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朱常淓坐在蒲團上轉著佛珠,念念有詞。
朱由崧悄無聲息地走到朱常淓身旁,低下身子在他耳邊低語道:
“王叔別念了,崇藩的人要來了。”
“無掛礙......”朱常淓陡然神色大變,驚叫道,
“什么!崇藩還有人活著?是哪個?”
朱由崧幽幽道:
“王叔怎么翻來覆去就這么一句佛經,我都聽膩了。
“崇王三子朱慈爚(yuè)僥幸逃過一劫,如今正在趕來的路上。”
崇藩肇始于英宗。
第一代崇王朱見澤,是英宗的第六子,憲宗的同母弟。
崇藩傳到朱慈爚的爺爺手中,出了件怪事。
這位老爺子在做崇藩世子之時,世子妃鐘氏為其生下一位嫡子,可是不幸早夭。
再到后來,他便生不出一兒半女。
結果離譜就離譜在,老爺子死之后,五個妾竟各自懷孕生子,為其誕下四子一女。
除了第三子早夭外,剩下的幾個兒子都活了下來。
朱慈爚的父親朱由樻(guì)便承襲了爵位。
死后誕子的事情實在是過于罕見,一口氣生出五個更是聞所未聞。
文臣集團便把爭國本以來所受的氣一股腦撒在了崇藩身上,處處給其找事。
朱慈爚的父親朱由樻便被文官集團狠狠地擺了一道。
萬歷四十五年十月,朱由樻向朝廷奏折選婚。
按照朝廷祖制,藩王們要想娶得正妻。
除了需要三書六禮之外,還要經過宗室的特殊規制“二請二敕”才能合法合規的宣告成親。
“二請二敕”的流程為:
藩王先上疏奏請選婚;
皇帝天恩浩蕩,降旨準其請奏;
藩王接旨謝恩,上報婚配人選,再奏請冊命冠服;
朝廷降旨冊封。
這期間禮部需多次核查請婚宗室的身份,若有必要還會讓地方撫按進行勘核。
宗室不經過二請二敕便成婚,屬于“擅婚”。
那便相當于是缺了重要的手續便先斬后奏,一經查實相關人等會受到嚴厲懲戒。
萬歷皇帝雖然一生和朝臣斗智斗勇,但是對待這位藩王還是稱得上宅心仁厚。
他考慮到崇藩子孫不旺,時刻面臨著香火斷絕的風險,于是便饒過禮部,直接發出中旨準了崇王朱由樻所奏。
所謂中旨,是指皇帝不經部衙同意審議,直接發出旨意。
此舉被外朝官員視為皇帝對臣權的蔑視,于是常常有官員們或明或暗抵觸圣意的情況出現。
可憐的朱由樻并不知道禮部要對他動手。
在得到堂爺爺的圣旨后,便滿心歡喜地仔細選了一年有余,終于在萬歷四十六年十二月擬定民女黃氏為準王妃。
隨后他按照禮制于萬歷四十七年二月向朝廷奏請冊命官服。
然而因為萬歷的第一道旨意并未經過禮部同意,于是朱由樻這封請封的奏折竟被禮部壓了足足年余。
一直到了萬歷四十八年三月。
忍無可忍的朱由樻直接向堂爺爺萬歷皇帝上書,請求先辦婚事辦了。
至于以后的冊封的事,待禮部準備好了再說。
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
饒是深居簡出數十年的萬歷皇帝,也覺得耽誤孩子入洞房太沒人性。
心中體恤起了這位侄孫的無奈,于是又繞過了禮部官員下旨準奏。
人之常情的操作卻捅了文官集團的馬蜂窩。
外朝諸臣本就對萬歷這些年來隱居深宮的行為甚為不滿。
此番你朱翊鈞還想乾綱獨斷,下發兩折中旨就想擺平這件事兒?
那肯定是沒門!
于是這些整日咬文嚼字,賣弄文學的騷客便把崇藩存疑的血脈當做標靶,盡情宣泄滿腔的怒火。
將什么難聽的話都罵了出來,那場面簡直勝過街頭潑婦罵街。
要說罵人還得是讀書人罵的臟。
這些禮部官員竟直接開炮抨擊萬歷帝“即有牛馬嬴呂之奸,當置之不問矣。”
這一句罵人的話里,竟包含兩個典故,還囊括了起因經過結果,時間地點人物。
真正做到了旁征博引,觸類旁通以及古為今用。
倘若皇帝胸無點墨,連大臣在罵自己都不知道。
“牛馬”之語指的是《晉書》記載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并非瑯琊王司馬覲的骨血,
而是瑯琊王妃夏侯氏與府中小吏牛金私通生下的兒子。
“嬴呂”指的則是巨賈呂不韋在趙國看見秦國公子子楚被當作人質,處境凄慘,
后來為他獻上自己的歌姬趙姬。
傳言趙姬被獻出時已經懷有呂不韋的骨肉,
因此嬴氏的江山社稷便悄然被呂不韋偷梁換柱。
“牛馬”“嬴呂”之語真可謂極其陰損惡毒。
按理說打人還不打臉呢。
這樣的殺傷力放在平民老百姓之間。
那高低是要瞄準罵人的眼睛,掄出一記勾拳,看看到底是你的話臟還是我的拳頭硬。
大臣對著宗室倫序出此惡語,可謂是犯了極大的忌諱。
萬歷帝當真是被氣的三尸神暴跳,五靈豪氣騰空。
老子獨步天下將近五十年,富有四海,總齊八荒。
你們這些腐儒算個什么東西?
我這孩子只是想結個婚,他有什么錯?
老子給孫子張羅張羅,讓孩子結成良緣,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
你們這些混蛋居然拿著雞毛當令箭,拿著祖訓壓人。
當眾來這一手,讓老子下不得臺來。
如若是萬歷再年輕三十歲。
那高低要再開爭國本二代目副本,和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輕賤文人惡斗到底,至死方休。
哪怕是十年二十年也在所不惜。
可是此時萬歷帝腿瘸牙疼,時日無多,
實在是沒力氣跟這群成天賣弄筆桿子文官多作糾纏,
于是只好屈服,準禮部所奏,讓河南巡按御史接著查崇藩的情況。
好事多磨,崇王的婚事一直到了天啟三年六月才通過了禮部的層層篩查,黃氏被正式冊封為崇王妃。
朱由樻歷經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四朝,是明朝諸侯王中為數不多品行甚佳,忠孝兩全的君子。
在朝廷艱難困苦之時,曾多次出餉貼補朝廷所用,可謂是毀家紓難,公忠體國。
崇禎十四年冬,崇藩所在地汝寧府被闖軍攻克。
饒是對明朝宗室深惡痛絕的李自成也并未對其加害。
而是在攻占襄陽府后,對朱由樻軟硬兼施,希望能收服這位正直王爺。
甚至許朱由樻為大順政權的襄陽伯,繼續坐鎮荊襄。
但是被朱由樻嚴詞拒絕,盡忠明室的崇王父子一道被闖軍殺害,真正做到了忠孝兩全,仗節死義。
朱常淓想起崇藩的往事,心中滋起了深深的同情之意,口中佛號長吟:
“阿彌陀佛,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朱由崧眉頭微皺,出聲打斷了他:
“王叔。
“崇藩什么都沒有了。
“咱們這些做長輩的得好好待他,不枉他全家為國盡忠。”
朱常淓停止了吟誦,連連點頭:
“阿彌陀佛!
“宗室之中,像老崇王這般忠孝兩全的藩王已屬少見。
“我等可不能虧待了那位侄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