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鄭玉

宋濂于《葉治中歷官記》中提到:“予舊與鄭玉待制交,聞談括蒼葉侯之政為詳。”《宋濂全集》卷十四《葉治中歷官記》,第一冊,第255頁。鄭玉(1298—1358),字子美,徽州歙縣人。師從淳安吳暾、夏溥、洪震老。此三人皆是錢時的弟子,錢時則是楊簡最得意的學生。所以若算起師生淵源,鄭玉乃楊簡后學。鄭玉“覃思六經,尤邃于《春秋》,絕意仕進”《元史》卷八三,第15冊,第4432頁。。初至京師,其文章流入奎章閣,揭傒斯、虞集、歐陽玄皆交口稱許,虞集斷言:“鄭子之文,異日必負大名于天下。”鄭玉《師山集原序》,《師山文集》,《景印文瀾閣四庫全書》,杭州出版社2015年版,第1252冊,第4頁。至正十四年(1354),朝廷除鄭玉為翰林待制、奉議大夫,并遣使者賜以御酒名幣,浮海征之。鄭玉上表,以疾辭。家居以著書講學為事,因筑書院于師山,故人稱“師山先生”。明兵入徽州,守將欲其出山輔佐新朝,鄭玉拒絕:“吾豈事二姓者耶!”自縊而亡。《元史》以之入《忠義傳》,嘉其忠義也。有《師山文集》八卷、《遺文》五卷存世。

鄭玉雖屬楊簡后學,但他的學問卻宗朱學。他曾自述,從十余歲便對朱子之言、之道“好之既深,為之益力,不惟道理宗焉,而文章亦于是乎取正”。并對當時流行的“文章宗韓柳,道理宗程朱”的文道分離觀進行了反駁:“道外無文,外圣賢之道而為文,非吾所謂文;文外無道,外六經之文而求道,非吾所謂道。吾于朱子折衷焉。”鄭玉《師山文集》“自序”,《景印文瀾閣四庫全書》,第1252冊,第6頁。道乃圣賢之道,文乃六經之文,六經之文本就是圣賢之道的體現,二者是一體的。在鄭玉眼中,朱子之著述文章就是文與道的完美結合。所以終其一生,他都服膺朱子之學。他的師山書院學規就是白鹿洞書院的學規,而他的學生認為他開講書院乃“復還朱公闕里之風”徐大年《御酒師山燕諸生致語》,《師山文集》“附錄”,《景印文瀾閣四庫全書》,第1252冊,第77頁。

朱陸鵝湖之會暴露了兩派的分歧,至南宋末期,兩派后學之相攻竟成水火之勢。對此,鄭玉進行過總結:

二先生相望而起也,以倡明道學為己任。陸氏之稱朱氏曰“江東之學”,朱氏之稱陸氏曰“江西之學”。兩家學者各尊所聞,各行所知,今二百余年,卒未能有同之者。以予觀之,陸子之質高明,故好簡易;朱子之質篤實,故好邃密。蓋各因其質之所近而為學,故所入之涂有不同爾。及其至也,三綱五常,仁義道德,豈有不同者哉?況同是堯舜,同非桀紂,同尊周孔,同排釋老,同以天理為公,同以人欲為私,大本達道,無有不同者乎?后之學者不求其所以同,惟求其所以異。江東之指江西,則曰“此怪誕之行也”;江西之指江東,則曰“此支離之說也”,而其異益甚矣。此豈善學圣賢者哉?朱子之說,教人為學之常也;陸子之說,高才獨得之妙也。二家之學,亦各不能無弊焉。陸氏之學,其流弊也如釋子之談空說妙,至于鹵莽滅裂而不能盡夫致知之功;朱氏之學,其流弊也如俗儒之尋行數墨,至于頹惰委靡而無以收其力行之效。然豈二先生立言垂教之罪哉?蓋后之學者之流弊云爾。嗚呼!孟子歿千四百年,而后周子生焉。周子之學親傳之于二程夫子,無不同也。及二先生出,而后道學之傳始有不同者焉。周程之同,以太極圖也;朱陸之異,亦以太極圖也。一圖異同之間,二先生之學從可知矣。《師山文集》卷三《送葛子熙之武昌學錄序》,《景印文瀾閣四庫全書》,第1252冊,第27—28頁。

鄭玉認為,兩家后學之所以聚訟不已,在于他們只看到了朱陸之異而未見其同。二者之“異”乃是因朱陸二人之“質”決定,一個篤實,一個高明,并不是學說上的根本分歧。二人同是堯舜,同非桀紂,同尊周孔,同排釋老,對天理人欲,對建立根本以達其大道等等看法也都完全一致。二人只是施教不同而已。二者也各有弊端,陸學起點太高,缺乏下學致知的工夫;朱學過于細密,恐耽于致知而難以落于踐履。他在與友人的信中,又進一步批評了當時黨同伐異的學風,并比較了朱陸之學的優劣:

近時學者未知本領所在,先立異同。宗朱子則肆毀象山,黨陸氏則非議朱子,此等皆是學術風俗之壞,殊非好氣象也。某嘗謂陸子靜高明不及明道,縝密不及晦庵,然其簡易光明之說,亦未始為無見之言也。故其徒傳之久遠,施于政事卓然可觀,而無頹墮不振之習。但其教盡是略下功夫而無先后之序,而其所見又不免有“知者過之”之失,故以之自修雖有余,而學之者恐有畫虎不成之弊。是學者自當學朱子之學,然亦不必謗象山也。《師山遺文》卷三《與汪真卿書》,《師山文集》,《景印文瀾閣四庫全書》,第1252冊,第112頁。

相較之下,陸學要求人領悟,所以其教人在讀書致知上略少而直接進行日常踐履,所以“無先后之序”;以之自我修養還可以,但只恐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做不到,導致“知者過之,愚者不及”。所以鄭玉建議,朱子之學本末有序,縝密篤實,適于學者修習。但是選擇一方,并不意味著去誹謗批判另一方。二者不是對立的。那種先入為主、先立異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今人研究認為鄭玉是元代“和會朱陸”的倡導者,本文認為其實不是“和會”,而是客觀分析二人學說的利弊。從鄭玉本人的思想看,他宗的是朱學,無論是理論還是修行,皆以朱學為本。宋濂與鄭玉具體交往于何時,暫不可考,但鄭玉文道合一的觀點、朱陸異同的辨析,直接被宋濂所接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西盟| 南汇区| 弋阳县| 宿州市| 蓬莱市| 綦江县| 区。| 杭州市| 池州市| 惠州市| 鹤山市| 县级市| 夏河县| 乌什县| 疏勒县| 昌黎县| 科技| 威远县| 资源县| 贺州市| 溧阳市| 静海县| 定结县| 益阳市| 丰镇市| 清涧县| 滕州市| 满洲里市| 横山县| 佳木斯市| 静乐县| 大石桥市| 房产| 澄迈县| 南涧| 大丰市| 渭南市| 友谊县| 武隆县|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