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鵲山腳下說書人
- 我本紅塵客,人間覓仙緣
- 打緊
- 2370字
- 2023-07-23 08:08:00
說書人怔怔看著狼藉一片的荒山。
“道長呢?老烏鵲呢?”
“師父,哪里有什么道長,烏鵲倒是有不少,都死了啊。”
“發生了什么?”
“您老人家哭的悲切,昏死過去,嚇死我了。”
“原來……是大夢一場?”
在童兒攙扶下站起身來,說書人渾身一震?
不遠處,一朵鮮艷的花兒迎風開放,給灰敗的山間帶來一抹生的色彩。
“道是天地無情,其實……人間有情啊!”
老說書人喃喃自語。
而后朝著那朵小花拜了拜,再起身時,面上已無悲痛之色。
“回去吧。”
“不看了?”
“看過了。”
“哦,師父,徒兒愚鈍,沒學到東西。”
“只是機緣未到罷了。”
“哦,師父,什么是機緣?”
“機會和緣分,師父可以給你機會,緣分這東西,卻在個人修行。”
“師父,徒兒不想出家。”
頭上挨了一個不疼的暴栗子。
“你想出家,師父還舍不得,指望你繼承師父的衣缽。”
“師父,您肯讓徒兒說書啦?”
“說書之前,師父先帶你去個地方。”
“什么地方?”
……
一老一小兩個背影,深一腳淺一腳的下山。
鵲山荒蕪,一片狼藉,卻有了一朵小花,正在開放。
“一生狼藉,說書無數,卻總也找不到問題所在,如今明了,師父不能讓你再困頓下去了。”
“師父說的是什么?”
“說書,育人。”
“師父。”
“嗯?”
“說書就是說書,很多東西都是假的,人們愛聽,和育人有什么關系?”
師父哈哈大笑,沒有解釋。
卻想起了老烏鵲和那道長的對話。
有教無類。
懂得多了,自然就知道如何在這個天地間生存下去。
懂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碰不得。
懂得多了,自然就知道趨吉避禍,烏鵲王國也不會被天宮抹去。
那些初得靈智的烏鵲,如果上過私塾,讀過圣賢書,不說全都知禮儀而不為惡,卻總有旁邊人會阻止,會勸說。
同類之間的征伐有助于成長,異類間的征伐,卻只能帶來毀滅。
這是上天教給人的道理,只是這道理,血淋淋的。
為何不從一開始便向善而引呢?
山下的私塾或許教不出登科狀元,卻能教出知禮儀,懂謙遜的君子。
這是道長要說給老烏鵲的道理。
只是不知道,那朵花,是道長言出有法,還是老烏鵲頓悟所致,又或者是上蒼留給鵲山的一枚種子。
鵲山腳下,發生了一件有趣兒的事,人們談的津津樂道,比那些妖魔鬼怪的傳說,更能吸引人的耳朵。
說了一輩子書的老說書人不說書了,帶著自己的徒兒,和一堆啟蒙的孩子學蒙學。
坐在小板凳上,搖頭晃腦,背著圣人之訓,畫風之古怪,引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圍觀。
每有問及原因的時候,老說書人總是笑著說上一聲。
“鵲兒和道長教的道理。”
哪里有什么鵲兒和道長,都說是老說書人說了一輩子的妖魔鬼怪,晚年不詳。
被書里的妖魔鬼怪纏身啦。
唯有圣人之訓才能救贖。
直到有一天,私塾外面的大柳樹上,來了一只五彩斑斕的烏鵲,靜靜地站在樹上,隨風而動。
一天兩天,漸覺驚奇,再看向老說書人的目光就變得不同了。
又到一天,老說書人來到私塾后,對著老柳樹上的烏鵲盈盈一拜,那老烏鵲也點了點頭,回了個禮,眾人才猛地驚為天人。
差點把老私塾先生嚇得連滾帶爬。
于是世人不斷央求,老說書人推諉不過,撐案開扇,撫尺一開驚四方。
“且說那鵲兒山上的鵲兒國,惹怒天宮降雷禍。”
眾人無不拍案叫絕,聽的驚呼四起,卻又漸漸地目瞪口呆,臉上的表情也變得精彩絕倫。
“所以說,無知的力量是可怕的,帶來的短暫耀武揚威,最終也只能引來禍水,那老烏鵲悔不當初,望著滿山的鵲兒尸體,滿是茫然,直到一位帶著狐兒的年輕道長出現……”
“帶著狐兒的年輕道長?”
走蛟鎮的村民驚呼一聲。
“我見過的,我見過的。”
卻哪里有人會信,甚至大多都沒聽到,目不轉睛,連呼吸都停止了。
老說書人卻停了下來,急得眾人抓耳撓腮,不斷催促。
“你猜怎么著?”
“我猜你老母親下雞卵,趕緊的,吊人胃口。”
眾人哈哈大笑。
老說書人也不理這潑皮,笑了笑,折扇一休,唱道:“道長讓那鵲兒上學堂,上學堂……”
“什么啊!”
“掃興。”
“那道長沒有降個天雷把老烏鵲劈了?”
“你這潑皮快住口,真有鵲兒念私塾。”
“竟……竟真有此事,你莫嚇我。”
“不信你自己看?”
撲棱棱,老柳樹上的烏鵲飛走了。
哪里有什么烏鵲上學堂了。
說書人也知道自己位低言輕,僅憑幾個故事就起到教育人的效果,那是扯淡。
可總歸能在傳誦之中,給人們不經意間留下個勸學的種子。
不遠處,小狐貍趴在窗戶邊上,開心的扭過頭來。
“道長,說到九月了。”
“好像是提了一句。”
“那也有九月。”
“是。”
“九月成故事了?”
“九月本來就是故事。”
“九月也想念學。”
“九月不用。”
“為什么?”
“九月想學什么,在下可以教你。”
“那……那……”
“想學什么?”
“道長會什么?”
“五行法術比較在行。”
“不學這個。”
“為什么?”
“九月又不打架。”
“在理,那……風水數術?”
“干什么的?”
“堪輿推斷,知過去,曉未來。”
“不學這個。”
“為什么?”
“九月本就知過去,也曉未來。”
“為何會曉未來?”
“未來要自己去爭取,我娘說的。”
“九月的娘很聰明。”
“九月也聰明。”
“嗯。”
“還有什么?”
“詩書禮易,仁義智信。”
“干什么的?”
“這個就厲害了,能知人間理,能成千古文,能育天下人,能開太平世。”
“不學不學。”
“又是為何?”
“太多。”
楚修緣笑笑,站起身來看向哄哄鬧鬧的說書場,問道:“那……九月想學什么?”
“怎么樣才能像道長一樣?”
“恐怕很難,為什么要像在下?”
“你很厲害。”
“如何厲害?”
“老黃聽你的,山君聽你的,南關娘娘聽你的,河伯聽你的,老鵲兒也聽你的……九月也想聽你的,你很厲害。”
楚修緣卻搖了搖頭。
“老黃有信,知道自己是個什么,山君有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南關娘娘有心,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河伯有情,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老鵲兒有悔,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九月呢?”
“九月……九月就想跟著道長。”
“為什么?”
“道長不但很厲害,還很有趣。”
“只是這樣?”
九月想了想。
“不止的。”
“還怎樣?”
九月又想了想。
“道長……道長……”
“瀚州府陳老官人賞銀兩錠。”
一個聲音忽然響起,蓋過了周遭嘈雜。
而后便是一陣喧嘩,驚嘆連連,艷羨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