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背負了誰的傷:在原生家庭的關系中療愈代際創(chuàng)傷
- (馬來)馮以量
- 1258字
- 2023-07-19 18:18:49
前言 你背負了誰的傷
在親子關系里,有不少成年孩子難免會背負著父母從上一代傳下來的代際傷害。
這些愿意背負著父母一切喜怒哀樂的成年孩子,有人說他們體貼,有人說他們太過愛父母。也有人批評他們不懂得愛自己,調侃他們或許是受傷的程度不夠嚴重,不然為何要持續(xù)犧牲自己,去承擔遺留的代際傷害。
我記得有一位求助人曾經告訴過我:“其實我不是別人所說的那么善良、體貼,或心里有很多的愛。其實都不是。我只是認定了我的父母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家人而已。”
我想,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認知,所以他們才選擇“背著”他們的父母。僅此而已。我們不需要美化這個舉動,也不需要丑化這個舉動。
與其“背著”父母,不如陪著父母
每當我看見成年孩子背負著父母的生命,而犧牲了自己的生活時,總會心疼。這些成年孩子背著父母,試問誰來背著他呢?
對于不屬于自己卻屬于父母的代際痛苦,我想提供另一個概念給你:與其背著父母,不如陪著父母。
背著父母,那是一上一下的位置,代表有階層之分的關系;
陪著父母,那是一左一右的位置,代表平等的關系。
背著父母,是我們要為他們的喜怒哀樂負責;
陪著父母,是我們要尊重他們擁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可是有我在陪著。
背著父母,只要發(fā)生任何事情導致他們難過(或生氣),那都是我的錯;
陪著父母,只要發(fā)生任何事情導致他們難過(或生氣),那或許不是我的錯,但是,我愿意在旁陪著他們去面對負面情緒。
背著父母,想要拯救父母,但最后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雙方都成為被對方埋怨的受害者;
陪著父母,接受自己的能力有限,也允許父母的能力有限,清楚自己無法永遠拯救父母,因為我不是父母的父母。
背著父母,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是零界限的,和他們成了“連體嬰”;
陪著父母,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是有界限的,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
當你背著父母時,往后的日子,你會渴望自己的孩子用同樣的方式來背著你;
當你陪著父母時,往后的日子,你會期許自己的孩子用同樣的方式來陪著你。
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
要是有時候父母真的需要你背著,可以,沒有問題,那就請在你有能力的時候,背著他們走一段路吧。
可是不能讓父母誤以為他們可以時時刻刻依賴你、操控你,而因此成為習慣。就像有些成年父母背負著自己那成年兒女的生活那樣,其實沒有誰該背負著另外一個人而活著。
要是有時候父母不再需要你背著,那就放下吧。繼續(xù)站在父母的身邊,你可以陪著他們,給你自己自由,也是給父母自由。
如果你覺得背了父母這么多年,就這樣放下他們太殘忍了,你辦不到。沒有關系,請你不要自責,也不要覺得被我的文章道德綁架了。
背著父母,或陪著父母,都是種選擇,都被允許。
只要清楚地知道我們愿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那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然而,至少我想,或許未來有那么一天,當你的孩子成年后想要背著你,你可以選擇說:“孩子,不用,爸爸(媽媽)自己會走路。”
要是你能做到,就是從家庭的代際傷害里釋放了自己,也釋放了下一代。你的孩子們會很感謝你的。
這是一本簡單的書,說著一個不簡單的愿望:“但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原生家庭的代際傷害里,看見自己、療愈自己、重塑自己。”
故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