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管理者的太極邏輯
唐朝的趙蕤寫了一本《長短經》,該書又被稱為《反經》,為歷代有政績的帝王將相所共悉,據說是他們私下閱讀的書籍,被尊奉為“小《資治通鑒》”。這本書的第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匠成輿者,憂人不貴;作箭者,恐人不傷。彼豈有愛憎哉?實技業驅之然耳?!币馑季褪窃燔嚨墓そ晨偸窍M麆e人很有錢,這樣好買他們的車;造箭的工匠總希望別人在打仗,這樣好買他們的箭。難道這些工匠有品德方面的差異嗎?不是,是他們的職業不同因而想法不同而已。“帽子再舊也要戴在頭上,靴子再新也只能穿在腳上”,顛倒了就不合時宜,就很怪異。餓了要吃飯,冷了要穿衣,而不能說“我很餓,再給我加一件衣服吧”,這樣解決不了問題。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認知世界中,也在用不同的邏輯解釋世界。換句話說,不同的學術、學問,它們解決的問題和服務的對象、目的是不一樣的。很多人都推崇儒家思想,但是,趙蕤在《長短經》中對儒家有一句評價,即“能傳圣人之業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謂儒學”。儒家的理念若用在管理上不見得有好的效果,用來打仗也很可能不好用。當年,宋襄公和楚國打仗的時候提倡“仁義”,結果全軍覆沒。《春秋公羊傳》如此評價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的表現:“臨大事而不忘大禮。”《吳越春秋》借伯嚭之言稱宋襄之德:“宋襄濟河而戰,春秋以多其義:功立而名稱,軍敗而德存?!薄秾O子兵法》中明確提出“兵者詭道也”,戰爭是不講誠信和仁義的。儒家可以修身,可以在宏觀上幫助統治者維系社會的秩序,但我們不能用儒家的思想去打仗,甚至不能用儒家的思想來經商。
社會上有一種很普遍的觀點,即管理不是一個專門的學科,管理能力是不需要通過學習就能掌握的。一個人在某一個專業領域做得不錯,就會被任命一個管理職務,有了職務、權力后,他似乎就成了一個管理者,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前文我們已經談過管理者需要預設自己是弱勢的,因為管理者要注重對外界的貢獻,要去整合自己不知道的領域的人才,這樣才能產生價值,所以管理的特點是“權不夠大,也要管用”。若一個人有足以決定別人生死和操控別人意識的權力,他就不需要學管理了;只有權力不夠大,管理者意識到自己是弱勢的,才需要學習管理,也才能學好管理。
管理者需要根據目的來尋找方案。如果說技術人員的邏輯是“結論就是目的”,那么管理者的邏輯就應該是“結論是為了目的”。一個善于批判,喜歡批判現實、挑戰權威、標新立異的人在科技領域是適合的,甚至是優秀的,但這樣的人在政治領域和管理領域常常會碰得“頭破血流”。因此,一個杰出的科學家被任命為行政官員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同樣,一個在平時能夠勝任工作的醫務人員或行政官員,在抗疫期間未必表現得出色,因為在這兩個時期的背景下,為處理好平衡關系所要面臨的要素是完全不一樣的。
管理的認知方法或邏輯方法包含了三個要素。
第一個是怎么去抓住主要矛盾。管理是一種有殘缺的美,因為管理者總是面臨資源不足、利益立場不一樣等矛盾,在工作時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勞永逸和十全十美,他們只能動態地解決主要矛盾,一個矛盾解決后又會產生新的矛盾。所以在管理者的邏輯方法中首先要有一個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
第二個是要在恰當的時機來解決這個矛盾。管理者在錯誤的時間即使做了正確的事情也是錯誤的,這樣的管理效果也會很差。把握時機能夠幫助弱勢的管理者解決問題?!度嫛分杏幸挥嫿小皹渖祥_花”,里面的解說詞是“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這對弱勢的管理者來說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如果管理者過于高瞻遠矚,發現和解決矛盾的時間太過超前,矛盾還沒有引起別人的重視,勢差還沒有形成,解決起來就很困難,因為人們會覺得解決這個矛盾不重要。如果管理者發現矛盾的時間太晚也會出現問題,因為損失已經產生,解決起來不但費勁而且達不到很好的效果?,F在,社會上有種提法叫“問題導向”,如果我們在工作中堅持“問題導向”,出現問題后,再解決,就晚了。我們應該以“矛盾”為導向。矛盾引導好了,問題就不會發生,問題是矛盾沒有處理好而造成的不良結果。
第三個是解決矛盾的策略。管理者不能完全用“胡蘿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因為管理者沒有足夠的權力去命令客戶、供應商,管理者甚至沒有足夠的權威去引導自己的部下。將“胡蘿卜加大棒”作為主要手段的管理者不是真正的管理者。
矛盾、時機和策略這三者構成了管理者邏輯方法的主要部分,我們稱它為“太極邏輯”。明朝的王宗岳寫了一篇短文叫《太極拳論》,據說“太極拳”一詞就出自這篇短文。他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碧珮O是“動靜之機”,也就是采取行動的最佳時機。無極是一個和諧的狀態,當無極分化成陰陽兩極進入兩儀階段時,表明矛盾已經激化,也就很難去解決了。在和諧狀態下,人們不會重視矛盾,也不會去解決矛盾,過于高瞻遠矚的人往往曲高和寡。人們常說要采取“問題導向”,其實把問題作為管理的依據已經晚了,管理應該走在問題的前面。問題是從矛盾演化而來的,這個演變過程會有一個最省力、最恰當的解決時機,這就是太極階段,也是以弱勝強、因勢利導的最佳階段。
太極邏輯有三個要素(見圖3):第一個是陰陽,它要求管理者利用動態系統所面臨的對立統一關系來抓住主要矛盾;第二個是太極,它解決的是找準解決矛盾的最佳時機的問題;第三個是中庸,即找到解決矛盾的策略。中庸策略的核心是置換,是在不同的時空范圍內、不同維度上的交換,這是弱者解決矛盾的方法。陰陽、太極和中庸構成了太極邏輯的三個支柱,可作為弱勢的管理者的邏輯方法。本書后續會逐步講解這種邏輯方法的本質,以及如何活用以解決項目管理中的各種矛盾。

圖3 太極邏輯的構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