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6年正月,魯文公即位。魯文公名叫姬興,母親是齊桓公之女聲姜。聲姜在魯僖公九年嫁到魯國成為國君夫人,僖公在位三十三年去世,太子興即位時年齡大約為二十三歲。
魯文公一即位,就在四月份為父君僖公舉行了葬禮。諸侯五月而葬,魯僖公的葬禮比周禮的規定,晚了兩個月,主要是因為僖公在臘月去世,魯國王室都在為僖公守喪,正月還舉行了新任國君魯文公的即位典禮,忙不過來了,所以把魯僖公的葬禮推遲了兩個月。周襄王對魯僖公的去世也很悲痛惋惜,這位魯侯曾在踐土和溫城朝見周王,給襄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派出周朝內史叔服代表天子前往魯國都城曲阜參加了魯僖公的葬禮。
孟孫氏宗主公孫敖聽說周內史叔服擅長給人看相,就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前去拜訪叔服,請他給自己的兩個兒子看一下命運如何。公孫敖的大兒子孟文伯,名谷,后來在魯國擔任了司空;二兒子孟惠叔,名難,是孟文伯同父異母的弟弟,后來也擔任過司空。內史叔服端詳了兩位公子之后,單獨對公孫敖說:“穆伯(公孫敖的字),您的長子谷下頜豐滿,他將成為您的繼承人,擔任孟孫氏宗主,后代必定枝繁葉茂;您的二兒子難恭順孝悌,他會好好地安葬您的?!比思抑艹瘍仁肥宸莵斫o魯僖公送葬的,這公孫敖在這個時候,還惦記著請叔服給自己的兒子看相,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公孫敖這個人不遵禮數,行事做人不靠譜。
周襄王除了派出內史叔服參加了魯僖公的葬禮,還很快又派出了大夫毛伯來到曲阜,賜命魯文公繼任魯國國君,爵位為侯爵。周王室與魯國的緊密聯系確實非同一般,魯文公為表示感謝,也派出了叔孫氏宗主、自己的堂兄弟叔孫得臣代表自己,攜上厚禮隨周大夫毛伯前往京師洛邑拜謝周天子的賜命之恩。
魯文公剛即位,諸般朝政還不能得心應手,還是要依靠父君僖公為他布下的輔政班底。朝中重臣主要有叔父東門襄仲、上卿臧文仲及三桓,此時三桓之中,主要以孟孫氏宗主公孫敖和叔孫氏宗主叔孫得臣為主,季孫氏宗主季文子力量單薄,還不足以參與政務。平時魯文公在燕寢的書房打理政事,只有重要朝會、接見外國來使才在大殿舉行。平時進出文公書房最多的,其實是臧文仲。魯僖公在位之時,一直讓臧文仲作太子興的老師,教導他學習《周禮》、《尚書》等各種典籍和各國的國書,雖然沒有正式任命臧文仲為太傅,但僖公最信任的也是最有經驗的臣子就是臧文仲,而且他正直忠君,讓他給太子作老師,僖公很放心,因為臧文仲是臣子,不是魯國公室,與國君家族沒有血緣關系,會輔佐太子以國家社稷為念;僖公是不會讓自己的弟弟東門襄仲或者三桓中的任何一桓去教導太子的,因為他們幾個都是魯國公室,會影響太子的思想,容易把太子帶歪了,況且他們幾個也沒有那個水平。
臧文仲對僖公是非常忠誠和尊崇的。在僖公去世后,他不但兢兢業業輔佐文公,還授意宗伯(魯國負責祭祀禮儀的朝官)夏父弗忌,在文公二年八月宗廟祭祀時,將僖公的神主牌位排在了閔公的前面,改變了魯國國君神主排位順序,稱為“逆祀”。宗伯夏父弗忌在祭祀儀式上說:“臣夢見新鬼大、舊鬼小。祭祀應先大后小才順;將圣賢之君牌位升位于前才是明智。順序和明智,才是合于禮儀的。”雖然這一做法遭到朝中多人的反對,但是臧文仲作為上卿和國君的老師,并不加以阻止,因為他心中裝著對僖公的懷念和崇敬。
孔子曾評價臧文仲說:“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智者三。下展禽,置六關,妾織蒲,三不仁也。作虛器,縱逆祀,祀爰居,三不智也?!币馑际钦f,臧文仲有三個不仁義的行為:第一是讓賢者柳下惠屈居低級官職,壓制賢能;第二是設置關卡,向行人征稅;第三是臧家的妾室織蒲席販賣,與民爭利。他還有三個不明智的行為;第一是臧家私養大龜,把此龜作為世代守護的寶物,并建筑精美房舍安置它;第二是縱容宗伯夏父弗忌的逆祀之舉;第三是祭祀海鳥爰居,有一只大海鳥名叫爰居,落在曲阜的東門外三日,臧文仲下令曲阜城中的民眾祭祀它,柳下惠說:“今海鳥至,己不知而祀之,以為國典,難以為仁且知矣。”。其實這所謂的三不仁三不智中,都沒什么大不了的。壓制柳下惠理由充分,因為展禽(柳下惠)年事已高;置六關為國收稅無可厚非;讓妾室編織蒲席販賣,補貼家用,證明臧文仲為官清廉。家中豢養大龜,命國人祭祀海鳥,都無所謂是否明智。只有支持宗伯將僖公的神主牌位升至閔公之前這一點,還算有些道理,但逆祀是有歷史先例的,臧文仲心中對僖公的崇敬之情顯露無疑。
晉文公的晚年,諸侯紛紛前往晉國朝覲,衛成公差一點被晉文公鴆殺,他肯定就不去朝見晉文公了,能回到衛國繼續做國君已經是九死一生了,還敢去晉國送死嗎?他還派出衛卿孔達侵襲鄭國,攻打鄭國的綿邑、訾婁和匡邑。晉襄公在父君晉文公的小祥祭典(去世周年祭)后,出兵討伐衛國,并派出使節通報諸侯。晉國軍隊到達了南陽,從此地渡河,向衛國進發。南陽地區緊鄰周王畿,中軍統帥先且居對晉襄公說:“晉國因為衛國不朝覲晉國而討伐它,我們經過周王畿而不去朝見則是在仿效錯誤做法,這樣于晉國不利。臣請國君您前去朝覲周天子,臣率兵馬伐衛。”晉襄公采納了先且居的建議,前往溫城朝見了周襄王。先且居和副帥胥臣帶兵攻打衛國,五月初一日,晉國軍隊包圍了戚城。圍攻一個月后,六月初八日,戚城被晉軍攻破,擒獲了戚城的食邑大夫孫昭子。
衛國丟失了戚城,就派使臣通告了陳國,陳國與衛國的戚城距離較近,而且陳國剛與楚國媾和,與晉國不是同盟,衛成公遣使請求陳國出兵救援戚城,陳共公本來就夾在晉、楚之間為難,怎么可能愿意淌這趟渾水?他給衛國使節出主意說:“寡人覺得,貴使可以回去告訴衛侯,衛國也可以出兵攻打晉國呀,晉國軍隊一定會返回救援的,戚城不就有救了嗎?衛國攻打晉國,做出了強硬的姿態,寡人再出面與晉國斡旋,為晉國和衛國調解講和?!毙l國使臣將陳共公的主意回報了衛成公,此時衛成公也不多想了,他本來還想請求老交情魯國幫忙,但魯僖公已經去世了,新任魯侯尚且年輕,與衛侯也沒有會盟,應該是指望不上了,于是衛成公派出上卿孔達率領衛國軍隊,強勢出擊,攻打晉國。陳侯出的這個餿主意,自己躲了,卻讓衛國以卵擊石,也真夠缺德的。衛成公如此治國,讓別國給自己出主意,也是一大奇葩。
文公元年秋天,晉襄公親臨戚城,劃定與衛國的疆界,魯國的孟孫氏宗主公孫敖前往戚城拜見了晉侯,代表魯國向晉國致意。晉襄公心中不快,問公孫敖:“魯侯為何沒有親自前來?”公孫敖恭敬地回答道:“敝國國君剛即位不久,又忙于安葬先君,勞累成疾,故派臣前來朝見。臣回到魯國,一定向敝國國君稟告,待他身體康復后,前往晉國朝見君王?!?
公孫敖在戚城拜見晉襄公后,又馬不停蹄前往了齊國訪問。國君魯文公新即位,國家公卿出國訪問,與鄰國重溫友好,十分必要。公孫敖在臨淄拜見齊昭公時,特意提到先君僖公曾向齊國求娶公室女,并命繼任國君向齊國表達欲與齊國再續姻親之意,魯國桓公、莊公、僖公都曾娶齊國公室之女為國君夫人,與齊國有甥舅之親,拜請齊侯允準。齊昭公熱情款待了公孫敖,并請公孫敖回國后稟告魯侯,齊國愿意與魯國再結姻親,相約次年魯國前往齊國納幣定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