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的本質
- (美)羅納德·B.阿德勒等
- 448字
- 2023-07-27 16:35:58
早期的溝通模式
俗話說:“一圖勝千言。”這正是科學家們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建立溝通的歷程模型時所考慮的。這些早期模型過于簡單化,通常比人際關系的多樣性理論(interpersonal variety)更適合解釋大眾傳播(mass communication)。他們把溝通描述為一種單向的線性事件(linear event),發送者將信息編碼,然后把編碼后的信息傳送給被動的接收者來解碼。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想象成弓箭手的射箭行為:發送者猶如弓箭手,將箭射向箭靶,而箭是信息,箭靶是接收者。即便是在復雜的人際關系前提下,這種線性的思考模式仍然具有參考價值。如果你在發送一封電子郵件之前,再三地確認內文的口氣是否合適,那么你所傳達的信息基本上就屬于單向的溝通。
后來的溝通模式則是把溝通過程比擬成一場網球比賽,發送者把信息發送給接收者,接收者再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反饋(feedback),來回應發送者先前的信息,特別是一來一回的短信溝通模式,很好地印證了這一描述。
然而,這些模型未能捕捉到人類溝通過程中的復雜性。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溝通的學者持續發展出越來越復雜的溝通關系模式,試圖描繪出影響人類互動的所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