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卡萊爾的屋子及其他速寫》——新發現的弗吉尼亞·伍爾芙作品

這本集子里的文章就像是琴技精湛之前的五指練習,不容忽視,而且它們生機盎然,體現了她入木三分、有時甚至可以說是殘忍的觀察力,明察秋毫的甄別力以及苛刻的判斷力……等一等,判斷力這個詞值得商榷。弗吉尼亞·伍爾芙非常注重提升自己以及她筆下人物的品位。“我估計她的品位及見識欠佳,描寫人物時用的往往是些陳詞濫調。”(《里夫斯小姐》[伍爾芙的速寫之一])正因為這種論調常常貫穿她作品始末,不由得讓人想起她的一些軼事:十八歲那年,她與人上演了一出鬧劇——扮作埃塞俄比亞地區的一位王子前往英國軍艦做客;她和一幫朋友常常喜歡語出無狀,仿佛學童發現污穢物時所用的言語;她有時還有反猶太主義傾向,居然稱自己可愛且令人欽佩的丈夫為“猶太佬”,與當時她那個階層中的反猶太分子相比,有過猶不及之嫌。這本集子中的《猶太人與離婚法庭》一文也讓人頗不舒服。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會想起《幕間》中的那位聒噪活潑的猶太婦女。刻畫她時伍爾芙的筆底滿溢著感情,由此可以看出她喜歡這個人物。所以,寫作這本集子時,伍爾芙尚未脫胎換骨,這些文章是她的早期作品。或許有人認為,這本集子沒被發現也許更好,我不這樣認為——考量璞玉變成寶器、生硬化至成熟的過程往往對我們有很大的啟迪意義。

要理解布魯姆斯伯里團體里的成員,須記住一點:他們是波希米亞式狂放不羈精神的核心和精髓。這種行事風格后來被大眾所廣泛接受,現在已很難看出他們與他們那個時代之間的巨大鴻溝。他們敏感、熱愛藝術,與他們的敵對階層——商人——大相徑庭。伍爾芙的好友E.M.福斯特所著的《霍華德莊園》就是以威爾科克斯家族與藝術間的沖突為背景的。一邊是文明的倡導者,另一邊是庸俗的威爾科克斯家族。要保持敏感和教養就得為保存真實優秀的價值觀而斗爭,與嘲弄、誤解和現實迫害做斗爭。許多年輕人身上具備純正遠大的、波希米亞式的狂放精神抱負,卻被惱怒的父母所扼殺。

但是,被他們視為敵人的不僅僅是“威爾科克斯家族”類粗俗的中產階級,還包括勞動人民。現在看來,伍爾芙及其朋友的勢利不但可笑,還具破壞性,是一種狹隘的無知。在福斯特的《霍華德莊園》一書中,兩位上層社會的女士看到一位勞動人民受傷時說:“他們的感受跟我們不一樣。”我以前也時常聽到白人發現黑人的疾苦時說類似的話:“他們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皮糙肉厚。”

在伍爾芙身上,我們看到了糾結成團的偏見,一些是她個人的,一些是她那個時代的,獲悉這一點后我們須重新審視她的文藝評論——妙篇連連,不輸古今。然而,她又善于抨擊偏見,就像一個狂熱分子,眼里只有她自己的真理。在她看來,精致和靈敏是文字的全部生命。從而,阿諾德·貝內特之類的作家不僅已經過時,遭詆毀、被遺忘也屬理所當然。弗吉尼亞·伍爾芙事事態度鮮明,容不得含糊曖昧。在她看來,一個人不應同時喜歡阿諾德·貝內特和弗吉尼亞·伍爾芙,或是伍爾芙和詹姆斯·喬伊斯。此類極端傾向在文壇很流行,往往具有破壞作用,伍爾芙也不例外。數十年來,文藝評論界的權威界充斥著各種武斷的“金科玉律”。(或許我們該問問,這個領域為什么會如此輕易地受到不當言論的影響?)如阿諾德·貝內特般優秀的作家也先遭她擯棄,后來她又向貝內特表示歉意并熱情地維護他的地位——一如她的行事風格:要么攻擊,要么熱情地擁護;貝內特,好;伍爾芙,壞。但我認為,泄漏的酸液所腐蝕的不僅僅是兩個相接觸的截面。

最近的一部電影《時時刻刻》將伍爾芙塑造成了一個讓她的同代人吃驚的人物形象。電影中的女作家多愁善感,苦難不斷。那個刻薄、怨毒、機敏的女人去哪兒了?還有她粗俗的言語呢(雖然是上層人士的口音)?似乎后人通過潤飾抹去了她的棱角,使她變得令人尊敬,殊不知粗糲、天然和沖突或許才是創作才能的沃土和雨露。毋庸置疑,伍爾芙最終肯定會升華為一位優雅的女作家,但我認為,沒人相信一個年輕美麗的時髦女孩僅憑板起一張臉,再加雙眉緊蹙——仿佛心里在思考無數的艱深問題——就能演活伍爾芙。我的天哪,那個女人不生病時生活得多么開心!她喜歡參加聚會,結交朋友,外出野餐,郊游遠足。我們就喜歡看到女性受苦受難,噢,我們真是特別喜歡。

弗吉尼亞·伍爾芙對文學所做出的貢獻就是用生活做實驗。她以小說為網,捕獲生活中絲絲縷縷的真理。她嘗試用“不同的風格”來編織生活這個“透明的袋子”,而非她在貝內特作品中讀出的“直線形的沉重步履”。

在書方面,人們有不同的偏好。有些人很欣賞伍爾芙的《海浪》——她最極端的一次試驗,在我看來是一次失敗的試驗,但那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夜與日》是她最中規中矩的小說,普通讀者都能看出那是她的作品,但她也在嘗試拓寬并深化表現形式。從她的第一本小說《遠航》到她最終也未能完成的最后一本《幕間》,她的寫作生涯就是一連串大膽的試驗。在我眼里,《幕間》打上了真理的印記——我記住了它大段大段的文字,有時幾個詞或幾行字句就道出了晚年、婚姻的真諦,或是你所鐘愛的畫帶給你的真切感受。如果我們不那么看好她的后人——一些試圖模仿她但效果欠佳的人,如果沒有她,沒有詹姆斯·喬伊斯(兩人間的共同之處很多,超出了他們愿意承認的程度),那么我們的文學會更為蒼白。

她是一位人們喜歡憎恨的作家。如果一個你很欣賞的人寫詩表示不喜歡甚至憎恨弗吉尼亞·伍爾芙,你會感覺很痛苦。我一直想和他們爭論:她是那么的優秀,你怎么會發現不了……在我眼里,《奧蘭多》和《到燈塔去》是她取得的兩大成就。《奧蘭多》短小但機智風趣,總能讓我發笑,是一件珍品。《到燈塔去》呢,我認為可躋身最精美的英文小說行列。然而,就連那些有細致入微的辨別能力的評論者,所發表的評論也全是些否定言辭。我想表示一點不同意見:我們不應該說“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小說糟糕透頂”“《奧蘭多》非常無聊”,而應該說“我不喜歡《奧蘭多》,我不喜歡《到燈塔去》,我不喜歡弗吉尼亞·伍爾芙”。話說回來,如果大家的辨識力相當,不管是喜歡還是討厭一本書,如果稍有謙遜之心或者對文學批評這個行業稍存尊重,也應該說“我不喜歡伍爾芙,但這只是個人的偏好問題”。

關于她還有一個問題:即使不是她在作品中傾力探討的問題,而只是人生的灰色地帶的待解決問題,她也入木三分。這本集子中有《現代沙龍》一文,是關于奧特林·莫瑞爾夫人的。這位夫人在諸如D.H.勞倫斯和伯特蘭·羅素等許多藝術家和作家的生活和作品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看過了很多人關于這位夫人的觀點,現在能看到伍爾芙的看法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在伍爾芙筆下,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對自己的階層感到不滿,但在藝術家和作家身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人們把她看作沒有軀殼的靈魂,逃離了她原本的世界,進入了更加純凈的空氣中。”“她來自遠方,身上帶著奇異的光彩。”但是,伍爾芙的文字中有種讓人不舒服的地方——咬文嚼字,長篇累牘,似乎在努力用針穿刺蝴蝶的頭部。當時的波希米亞貴族很少,很可惜奧特林·莫瑞爾成了這么一個怪胎式的代表。以現代眼光來看,她值得同情,她對她的許多被保護人慷慨大方,熱情有加,卻遭到其中很多人的背叛和諷刺。在和金錢及權貴的沖突中,那群高傲的波希米亞人并未給現代人留下多好的印象。

對于一個作家而言,要想客觀評價另一位很有影響力(對于我和其他女作家而言)的作家很難。并非不能客觀評價她的文學風格、她的那些試驗和她不時發表的豪放言論,而是難以客觀評價她的存在、她的勇氣、她的機智以及她對女性境況不帶酸澀情感的觀察。然而,她具備反擊能力。她開始寫作時女作家比較少,甚至在我開始寫作時也還很少。這本集子中的一篇文章講到她去拜訪詹姆斯·斯特雷奇和他的一幫劍橋朋友時所感到的絲絲敵對情緒。“我覺得不光是我的言論,就連我的存在都受到了責難。他們渴求真理,但對一個女性是否能發現或講述真理持懷疑態度。”此時,伍爾芙又露出了她的蜂針:“我得記住了,二十一歲的人還沒有完全成熟。”

我覺得她身上長刺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當時的女作家生活得很不容易——現在的女作家也時常如此。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偶像和榜樣完美無缺,她是一只蜇人的黃蜂,一個勢利眼,還有其他種種的不是,對此我深感遺憾,但真愛無須掩瑕。我覺得在她最輝煌的時期她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藝術家,部分的原因在于,跟她的朋友們(其實所有的波希米亞人都如此)一樣,她身上充滿了“他們渴求真理”的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电白县| 高邑县| 开原市| 芜湖市| 金塔县| 来凤县| 天气| 正宁县| 临城县| 准格尔旗| 永和县| 新泰市| 永兴县| 合川市| 嘉善县| 岳阳市| 辉南县| 翁牛特旗| 吉安县| 广安市| 新津县| 托里县| 大邑县| 扎囊县| 嘉义市| 玉林市| 社会| 吴堡县| 淄博市| 大关县| 揭西县| 南召县| 合川市| 鲁甸县| 扶绥县| 溆浦县| 南涧| 平阴县| 安泽县| 新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