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下令誅殺令尹子上后,朝野震動,各位大臣都明白,是太子在國君面前說了壞話。當初楚成王年紀尚輕時,就想立商臣為太子,征詢子上(名斗勃)的意見,子上說:“國君您的年齡還不老,身體康健,而且后宮受到國君寵愛的妻妾也有很多,如果過早立太子,以后要想更換就容易產生禍亂。楚國立太子,常常選擇年輕的。而且商臣這個人,眼睛像胡蜂,聲音像豺狼,是一個殘忍的人,不可立為太子。”楚成王沒有聽子上的話,覺得商臣是自己的長子,立太子就應該立長子,于是立商臣為太子。太子商臣知道了這件事后,懷恨在心,借令尹子讓撤兵這件事,誣陷子讓收受了晉國的賄賂而退兵,楚成王一氣之下,下令殺了子讓。
與子讓一同撤兵回到都城的成大心,是城濮之戰后自縊謝罪的令尹成得臣的兒子,他跑去謁見楚成王說:“給令尹出主意的是臣,撤軍也是臣的主意,如果要懲罰,也應該懲罰臣,令尹并沒有收取晉軍的賄賂啊!”成王聽后,覺得自己草率了,有些后悔,他明白了太子商臣是在報復子上,于是萌發了廢掉太子商臣、另立王子職為太子的想法。
楚成王身邊布滿了太子商臣的眼線,很快把國君要另立太子的消息告知了商臣,商臣問他的老師潘崇:“此消息不知是否確切,如何才能弄清楚是否確有其事呢?”
潘崇告訴太子商臣:“太子的姑姑,江國國君夫人江羋來楚國省親,國君與他的這位妹妹關系很好,無話不談,太子可宴請江羋夫人,并在席間不恭敬,惹怒她,看她在一氣之下會說什么。”商臣覺得這個主意好,值得一試,便盛情款待姑姑江羋夫人,在席間故意裝作沒聽見姑姑講話,怠慢了江羋夫人,夫人大怒,憤然起身而走,邊走邊說:“呸!你算什么東西,如此無禮!難怪國君要殺了你,立王子職為太子呢!”
這下商臣確信了,問太傅潘崇怎么辦?
潘崇問:“太子能屈尊于王子職之下嗎?”
商臣說:“不能。”
潘崇又問:“太子能逃亡到別的國家嗎?”
商臣決然地說:“絕不逃亡。”
潘崇說:“那就只剩下一條路了,太子能做大事嗎?”
所謂的“做大事”,就是殺掉國君,自立為君。
商臣也決然地回答:“能。”
文公元年十月十八日,太子商臣率領自己宮中的衛隊包圍了楚成王的宮殿,商臣帶兵進入宮殿,二話不說,上去就要殺成王,成王說:“寡人死前想吃熊掌。”商臣冷笑一聲說:“你就別拖延時間了,沒有人來救你。”楚成王無奈,懸梁自縊而死。商臣自立為楚王,史稱楚穆王。楚穆王給成王先定下謚號為“靈”,這是貶損之意,意思是“亂而不損”,但成王就是不瞑目;太傅潘崇只好擬了個謚號“成”,意思是“安民立政”,成王才閉上了眼睛。楚穆王將自己做太子時宮殿內所有的財物仆從和妾室全都賞給了太傅潘崇,任命潘崇為太師(職掌輔佐訓導國君)兼任環列之尹(職掌宮廷警衛)。
這位楚成王當年殺兄奪得國君之位,如今卻落得個被親生兒子逼死的下場,這是上天給的報應。他在位四十五年,曾率楚軍在泓水之戰擊敗宋國,勢力擴大至中原,但最后還是讓兒子逼死了。
文公二年開春,晉襄公派出一枝軍隊來到魯國邊境,晉國使節到了曲阜,魯文公在大殿接待了他,臧文仲、東門襄仲、公孫敖、叔孫得臣等人陪同,公孫敖對晉國使節說:“去年秋天,我在戚城拜見了晉侯,轉達了敝國國君對晉侯的致意,魯國愿意與晉國盟好,尊晉國為霸主,不知為何晉軍前來攻打魯國?”
晉國使節回答:“諸侯國與霸主會盟,當由國君親臨,穆伯為魯卿,不能代替魯侯。且魯國既尊晉國為霸主,為何國君不去晉國朝覲呢?魯國先君曾前往晉國參與會盟,朝見晉君;晉國因衛侯不朝覲晉國而討伐,當然也要討伐同樣不朝覲的魯國。”
文公即位初年,魯國朝政還是由叔父公孫敖、東門襄仲掌控,他們都是將已經決定好的事項,再奏明國君文公,得到允準后施行。文公親自指派的事項,一般都會派同輩的堂兄弟叔孫得臣去辦。臧文仲年紀大了,他總是出入文公的書房,出謀劃策,出訪遠行的差事他已經無法親歷親為了。文公元年秋天的戚城會晤,不是文公不想去,臧文仲已經告訴他,此行應由國君親往,或者國君應前往晉國朝覲,但是公孫敖執意要自己前去拜會晉侯,然后訪問齊國,魯文公礙于叔父的情面,無法當面駁回,所以文公沒有親自前往。
公孫敖等人看到晉國陳兵魯國邊境,只好告知晉國使節,去年秋天國君身體有恙,現在已經恢復,可以前往晉國朝覲。于是魯文公一行人與晉國使節一起,從曲阜出發,前往晉國都城絳城訪問,朝覲晉襄公。文公三月出發,四月初到達晉都絳城,覲見了晉襄公,四月十三日,晉襄公派上卿陽處父與魯文公會盟。陪同的魯國大夫私下說:“這是魯國的恥辱!魯國國君千里迢迢來到晉國朝見霸主,晉侯卻只派一名上卿與魯國國君會盟,也太無禮了!”
文公二年六月,晉國討伐衛國的戰爭還沒有結束,衛國派出孔達率軍攻打晉國,晉軍則在攻占衛國戚城后繼續向衛都帝丘進發。晉國派司空士縠在鄭國的垂隴城會合諸侯要組成聯軍討伐衛國,魯文公還在晉國都城,公孫敖代表魯國參加了會盟。會盟期間,陳共公出面替衛國求和,衛國只好交出了大夫孔達,向晉國解釋說是孔達自作主張攻打晉國,衛國愿將孔達交予晉國處置,請晉國不要組成諸侯聯軍攻打衛國。
晉國與衛國的這一段戰事,暫時告一段落。晉襄公的目標是繼續做中原諸侯霸主,通過討伐衛國、迫使魯侯朝覲晉國來建立自己的威信。同時,晉襄公在崤山之戰大勝秦國軍隊后,又在魯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親自率軍與秦軍在彭衙大戰取勝,同年冬天,再次聯合宋、陳、鄭國組成聯軍,再次打敗秦國軍隊,并占領了秦國的彭衙城和汪邑。
應該說晉襄公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晉襄公即位后,西戰秦國,東討衛、魯,以晉國的實力說話,讓各諸侯國繼續擁戴晉國為中原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