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識讀本:美學(中文版)
- (匈牙利)本斯·納內
- 1158字
- 2023-09-05 16:32:25
非精英美學
美學討論的是某些特殊類型的體驗,并且我們對此非常關心。“aesthesis”這個希臘語單詞的意思是知覺;而且當德國哲學家亞歷山大·鮑姆嘉通(1714—1762)在1750年引入“美學”這一概念時,他的意思正是對感官體驗的研究。
美學所討論的體驗十分多樣。我們對某些體驗的關注基于其他體驗。不僅僅是對博物館的藝術作品或歌劇表演的體驗,還有我們下班回家路上對公園里秋葉的體驗,還有對哪怕只是落在餐桌上的落日余暉的體驗。但是,當你選擇今天要穿的襯衫時,或者當你在想是否應該在湯里放更多的胡椒粉時,你這時的體驗也是美學所要討論的。美學無處不在。它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美學有時被藝術家、音樂家甚至哲學家視為過于精英化。這種觀點建立在對該主題的一種誤解之上,而本書正是要糾正這一誤解。所謂的高雅藝術對美學的要求并不比情景喜劇、文身或朋克搖滾更高。而美學的范圍遠比藝術的范圍更加廣泛,不管它是高雅藝術還是低俗藝術。美學包含了我們生活中所關心的很多東西。
波蘭先鋒派小說家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1904—1969)非常優雅地表達了這種觀點:
美學的工作并不是告訴你哪些藝術品是好的,哪些是壞的。美學的工作也不是告訴你在街上聽肖邦還是在音樂廳聽肖邦的體驗是值得的。如果一種體驗值得你擁有,它就會成為美學的潛在主題。你可以在找到這種體驗的地方獲得你的美學享受。美學并不是一種野外工作指南,告訴你哪些體驗是允許的,哪些是不允許的。這也不是一張能幫你找到它們的地圖。美學是一種分析擁有這些體驗意味著什么的方法。美學是,而且也應該是完全不帶批判性的。
這里有一個發人深省的例子。法國畫家費爾南·萊熱(1881—1955)曾描述他和他的朋友如何觀察一位裁縫店老板在櫥窗里擺放十七件背心,并配上相應的袖扣和領帶。裁縫在每件馬甲上花了十一分鐘。他把它向左移了幾毫米,然后走到商店前面看了看。接著回去,又向右移動一點,如此不斷地調整。他太專注了,甚至沒有注意到萊熱和他的朋友在看著他。萊熱覺得有些慚愧,他在想,很少有畫家像這位老裁縫一樣,對自己的作品抱有如此濃厚的審美興趣。那些去博物館的人對作品所抱有的興趣肯定就更少了。萊熱的觀點,也是這本書的指導原則,是裁縫的體驗與任何到博物館參觀的人欣賞萊熱繪畫的體驗一樣,都值得被稱為審美體驗。
以這種包容性的方式思考美學,為理解我們審美參與的社會層面,以及審美價值對我們自身的重要性這些老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它也使我們有可能以一種真正全球性方式來思考藝術和美學,而不是以西方的主導地位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