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

肇始于北宋中期的理學,經過兩宋政治的洗禮,至元代,有較大影響力的只有程朱道學和心學了。尤其是朱熹集理學之大成,令人高山仰止,難以逾越。于是元代理學所面臨的任務,不是選邊站隊,而是消化吸收,冷靜思考總結各家學說之得失。

金元統治時期的北方在文化上并非一片荒漠,朝廷重視儒學,亦以六經開科取士,涌現出一批儒臣和學者。除了有竇默、劉因、趙復、姚樞、許衡等教授、傳播儒學外,北方土生土長的趙秉文、王若虛、郝經、元好問等均對儒學有深入鉆研,尤其是郝經,生當宋金元三朝,可謂北方學術的集大成者。因為不受南方門戶之見的羈絆,北方學者在思想闡發上更自由、更隨性。其中,王若虛的一系列經史辨惑,對兩宋各家的注釋恣意評點,呈現出新的學術觀點和學術風格。他的觀點和南方學術一起,構成對經典更多元化的解讀。這些都堪稱宋金時期的學術創見。元統一全國,南北學術交匯,為學術的進一步繁榮創造了有利條件。

但由于元初四十年取消了科舉,學子們在經學上研究動力不足,于是辭章、文學盛行。郝經就曾痛斥那些“以儒為戲”“以儒為名”的人,“作為文章,衒其儇巧,鄙正學為質古,目純素為不通,規規切切,以儒相嘩者莫之辨。假我六藝,文彼奸回,靜固幽深,矯輮造鑿”郝經著,張進德、田同旭編年校箋《郝經集編年校箋》卷二十六《去魯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版,下冊,第676頁。。延祐恢復科舉后,學子們又汲汲于科場時文,只記誦后人傳注,六經原典反而被忽略。科舉的導向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學風,也嚴重影響學術的發展。

婺州曾是南宋學術的中心。呂祖謙于12世紀70年代主盟斯文,婺學與湖湘、閩學鼎立為三。通常來說,婺學包括呂祖謙的金華學、陳亮的永康學和唐仲友的經制之學。呂祖謙承中原文獻之傳,兼收并蓄,經史結合,故其學術自成一家。呂祖謙之后,有“北山四先生”,前后相繼,從學于朱熹的得意弟子黃榦,于是婺學一變而為朱學。再之后,有吳萊、柳貫、黃溍,均為一時名儒,卻都以文學見長。曾經輝煌一時的婺學進入元代后竟一蹶不振了。這回歸孔孟、重振婺學的重任便落在了宋濂肩上。

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明初,宋濂領銜總裁《元史》,禮樂制作、典章制度等多經其裁定,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賞識,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這一稱譽固然是對宋濂貢獻的肯定,也給他帶來極大的麻煩;登門求文者絡繹不絕,連外國貢使也以得其一紙為貴。宋濂的文章“雍容渾穆”,人們驚艷其文筆不凡之余,往往忽略了文中所蘊涵的思想。乃至到今天,宋濂的理學思想都沒能得到充分挖掘,這直接影響了后世對他的評價和定位。如宋克夫《宋明理學與明代文學》就認為:“宋濂的理學缺乏完備的思想體系,對理學的發展也沒有特殊的建樹。但程朱理學對他的理學思想和文學創作卻具有深刻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宋濂以文學的形式,表達了其理學思想。歸根結底,宋濂是一個具有理學思想的‘文章之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34頁。)本書即以宋濂哲學及其與浙東學術的關系為研究對象,通過剖析宋濂哲學對浙東學術的傳承和影響,重新審視宋濂的理學地位以及元明清時期浙東學術發展的邏輯性與合理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贵港市| 深州市| 承德县| 巴东县| 五原县| 慈溪市| 旌德县| 灌云县| 泰安市| 永修县| 昌邑市| 金阳县| 五家渠市| 体育| 皋兰县| 左贡县| 海丰县| 桦南县| 西藏| 清水县| 什邡市| 舒城县| 枝江市| 桐庐县| 麻江县| 辽宁省| 定安县| 高阳县| 宁南县| 五台县| 原平市| 剑川县| 来宾市| 汾西县| 泗洪县| 贵阳市| 乌恰县| 隆安县| 绥棱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