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還是太祖陛下手段高明
- 大明:大發(fā)明家
- 七月下天山
- 2121字
- 2023-08-15 11:20:55
丘致中離開成國公府后,又先后去了英國公府、定國公府,以及國丈,也就是朱慈烺的外公周奎的府中。
然后是各侯府、各大學(xué)士府,以及六部、五寺、都察院等在京三品及以上官員的家中,將朱慈烺的意思一一轉(zhuǎn)達(dá)。
他光是被別人塞的銀子就超過了兩萬兩,真是收錢收到手抽筋,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這么多錢。
難怪一個個都削尖了腦袋往上爬,因為只要有了身份和地位,很多東西不用刻意的去挖空心思索取,就會有人主動送到手上來。
不過,他沒有被眼前的貪欲蒙蔽了雙眼,倒不是他有多清高,而是深知自己以后的榮華富貴都系于殿下一身,絲毫不能大意。
如今剛替殿下辦事,更要盡職盡責(zé),否則就是取死之道。
何況如今的殿下因“太祖托夢”之故,性情變了不少,鋒芒畢露,頗有太祖之風(fēng),誰知道會不會像太祖那般殺伐果斷。
所以,在沒有摸準(zhǔn)殿下性子之前,切不可肆意妄為,這是他給自己的忠告。
正是有這樣的清晰認(rèn)識,回來后,丘致中便將收來的銀子如數(shù)上交,分文未留。
他甚至還將每筆銀子的來歷都一一記了下來,以便朱慈烺心里有數(shù),這讓朱慈烺頗為滿意,當(dāng)場賞了他兩千兩。
丘致中滿心歡喜,這銀子才拿得踏實,而且他也明白了,只要用心替殿下辦好差事,殿下的賞賜也是毫不吝嗇。
從丘致中口中帶回來的消息,朱慈烺得知,除了少數(shù)幾個真正的清流,其他都表示三日后會赴宴。
朱慈烺知道,這其中最大的原因不是這些人給自己面子,而是因為此事是經(jīng)過崇禎同意的,既然如此,他們就沒有理由為了裝清高而去得罪自己這個太子。
不過,為了謹(jǐn)慎起見,這些人并沒有聽信丘致中的一面之詞,暗地里互通有無,私底下四處打探消息,感覺沒什么問題后才放下心來。
而幾個不愿意同流合污的還在朝堂上將這件事情捅了出來,結(jié)果瞬間被這些人聯(lián)合起來給壓了下去,連水花都沒有泛起一點。
于是,九月初一,宴會如期在十王府舉行,上朝都沒有這般齊整,京師有頭有臉的人物幾乎都悉數(shù)到場。
朱慈烺就像個手握好產(chǎn)品,不缺銷路的廠商,直接把問題拋出去,讓他們自己商定如何分配份額。
他甚至還告訴在場眾人,得了份額之后,不是非得自己使用,也可以轉(zhuǎn)手讓給別人,然后別人以你的名義到御香坊進(jìn)貨就可以了。
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xù)財不露白,找個白手套,還能將自己的一些黑錢洗白,一舉兩得。
而作為現(xiàn)代人,朱慈烺自然不會想不到這點,他是故意為之,因為他沒有更好的辦法賺到快錢。
所以,只有讓這些人少了顧忌,敢放心大膽的花錢,自己才能快速的斂財。
而且,就算不這么做,自己現(xiàn)在也拿他們沒什么辦法。
哪怕崇禎能舍下臉來募捐,這些人該裝窮還是裝窮,難道他看不出來這些人是在演戲嗎?可那又能怎么辦?又不能直接像李自成那樣去搶。
所以只有換種方式,讓他們心甘情愿的主動把一部分錢轉(zhuǎn)移到自己手上。
至于說會造成什么弊端,可有什么弊端比亡國還嚴(yán)重嗎?
也許是朱慈烺在場,也許是香皂的收益根本入不了一些人的眼,所以商討的過程還算愉快,沒發(fā)生什么爭吵。
最終,以成國公朱純臣、英國公張世澤、定國公徐允禎、國丈周奎等京中最顯赫的權(quán)貴獲得了南直隸的代理權(quán),其他各省的代理權(quán)按照各自的背景和實力進(jìn)行分配,越強的自然能分配到更富裕的地區(qū),反之就只能分到既偏遠(yuǎn)又窮的地方。
在這些人商定之后,朱慈烺立了一個規(guī)矩:先付款,后拿貨,每次訂貨不得少于一千兩。
眾人都沒有異議,因為像朱純臣、張世澤、徐允禎這些顯貴,本身也不差這點錢花,他們更多的只是想趁這個機會交好太子,哪怕吃點虧都無所謂,就當(dāng)作是先期投資。
何況他們也都用過丘致中送去的樣品,確實比“合香樓”、“花漢沖”的胰子好用得多,所以這香皂應(yīng)該不愁銷路,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而且短時間又不會壞,多進(jìn)些貨也沒什么問題。
既然他們都沒有意見,其他人再站出來反對,那純粹是腦袋被驢踢了。
于是,這場盛大的宴會在愉快中圓滿結(jié)束。
接下來三天,圍繞皇城最富裕的十三個坊陸續(xù)開業(yè)了十九間御香坊商鋪,不需要搞什么開業(yè)大酬賓活動,幾乎家家人滿為患。
而且這些人不是買一塊兩塊,個個揮舞著手中的會票或者直接搬來現(xiàn)銀,最少一千兩起步,多的三千兩、五千兩,甚至個別的還有一萬兩。
不過,也正如朱慈烺所料,很少是以分配到名額的各家直接參與的,幾乎都是拿著他們的信物來訂貨的,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們沒有錢,只得將份額轉(zhuǎn)讓給一些有錢的富商,他們自己只賺點轉(zhuǎn)讓費。
至于事實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也不重要了。
而店鋪的掌柜需要做的,就是安排賬房先生記好各家的賬,約定交貨日期交貨就行。
至于說先付三成或者一半的訂金,等交貨時再付剩下的,那不存在的,這不是連殿下都信不過嗎?
所以,一律先付全款。
于是,僅僅五天時間,朱慈烺就收到了超過一百萬兩銀子,這不比那便宜老爹崇禎低三下四的求這些人募捐來得強?
“還是太祖陛下手段高明。”崇禎很是欽佩的,因為他只當(dāng)是朱元璋在借朱慈烺之手才做成了這一切,而且愛面子的他,也不想承認(rèn)自己這個老子還比不上才十四歲的兒子。
不過,朱慈烺也不在乎這些虛名,他還巴不得能一直扯著朱元璋的虎皮呢。
錢到位了,他先將欠國庫的十五萬兩銀子還了,隨后便下令開足馬力生產(chǎn),并準(zhǔn)備盡快在東南方向的明時坊再建一個分廠。
而在朱慈烺大賺一筆,并開始籌劃下一步行動時,遠(yuǎn)在沈陽的皇太極也收到了奸細(xì)送回去的消息。
“太祖托夢?”皇太極絞盡腦汁也沒想到是這種答案,整個人都有些零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