷疑的態度,對于以后的發展是好的,如果事物朝好的方向發展,那么可以解釋說出乎意料地發展了;如果事物朝壞的方向發展了,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感慨一句:看吧,我說了沒什么用吧。
現在,當我跟身邊的朋友吃飯的時候,他們都很壓抑于我的改變,因為最近我變瘦了,身材慢慢地有了曲線,而且總是容光煥發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當他們問我為什么變了這么多,我笑笑說:“一個月前,我不是說了我正在準備健走嘛,看你們的表情,都是一副不相信的模樣,現在看到了吧,看到了健走帶給我的改變了吧。”他們一個個都驚訝地問是不是真的,我勸他們也去嘗試嘗試,因為一件新生事物的好壞是靠時間檢驗出來的,只有親身的嘗試,才能夠知道事物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