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性學三論

第一章 性變態

在生物學中,人們常以“性本能”這一名詞來表述人類或動物對性的需求。我們認為,性行為和人們感到饑餓時尋找食物的行為具有極大的相似性,都是人的本能需求。可是,在我們的詞匯語言中,很難找到貼合實際的詞語來表達,這種類似饑餓時候覓食的性行為,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借用力比多或性力來代指這一行為。

人們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性行為的實質,大多數人認為,性行為是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到青春期后,隨著生理功能的成熟才漸漸出現的,而童年時代是根本不存在也無須考慮的。人們認為,這種性行為只存在于異性之間,由于相互吸引而產生的高于一切的力量中,最終意圖在于實現兩性的交合,至少是性行為的交媾。可是,很多的現實讓我們不得不相信,這種大多數人所認為的真理已經遠遠脫離了事實的本質。我們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些想法漏洞百出,都是錯誤和偏見,由此而得出的結論必定是魯莽和不審慎的。

為了進一步科學研究和探討,我們要先定義性對象和性目的這兩個名詞,所謂“性對象”就是對其發出性的誘惑力的人物;而“性目的”則是指性沖動想盡力追求并得到的東西。現在,我們所進行的研究是非常具有探討價值的,其重點在于理清各種與性對象和性目的有關的變態現象,與這些變態現象和正常現象之間的關系。


第一節 “性對象”的變異

古代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表現了大多數人對性行為的觀點和認識。這個故事傳說,在遠古,人都是單性的,后來才分成了男人和女人兩個個體,男女之間相互吸引,相互尋找,經過種種艱難曲折,男女走在一起重新融合。這個傳說表達的內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深入人的心靈,因此,一旦聽說有些男人的性對象不是女人,而是和他一樣的男人;或者聽說有些女人不喜歡男人而希望和女人相守一生一般人會感到十分詫異、十分不解。因這是對長久以來存在理念的行為的顛覆。我們把同性之間相愛慕的人叫作“同性戀者”。為了科學研究的嚴謹,我們還把這種人叫作“性顛倒者”,把這種現象叫作“性顛倒”。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人是性顛倒者,我無法估算,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數目絕對不會是個小數。

一、性顛倒

所謂性顛倒即性對象的顛倒,簡稱同性戀。

(一)性顛倒者的行為種類

我們根據性顛倒者的具體表現,大致將其行為分為三種不同的種類:

1.完全性顛倒者。同性是這類人自始至終追求的性對象,任何時候他們都對異性沒有任何性方面的欲望和渴求。對待性行為相關的事情,異性對他們來說是毫無需要的,甚至有些厭煩。伴隨著這種厭煩情緒,他們就不會像正常男女那樣進行兩性之間的性活動,即使勉強進行性交,他們也不認為這有何快感和興奮的感覺。

2.兩棲性顛倒者。他們是雙性戀者,性心理上屬于半陰半陽。他們的性對象是兩者均可,男性可以找男性,也可以找女性;女性可以找女性,也可以找男性,這種性顛倒者無明顯的確定特征。

3.偶爾性顛倒者。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尤其是當正常的性對象不在身邊,個人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他們也可以通過模仿將同性人作為性對象,聊以慰藉。

這些不同于常人的性行為,即使都是性顛倒者,他們也各自有著不同的觀點。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正當和應得的個人權利,就像正常人要滿足自己的原始欲望一樣,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什么可以爭議的地方。而有的人并不認為這是一種正常行為,他們知道這是病態的,可是總是不由自主,他們也千方百計地去糾正自己這種性顛倒行為。其實,我們進行精神分析治療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面對性顛倒行為有沒有克服和掙扎的心理傾向。

還有一些差異則表現在發病時間上。有些人,在他記事之前就出現了性顛倒癥狀,而有些人則在青春期前后才會出現一段(通過實驗,專家已發現,一些患者自己認為的性顛倒出現的時間常常是不確切的,原因是患者的記憶往往壓抑他早年對異性的認識和感受。通過精神分析法對性顛倒者進行分析,這種看法已經得以證實,通過這種方法,專家要從患者小時候遺忘的東西中,重新尋找到各種事實來填充其本身的記憶缺失)。性顛倒出現后可能終身就這樣,也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只作為人體正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片段。還有一些人則是反復搖擺于正常的性對象與異常的性對象之間,不時更換。除此之外,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些患者由于和正常性對象結合后產生了一種糟糕的經驗,所以開始尋找異常的性對象,從而患上性顛倒癥。

一般來說,以上種種不同的性顛倒類型之間并沒有什么關聯。當然,非常極端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這種性顛倒者往往沉湎于自己的世界中,認為自己的狀態很正常,他的性顛倒狀態一直存在于他的生命當中。

但有很多專家常常喜歡夸大不同性顛倒者之間的差異,而對他們的共同之處忽略不計,不將這些性顛倒者歸為一大類,由此得出他個人對性顛倒的一己之見。其實,不論研究專家如何對這些現象進行分類,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處于兩個極端的人還是少數的,處于中間的人是占絕大多數的,所以,分類過細,或者說過于強調他們之間的差別,那么將會對這類問題的繼續深入研究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二)顛倒現象的緣由

說到性顛倒現象的緣由,很多人可能會不假思索地認為,這是先天性心理變質的表現。乍一看,這種想法和下面的事實貌似恰相符合,因為醫生們是在那些患有心理病的人身上,或者具有這種病癥征兆的人身上發現性顛倒現象的。可是,這種想法中有兩種因素我們需分別加以考證,一是先天性,另外一個則是退化。

(三)先天性

我們通過第一類完全性顛倒者這種最極端的個例,可以猜測性顛倒是先天的。當事人自己也承認,他一生中的性行為都是和同性進行的,從來沒有和異性有過性行為,這是性顛倒是先天性的唯一佐證。可實際情況是,另外兩類,尤其是偶爾性顛倒者,和認為性顛倒是先天性的這種假設無法契合。假如繼續堅持先天性的說法,只能導致將絕對的性顛倒者和其他性顛倒者分開,如果這樣的話,性顛倒這一概念就不能繼續統一。所以,部分性顛倒者可以說是先天的,而其他的性顛倒者應該是另有原因的。

還有一些人反對“先天性”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性顛倒是后天學習習慣或者傾向不正常的一種性行為,他們提出以下三種理由:

1.我們在許多性顛倒者,包括完全性顛倒者身上可以得知,他們在幼年曾受到過某種震撼,給他們留下了強烈的性印象,從而導致一種永久性的影響,即同性戀傾向。

2.別的例子則都是由于受到某種激勵性的或者壓制性的影響力而導致的。這些影響強化或更加固定性顛倒現象,并且這些影響是在童年及以后,例如長期和同性長者同居相處、戰爭或者服刑時期和同性朋友相處、害怕和異性性交存在危險性、長期單身獨居或性功能低弱等原因。

3.對于先天性的性顛倒,即使采用催眠性聯想也不能根治性顛倒癥狀。這種方法僅對后天性顛倒起作用,對于先天性性顛倒毫無用處。

所以,他們認為存在先天性性顛倒的認識是不正確的,至少是值得懷疑和重新商榷的。

我們對此并不贊同,反駁理由如下:假如我們更加細致地檢查這些所謂的先天性性顛倒者,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他們認為兒童早期的某一次經驗決定了他原欲的發展方向。艾里斯曾經說過,我們可以用特殊的手段重新召喚出僅靠他自己已不能回憶的經驗。在上面這位專家看來,所謂的性顛倒,是在人生過程當中,由于外在環境刺激而造成的一種司空見慣的性行為變異。

上面的看法看似理據充分,實際上卻經不起推敲。因為有很多在幼年時也曾有受過誘奸、相互手淫等性活動影響的人,后來并未因此而變成性顛倒者。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不論先天因素,還是后天習得影響,都不能單獨解釋清楚性顛倒這一現象。

(四)退化現象

對于“退化”這個詞的使用,人們曾提出各種理由來反對,當然這些理由也用來反對這個詞在其他領域的濫用。在過去,人們總是傾向于將那些創傷性和感染性疾病之外的病癥的原因統統歸為“退化”。在瑪格南(Magenan)對“退化”現象的分類中,即使最高級的心智能力也有可能瀕臨“退化”的境地,由此,“退化”這個詞已經喪失了它特定的意義和用法。在我看來,下面兩種情況著實是不應該用“退化”現象來定義的:1.假如其中不是很多地方顯而易見地違反了正常狀態;2.假如沒有損害到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能力。有關“退化”的診斷,多數情況下其實沒什么實際的價值,所以不應輕易施行。莫比尤斯(Moebius)對這一點曾發表過這樣的看法:“從全局情況來說,診斷為‘退化’現象其實是毫無實際用處的。”

通過以下事實我們可以證實,如果按以上標準來衡量,性顛倒者一定就是“退化”者的論斷是有失公允的。

1.有性顛倒現象的患者在其他方面往往和正常人毫無差別。

2.性顛倒現象并不總是發生在人們想當然地認為的心智有損的人身上,相反,它常發生于心智高水平,而且智力和道德修養也極高的人身上。盤古論今,我們發現,患有性顛倒癥并且是絕對性顛倒癥的人,常常是權高位重、威望極高的人。

3.如果我們置身于一個更廣闊的范圍或者角度,跳出個人醫療患者方面的經驗來看的話,我們可能會得到兩種結果,這能糾正我們認為性顛倒是一種“退化”癥狀。這兩件事實是:(1)通過歷史,我們發現,在一些文明古國,并且是在其文化發展的高峰時期,常常會出現性顛倒現象,并被賦予極高的意義和重要功能。(2)性顛倒曾十分風靡于原始民族部落和野蠻人時代。按照伊布拉赫(Bloch)的理論,“退化”這個詞往往只能在文明發展較高的時代使用。盡管如此,在歐洲這樣文明的國家里,由于不同的氣候條件和人種差別,以及人們對性顛倒的不同態度和認識,這個詞的使用和分布還是受到了非常強烈的影響(伊布拉赫在這件事的轉變上起了重大作用,他曾堅信性顛倒現象在古代文明里是屢見不鮮的。在過去,性顛倒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病態現象,后來隨著人類學科的發展,學者們才開始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

(五)對性顛倒的解釋

正如上面所說,我們既不能只拿先天性因素來解釋性顛倒,也不能單獨用后天習得的原因來闡述性顛倒的本質。如果只用先天性因素解釋性顛倒現象,那么必須具備下面這種最不可能的事實前提:一些人的先天性性行為只對某一種性對象感興趣。如果這種事實不成立,那么先天性就會受到質疑,其內容必然也要重新審定。假如只用后天習得來解釋性顛倒,也不是那么順暢的,因為,如果一個人只是受外在的刺激和影響,而沒有任何先天性的傾向就能變成性顛倒,這樣也很難讓人信服。所以,上述兩種因素都不能單獨完全解釋性顛倒這一現象,不能獨自成立,必須是兩者結合共同作用的結果。

(六)雙性理論

我們知道,弗蘭克·李茲頓(Frank Lydston)、奇爾南(Kier-nan)和柴瓦里爾(Cheralier)相繼對性顛倒發生的原因作出了各自的詮釋,而新近,繼他們之后又出現了一些不同于前的觀點和認識。之前,一般認為,一個人要么是男人,要么是女人,別無他選,而這新近的某些觀點完全打破了這種傳統認識。科學家得出一個出乎常人意料的結論,在解剖學上,有些人超越了兩性的界限,他們的性器官既有男性的特征,又有女性的特征,是陰陽結合體,不甚分明的性特征讓人難斷其雌雄。所謂的真正的性陰陽人,是他們的兩種性器官都得到了充分的發育,并且情況良好,當然,這只存在于極個別的案例中;大多數情況下,這兩種性器官并不能同時得到良好的發育,即呈現出發育不完全狀態。

發現這種不同于正常的現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通過這些無意的觀察和研究,我們了解到了人體正常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由此我們才明白,僅從外表特征的角度來說,存在一定程度的雙性趨向并不是不正常,因為,所有正常的人,不論男女都應該有異性器官的痕跡,只是部分器官通過轉化而用于他途,其余的部分則相安無事地保留于原位,不起任何作用。解剖學學科發展已經經歷過一段時間,通過上面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一種大膽的推測:在最原始社會,人類的身體是陰陽結合的,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逐漸發展演變,由于某種因素,另外一種性器官逐漸萎縮而沒有發育完全的,只留下了某種不易覺察的痕跡,于是,人就變成了現在的單性人。

這種推測同樣也被人運用到精神領域的研究中,即認為“心理陰陽人表現出來即是性顛倒的變態行為”。若一個人患有性顛倒癥,他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也必須且經常具有陰陽人的痕跡,只有發現這樣的事實確實存在,那么上面的推測才能真正成立。可實際情況是,雖然我們看到性顛倒者確實存在性行為變弱的情況,艾里斯也曾通過解剖學發現性顛倒者存在某種程度上的性器官發育不完全。可是,這種案例是絕無僅有的,其數目少之又少,以至難占一席之地。所以這種需要滿足的事實是基本上不存在的,我們并不能由此確定心理上的陰陽人,和解剖學意義上確實可見的陰陽人之間有某種固定聯系。總之,性顛倒和生理上的陰陽人之間,毫無瓜葛,完全不是一碼事。

以艾里斯為代表的一些人還很關注性顛倒者一些非主要甚至非常次要的特征,以突出他們在這些特征方面的差別。的確,性顛倒者在某些次要特征上是存在差別的,但是這種非主要的特點一開始就存在于異性身上,很大一部分人身上既具有女性的性特征,也具有男性的性特征,但他們并沒有像性顛倒者那樣對性對象的選擇發生改變,這一點我們是不能忘記的。

假使下面這個假設成立,我們可以相信心理陰陽人是存在的:即人類的明顯的異性特征和性行為等精神機能,可能隨著性對象發生變化也產生相應的變化。可是,實際情況并不是想象的這樣。我們看到,不僅女性性顛倒者出現過這種性格上的顛倒,男性出現性顛倒現象的頻率也很高,連那些非常陽剛的男性也不例外。我們只有首先確定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任何例外的案例發生,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完全相信確實存在這種心理陰陽人。那么生理上的陰陽特征也與此類似。可是,一個人其退化的異性器官和他非主要性特征之間并沒有多大的關系,至少從表面上來說是。哈爾班對這個問題也是這么認為的。

“在一個男人的身體上誤長了女性的腦子”,一位性顛倒方面的專家曾如此說明上面理論中的雙性人造型。這種通俗的說法似乎可以讓大家都能看懂,當然這位專家是個男專家。可到底“女人的腦子”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不得而知。這種用解剖學名詞取代心理學名詞的做法有畫蛇添足之嫌,是非常不準確的。與之相類似,克拉夫特·伊賓(R.Von Kraft—Ebing)和上面的說法別無二致,只是在他的基礎上解釋,看起來更加具有迷惑性。他認為,雙性傾向的人首先表現為身體性器官上的兩性兼具,同時,在青春期來臨之前,他們由于受到男性性腺和女性性腺的作用,會分別長成男性大腦中樞和女性大腦中樞。其實,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所謂的男性大腦中樞和女性大腦中樞,與前面有男性腦子和女性腦子區別的說法如出一轍,并沒有超出其圈囿,并且,這種假想的性中樞的功能是否也和現存的語言中樞一樣,有和它相對應的大腦專門區域,我們還不得而知。

無論如何,通過以上各方面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兩種意見:第一種是性顛倒者身上存在著雙性傾向,可是,這僅限于解剖學,其他的我們并不能涵蓋;第二種是性行為在發展當中會受到阻礙,這是我們分析的要點。

(七)性顛倒者的性對象

在心理陰陽理論的研究者看來,與正常人的性取向相反,性顛倒者的性對象都是同性。例如,一個男性性顛倒者認為自己是個女人,他需要男人的愛撫,而男性的形體和思維對他來說都極具誘惑力。

這種說法概括了絕大多數性顛倒者的表現,但還不能把之作為性顛倒現象的基本特點來看。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身體魁梧、行動陽剛的男性,本身絲毫不具有女性的陰柔特征,他們喜歡的性對象也呈現出柔美氣質,但他們是男性性顛倒者。對于這點,我們可以有許多實例為證,盤古論今,多少男妓們為了取悅那些性顛倒者而不惜施粉黛,描眉畫眼,假扮嬌羞。假如說性顛倒者只是喜歡男性特征的話,那么看到這些裝腔作勢的男妓們如此“娘”肯定拂袖而去了。傳說,希臘時代的性顛倒者十有八九都是相當強壯的人,他們喜歡一個同性肯定不是因為他是男的,而是喜歡上了這個男性表現出來的類似女性的那種嬌羞、恬靜、純真、惹人憐惜的神態和柔弱的體形。當他成熟之后,他不再是那個性顛倒者的性對象,可能自己也轉為了一個性顛倒者。性顛倒者在對男性的喜愛和對女性的愛慕當中來回游走,他們在尋求一個可能的折中點,即雌雄同體人,但他們有一點不能打破,即男性的軀體尤其是男性的性器官,這點是滿足他們性對象要求的必要條件。

相比男性性顛倒者,女性性顛倒者的情況沒有那么復雜,女性主動型的性顛倒者大都具有明確的男性行為方式和男性思維方式,她們同樣喜歡具有柔美氣質的女性。當然,這并不是絕對的,如果我們細致研究觀察,她們也存在很多不同點。

(八)性顛倒者的性目的

我們將性顛倒現象大致歸為一類,可其各自的性目的卻是千差萬別的,這點是我們須要明確的。在大多數女性性顛倒者中,最多的是通過口腔黏膜的互相接觸,當然也有其他的性目的。而在男性性顛倒者中,大多數還是通過手淫的方式來發泄和尋求快感,真正意義上的肛門性交并不普遍。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性顛倒者喜歡的并不是異性,而是囿于一種自戀,這才是他們的性目的。

(九)結論

目前,我們通過反復的分析之后,獲得了一種更重要的能力,即觀察力,雖然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可是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材料還不能給性顛倒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但長遠來看,這并不是最重要的,觀察分析的能力才是我們在分析過程中最大的收獲。我們發現,在之前,人們認為性本能和性對象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可事實并非如此,通過病態情形的考察,我們有新的收獲,即我們要善于觀察事情的另一面,不要被正常狀態下的本能和對象間的關系所影響。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性本能和性對象之間可能毫無關系,性本能的產生也并不一定絕對是由性對象的刺激才導致的,二者在物理上是具有可分離性的。

二、戀童癖或戀獸癖

所謂戀童癖即以性發育尚未成熟的兒童為性對象,所謂戀獸癖即以動物作為性對象。

性顛倒者一般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和常人無異,只是在性對象的選擇上不同于普通人。可是以性發育尚未成熟的兒童作為性對象,我們對這類人是無法劃歸于正常人范疇的,它是一種非常少見并且異常的變態行為。一個意志薄弱的性無能者,或者一個突然獸性大發、情不自禁,又實在沒有合適的發泄對象的人,如果和兒童進行交媾,那毫無疑問,會對兒童身心造成極大的摧殘。但從這種非正常現象中,我們可以看到性本能的真實本質——性本能的選擇對象具有出人意料的豐富性,和人感到饑餓而尋找食物相比,后者反而更加專一,因為,人在饑餓時也不會什么都吃,而是有選擇地吃,性顛倒者在性饑渴時竟然可以墮落到饑不擇食的境地,這讓人難以相信。另外,在農夫中發生得較多的就是戀獸癖——人與動物發生性關系,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性的吸引力非同一般,它甚至可以跨越物種之間的界限而實現交媾。

人們或許很愿意將這些太過分的變態現象歸屬到精神有缺失的人的性本能上面,這是美學角度的觀點,可是,實際情況并不盡然。實踐證明,精神病患者的性本能障礙,很難和正常人或他所在的種族或社會階層范疇相比,因為他根本不可能超過這個水平。舉例來說,小孩和老師、仆人接觸的機會最多,于是我們很容易聽到兒童受到他們性凌辱的消息。實際上,精神病患者只是在變態方面的表現更加不受拘束和猛烈而已,或者從重來說,他們的病態更容易將非正常的性滿足作為唯一的發泄途徑,從而就抵觸了正常的性滿足而已。

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案例,顯而易見的是,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在性方面并沒有太明顯的差別。我想,下面的解釋也許說得通:性行為很少受到高級精神活動的指揮,不論是否在正常狀態下。根據實踐經驗看,一個精神失常的人,即使是他在社會角度和道德判斷都屬于不正常狀態,但他的性生活也并不會因此肯定不正常;相反,其他各方面都和普通人一樣的人,其很多在性生活上也是存在不正常現象的。這些人雖然在其他方面緊跟著人類文明的腳步,可是在關于性的問題上卻落在了社會后面。

上述種種的分析,我們歸結為一點,即在通常情況下,對一些人來說,性對象的價值和意義并不是最重要的,性本能中肯定還有很多尚未被我們發現的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是性本能中最根本的,也是必要的成分,還待我們今后發掘。


第二節 性目的的變異

一般來說,我們所指的典型性交行為,是以異性性器官的交媾結合作為通常的性目的的,通過性交用于消除性緊張,得到性快感,暫時緩解性欲需求,這如同餓了找到食物而得到滿足一樣。可是,正常的性行為里也難免有一些附屬的東西,如果持續不正常發展,就會形成一種變態性行為,即性變態。例如,性交前后撫摸、觀看性對象等行為,都是為了達到性目的的前期準備動作,這些動作都是為了達到最終的性目的才做的,當然,它本身是愉悅的,另外對實現性目的具有刺激和增加激情的作用。可是這些行為一旦不正常發展,就成了性變態。接吻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本身只是吃東西的器官,消化道的入口,完全不屬于性器官,可是在文明國家里,通過雙方以嘴唇黏膜相互接觸,通常被賦予了非常重要的性的意義。綜上所述,這些附屬的動作恰恰就是判斷性變態和正常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性變態現象和正常性行為的紐帶。性變態大致分為兩類:一是身體部位在進行性交媾時,發生解剖學上的變化;二是過渡性的性接觸在和性對象實現性目的之前,過分地被延長了。

一、解剖學上的變化

(一)對性對象的高估

除特殊情況之外,一個人對性對象的評估,其內心肯定不是把性器官作為唯一一個判斷標準的。一般來說,對性對象的評價,不僅包括性對象的生理外形,還會考量性對象的性格氣質。這種高估的情況在心理智力方面也不例外,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個人迷失了判斷力,喪失了推理能力,固執地堅信他看中的性對象擁有無比完美的人格、無上高潔的情操,最后情愿被愛情蒙住雙眼。這種在愛情方面的盲從偏信,若不能算到對權威服從的心理模式當中,那么至少也是造成權威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

由于對性對象的過高評估,所以性目的就不僅僅是兩性性器官的單一結合了,性對象身上的其他部分也是性目的所要征服的目標。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是對性的過高評估。我們可以從對男性的研究中獲得充分的證據,證明對性的過高評估是導致其他部分也成為性追逐目的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在女性研究方面仍然霧靄重重,因為,女性的性生活一方面由于文明的壓制,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生來的含蓄和不誠實。而在男性那里,探究他們的性生活相對要容易一些。

(二)口腔的性用途

正常的兩個人嘴對嘴的接觸,其實是非常普通的現象,而一旦一個人用嘴唇或者舌頭去接觸另一個人的性器官時,就是性變態現象了。正常性行為和反常性行為的中間階段表現之一就是接吻。在古代,用口腔來滿足性器官的方式就十分流行。一個討厭這種反常現象的人,一想到這樣的情況就十分惡心,他非常堅定地說他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的。可是,通常社會習俗往往又決定了厭惡事物的范圍,例如,一個人可以十分熱烈地去親吻美女的嘴唇,可是他堅決不會使用美女的牙刷,這樣會讓他惡心;當然他的口腔并不是說要比這個女孩干凈,但他對這種行為就是不能接受。所以,實際上我們所說的是這樣一種情況:這種厭惡感很容易被原欲破滅,但也是用來阻止原欲對性對象過高估計的一種力量。這種限制性目的的力量,可以在反胃的感覺里能體會到,一般情況下,它并不指向性器官,而且在某種情況下,厭惡的對象也包括異性的性器官。這是歇斯底里癥患者,特別是女性歇斯底里癥患者所呈現的特點。要想克服這種厭惡感,其主要力量要依靠性本能,這在后面將詳細講解。

(三)肛門的性用途

從由于厭惡感而受到阻礙的程度來說,以肛門為性目的的反常現象比起以口唇為目的的反常現象更為嚴重,這樣說的目的并不是有所偏倚。在我看來,肛門作為身體排泄的部位,無時無刻不與排泄物親密接觸,由此而造成的厭惡感,其實并不比一個女孩討厭作為排尿作用的男性生殖器要好多少。

不只是男性之間才用肛門進行性交,喜歡肛交也并不能就此判斷其是一個性顛倒者。相反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戀童癖或者取悅男人的小男孩完全可以更像一個女性。通過相互手淫才是真正性顛倒者之間最普遍的性目的。

四)身體其他部分的性用途

無論何種方式,關于性擴展到身體的其他方面,現在都無法再給我們提供更多的新鮮資料了。通過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形式,我們僅僅能得到的是性本能在想占有性對象時盡其所能,而除此之外,我們得不到任何東西。對于解剖學上變化的原因,首先是對性對象的過高評價,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而一般人不清楚的原因,即類似口腔和肛門這種身體部位,由于長期以來一直被看作性器官來用,因此早已將之作為性器官來看待了。接下來將要討論的性本能中,我們可以驗證這種說法的正確性,并且可以來分析一些病癥的癥狀和緣由。

(五)戀物癖

以不適當的替代品來作為性對象就是戀物癖。它是一種和性對象有關,但是又完全不適合當正常的性目標的東西,于是這種物品取代了正常的性對象,這種情況著實令我們很感興趣。按照我們的分類規定,與性對象有關的變異現象里應該包括這種情況。但是,由于這種現象是盲目的激情和放棄性目標之后形成的,我們需要在解釋清楚“性的過高評估”之后再來分析這種現象。

其實,像絲襪、頭發等這些一般與身體中性目標無關的部分都可以作為性對象的替代物,還有一些具有很大性意味的非生物東西,如衣服的碎片、紅兜肚等,當然這些是和異性有明顯關系的。這些物品我們可以將之和原始氏族崇拜的圣物相提并論,因為在原始社會,神靈的形象就是由這些物品想象生發出來的。

戀物癖發展過程中,有些人的性目的算不上錯誤,但也不正常。為實現其性目的,必須具有某種特征的東西才能成為他們的性對象,例如某種顏色的頭發、某種樣式的衣服、身體上的疤痕等。和戀物癖殊途同歸,他們對這些條件異常執著。因此,我們更有興趣研究這種瀕臨病態邊緣的性行為,因為他們實在太怪異了。推測一下,這種人在追求正常性目的的能力上面,可能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例如,性器官的衰弱,體質衰弱是性器官衰弱的一種表現。但通過精神分析法,這種衰弱也可能是由于某種偶然因素,例如,年幼時由于害怕性活動,從此受到了限制,這也會使人尋求其他物品替代而背離正常的性目的。作為正常人,這種情況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他們內心往往估計性對象過高,甚至將所有與之相關的事物都給予夸張和抬高。由此,在人們剛剛求婚的時候,因為正常的性目的還不能馬上實現,那么某種程度的戀物癖是沒有任何異常的。浮士德就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我甚至渴望,她胸口的香帕,還有碰觸她膝蓋的透明裙擺。”

(選自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分,第七場。)

假如對和性對象相關的東西的追求,演變成對某一類物品的嗜好,甚至完全代替了原本正常的性目的,或者所崇拜的物品本身成了性對象,與物品所屬的性對象完全脫離了關系,這樣的情況就變成了病態。我們通過這個原則,可以區分性行為的稍微異常偏差和完全病態。

比奈特(Binet)最早提到過這樣一個觀點,對崇拜物的選擇往往是一個人幼兒時代受到的某種深刻的性印象的一種表現,很多事實可以證實這一點,這和我們生活經驗中大多數人深有體會的“最難忘的是初戀”的感覺異曲同工。一些人盡管受到引發崇拜物品傾向的各種限制,但這些人在選擇性對象時,幼兒期的性印象依然在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后面我們還要仔細討論這種印象的重要性。

除上述情況之外,一個人還很可能在一種連他本人都渾然不覺的象征性思維影響下,將崇拜物取代性對象,我們并非總是能把握這種關系的原因。在神話中就常見一種原始的性象征——足踝。還有,對皮毛的崇拜很可能是聯想到了會陰部的陰毛,這種象征的含義好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年期的性經驗。

二、短暫性性目的依戀

(一)新性目的的產生

例如性無能、追求性對象的難度、性行為的風險等這些阻礙性目的的原因,不論是外在因素還是內在根源,都具有非常強大的阻力,這種阻力迫使人不再追求正常的性目的,而是停留在預備性動作上,并將之變成新的性目的。科學研究發現,不論新的性目的如何奇異,其實早就可以在正常的性行為當中尋找到最初的蹤影了。

(二)撫摸與觀看

適當和合宜的撫摸是達到正常性目的必不可少的環節。眾所周知,充滿愛意地撫摸性對象肌膚可以不斷地刺激性對象,并產生無盡的愉悅感。所以,流連于片刻的撫摸并最終達到正常的性目的,這種方式并不能就定義為性變態。

和撫摸一樣,觀看也具有相類似的性質。因為人的視覺印象是最容易引起興奮的,對性對象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就依靠視覺印象,所以,觀看是最普遍和最正常的達到性興奮的方式。它的這種目的性,造成了人們希望性對象具有美感。隨著時代的進步、文明的發展,用于遮羞蔽體的衣服現在也可用于挑逗人們性好奇,通常通過使裸露身體若隱若現來增加對異性的吸引力。假如我們開始將對性部位的興趣點轉移到全身體態,那么這種好奇心便具有很大的藝術性,我更愿意用升華作用來指稱它。這種喜歡徘徊于局域性的性目的上面,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看異性裸露部分的興趣和喜好,其實,這種做法也確實能將人的一部分欲望轉化到欣賞高級藝術的興趣上面去。

可是,一旦觀看的欲望變成了下面的幾種情況,就不再屬于性正常范圍了:1.只是喜歡觀看性器官,而對性對象其他部分毫無興趣;2.當觀看的東西是普通人所厭惡的東西時,如喜歡偷窺別人大小便的樣子;3.當觀看起到的是壓制性興奮,而最終不能促使人實現正常的性目的。通過我長期的精神分析實踐,最后一點實際上表現為一些患者有暴陰癖,總是喜歡將性器官裸露給別人看。這種人以為,他將自己的性器官暴露給別人看,別人同樣會把性器官給他看,會達到一種交換目的。這種想看別人性器官和想被看的心理是非常奇特的,屬于性變態行為。后面討論的變異現象中,這種情況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種情況里,性目的表現為主動的和被動的兩種形式,也可稱為正負兩種形式。唯有前面講的厭惡感,也就是羞恥心的力量,才能夠阻止窺視癥,并徹底將這種欲望消除。

(三)施虐與受虐

有些人在性行為中,喜歡對性對象施加痛苦,有些人則喜歡品嘗被施加痛苦的感受,這兩種傾向都是性變態行為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癥狀,克拉夫特·伊賓曾將之分別稱為虐待癥和被虐待癥。虐待癥是主動的,而被虐待癥是被動的。還有些研究者用“痛楚淫”這個意義狹隘的詞來指稱這一現象。這個詞包含了痛并快樂著的潛臺詞。而伊賓的名詞中則含有各種形式的羞辱和屈服所造成的樂趣的內涵。

在正常人身上我們也可以見到這種主動性的痛楚淫,它是虐待狂產生的基礎。眾所周知,大多數男人具有一種侵略性和征服的欲望,尤其在性欲中,這種傾向更加明顯。在生物學上表現為,只有使用不同于求愛的其他方式去征服性對象,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所以,所謂的虐待狂,實際是強化和獨立的性本能中的侵略性成分在起作用,它是這種侵略成分經過轉移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形式。

虐待癥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幾種相差懸殊的含義的,稍微主動或者稍微放肆的態度,和一定要通過性對象的完全屈服或者弄得遍體鱗傷才會獲得滿足的極端態度,這兩種之間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所謂的性變態現象只是指后者這種過分的極端行為。

與之相類似,被虐待癥其實也包括了性生活中對性對象的被動態度。要想達到性滿足,就必須是性對象對自己身體或精神造成各種的痛苦,這是最極端的情況。和虐待癥相比,被虐待癥好像和性目的變得更加毫無關系了。我們由此在想,這種情況是虐待癥的變異呢,還是原本就存在?研究很容易發現,被虐待癥是由于把自己看作性對象的原因,只是一種指向自己的虐待癥。我們臨床分析了一些極端的被虐待癥患者,發現了很多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強化的,其根源在于原始的閹割情緒、良心感等被動性態度的癥狀。和前面所說的厭惡感和羞恥心一樣,這里所要克服的痛楚感,也是原欲的重大阻力。

虐待癥和被虐待癥,其強烈的主動和被動之間的對比,是性生活中最普遍的特點,可它們本身是性變態現象中非常特殊的情形。

在有歷史記載以來,這種性本能和殘酷行為之間就有很大的關系,這種情況昭然若揭。可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超出“強化的原欲中的侵略因素導致這種現象”的觀點,用別的理論來解釋二者之間的關系。一些研究者認為,原始的人吃人習性的殘余留在本能里就成了侵略的欲望。用另一種方式可以表述為,這種征服對方的現象在個體發展史上,同時也是一種更加滿足本能欲望的表現。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每一種痛苦中都包含著可能的快樂。說到這里,我覺得這個討論可以先總結一下了,通過上面,我們得出一個大概結論,上面的種種解釋,并不能非常完美地詮釋這種性變態現象,因為這里還有心智、能力等在起作用。

這種性變態現象的主動和被動性質往往表現在一個人身上,這是其不同于其他反常現象的獨特之處。一個人在性行為中看到對方痛苦的樣子才能達到滿足的人,他也可以在被虐待中得到興奮。也就是說,虐待癥患者同時也是被虐待癥患者,所不同的是,有的在主動方面表現得更強烈,而有的則在被動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這種突出方面成了他們性活動的主要方面。

到現在為止,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反常傾向習慣于成雙成對出現。這一點在理論上是很重要的,我們后面談到的問題將會證明這一點。到那時我們會發現,侵略欲望的表現,并不完全導致虐待癥和被虐待癥的鮮明對比,相反,我們更應該將這種同時出現的相反現象看作是雙性現象中的男性性特征和女性性特征的對比。我們通過心理分析,可以將之轉化為主動和被動之間的對比這種簡化形式。

第三節 性變態總論

一、性變態的病態判斷

對于研究性變態特殊案例的醫生們來說,把反常行為看作是病態或者退化癥狀是最初最容易走的傾向。可是,和那些關于性顛倒的觀點相比,這種看法好像更沒有依據。生活閱歷告訴我們,在某種情況下,正常人的性生活中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隱秘部分,就是這樣一些“異位”情況,它完全可以作為一個正常人的性目的來取代常規的性目的,或者二者同時存在,井水不犯河水。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個除了正常的性目的之外,對那些被認為是性變態的性目的毫無傾向的人。性變態包括的范圍這么大,我們完全沒必要對這些行為定上罪名。對性生活,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完全正確地對正常的生理和病態癥狀劃分出清晰的界限,這已經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范圍,恐怕現在還不能很快尋找到解決的途徑。

可是,某些性變態現象中特別奇異的性目的,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另外,有些性變態現象因為和正常狀態相差太大了,我們只能將之認為是病態。在一些特異的案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害羞、厭惡、害怕、痛楚等阻抗一旦被性本能克服掉,一定會出現令人咋舌的結果,如吃糞、奸淫死尸等現象。即便是在這種例子中,我們也不能就此確認,這種行為就一定是因為神志不清或者反常才出現的。顯而易見,有些人雖然在性生活方面病態,可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卻都是和健康人毫無差異的,因為性本能是人的一切本能中最不容易約束的一種。與之相反的方面也是成立的,在性生活方面正常的人,也有可能在生活其他方面不是很正常。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性變態行為具有病態情形,是指它和常態下的表現相比不太正常,而不是說他有和大家都不相同的性目的。如果在性變態行為生成十分有利的條件之下,那么正常的性行為就會受到阻礙、壓抑或者排擠。在此情形之下,產生性變態行為的同時,正常的性目的和性對象這種性行為就不會同步產生。所以,只有這種性變態行為,我們才認為是病態的。換句話說,只有具有排他性和固定性的性變態現象才是病態現象,否則就不是。

二、性變態現象心理因素

經研究發現,各種心理因素也參與那些最令人厭煩的性變態現象,并在其中起到轉化性行為的作用。其實,正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參與,才導致每一個例子聽上去那么令人惡心的結果。在性變態人群中,無可非議的是性行為在理想化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意義,也許,和這種變異相比,再不能找到別的更能顯示愛情的巨大力量。最高級和最低級之間的功能,在性方面原本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且能經由天堂到人間,再由人間到地獄進行互相轉化。

三、兩個結論

我們通過對性變態的分析討論,可以了解到這樣一個事實:性行為需要不間斷地和某些心理因素或一些阻抗力作斗爭,最有代表性的是厭惡感和羞恥心。大家都明白,限制性行為并使之不超出正常范圍是這些因素原本的作用。假如這些因素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一個人的性行為還正在成長階段,那么它們就能輕而易舉地控制性行為,從而引導性行為正常發展。我還要不厭其煩說明的是,除此之外,對某些性變態現象,我們可以理解為許多動機的相互作用,要是認真分析和解剖的話,那么我們可以將之認定為是一種綜合性的性行為。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性行為本身可以是多元的,與之相反,它有可能是由許多不同的成分組成的。這些性行為作為組成部分,又可能成為一種獨立的性行為而脫離整體,這就形成了性變態。通過臨床實驗我們看到,隱蔽的多種行動的融合是和諧正常的性行為的表現。在此,我還要對相對性變態的源起作一點補充說明:它有點類似于戀物癖,性變態曾經短暫存在,之后是性變態的固定。心理分析實踐證明,性變態是戀母情結沒有解決導致的后果,當這種情緒被壓抑后,人的性本能中各種成分開始出現,其中最強烈的傾向便重新凸顯出來。


第四節 神經癥患者的性本能

一、精神分析

我們想要了解不同于常人者的性行為的話,我們只有一種方式才能有所收獲。我們還可以表述為,我們只有一條途徑去正確無誤地解決那些神經癥患者的性生活問題,那就是“導瀉法”(Catbartic)的精神分析研究,那是我在1893年和布勞爾(J. Breuer)一起創立的。這里所指的神經癥主要包括歇斯底里癥、迷狂性神經癥、取名不當的神經性衰弱癥、早發性癡呆癥和妄想癥。早發性癡呆癥又叫精神分裂癥,根據現在分類,精神分裂癥和妄想癥都是精神病,而不是神經癥。

很早之前我就形成一個觀點:根據經驗,上述所有神經癥的動力全部都是來自性本能。當然,這并不是說性行為的能量只會導致病態現象。我所堅持的一個觀點是:神經癥最重要和別無他選的能量就是性行為。換句話說,就是這些人的性生活的全部或絕大部分或一部分都可以在這些癥狀表現中尋找到痕跡。這些癥狀就相當于病人的性行為,這點我在其他地方也反復講過。一個最好的證明就是,我25年積累起來的關于歇斯底里癥和其他神經癥的治療經驗。關于對他們的研究,我已經將幾個病歷詳細發表過,今后我還會將它們詳細報告給讀者(神經癥是遇到兩種相反的需求卻不能馬上解決時發生的癥狀。在這兩者中,一個是原始欲望的本能,一個是自我對之形成的反應)。

通過精神分析實踐,作為一種替代物的歇斯底里癥和一系列讓人驚心動魄的精神歷程、希望和期許之間有密切的關系,甚至可以說是這些東西的再次表現。這些期望和心愿因為遭受到了一種特殊的壓抑,又不能在意識的精神生活中得以宣泄,只能無可奈何地沉積下來,由此形成了病癥。它們被塵封在人的潛意識當中,可是,由于感情的力量,它們又要表現出來,最終,經過轉化,在歇斯底里癥中通過生理變化表現出來,這就是呈現到我們眼前的歇斯底里癥癥狀。如果我們使用特殊的技巧和手段,從癥狀入手,溯源而上,將它們引入意識當中,并讓其情感得到發泄,那么,我們就可以將這些精神活動從潛伏狀態喚醒,了解它們的實質和來源。

二、精神分析的發現

我們通過精神分析可以知道,歇斯底里癥的力量源自性行為,其表現形式代表著一種癥狀狀態。這種說法和我們歇斯底里癥患者在發病前的性格和原因十分相符,他們作為神經癥的案例非常典型。患有歇斯底里癥的人,性壓抑這一點非常明顯地在他的性格當中顯示出來,這一點是和正常情況不相同的。這種性壓抑極大地擴大了我們所說的羞恥心和厭惡感造成阻抗力,從而導致抗拒性行為。他們堅持使內心不和性問題有任何關聯,出自本能地逃避,那么結果顯而易見,就會出現歇斯底里癥。在一些極端的案例中,一些患者甚至等到性成熟之后還是對性處于完全蒙昧無知的狀態中。

可是,這歇斯底里癥最大的特點卻往往容易被其另一個重要因素所掩蓋,尤其在最初階段,歇斯底里癥患者的性饑渴的過分發展往往表現得更明顯。可是,通過心理分析,我們還是能發現最終的真相,并證明確實存在一種積累的性欲望和一個夸張了的抗拒之間的鮮明對比。由此,一個迷霧重重的問題迎刃而解。當具有歇斯底里癥傾向的人性逐漸成熟,或者受到外界環境影響,而再也無法逃避真正的性需求時,他們的病情就爆發了。病人在發病時,他們經常處于極度的性饑渴和極大的性排斥兩大阻力中間煎熬,即使病情發作,也絲毫不能消滅這種沖突。只是通過病的癥狀而轉化了原欲的掙扎,用以逃避那難堪的局面。例如,一個有歇斯底里性格的男人,只是因為小情緒波動就輕易發病,那是一件非常怪異的事情,因為不是以性行為沖突為中心的事情是不會引發病情的。精神分析法反復重申,歇斯底里癥發作是因為以性為中心的沖突導致了精神活動從常態中退縮了下來。

三、神經癥和性變態

由神經癥癥狀所推導出來的性成分,只不過是正常性行為的偶然出現,一些反對我觀點的人提出這樣的見解。可是,精神分析學的經驗使我堅信,我是不會接受這種批評的,因為,通過精神分析表明,這些癥狀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只是來自或者完全地來自那些所謂的正常的性行為。它代表的是那些更廣泛意識上的性變態行動——能夠直接表現在意識的幻想里或表現在行動中,所以,這些癥狀可以說某些是變態性欲的代價,換種說法即所謂神經癥是性變態的負面或被動性表現(性變態者意識當中的清晰幻想“在優勢條件下可能會直接變成行動”、妄想癥患者由于妄想而產生的恐懼“來源于本身而投射到別人身上的敵對感”、歇斯底里癥患者潛意識幻想“這是精神分析法通過其癥狀發現的”,三者在細節上如出一轍)。所以,在神經癥患者的性行為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研究過的所有性變異現象包括正常范圍內的變異和病態性生活的表現。

1.通過對神經癥患者的考察,我們幾乎百分之百地發現,所有這種患者都能在他潛意識的生活中感覺到性變態和原欲在一個同性人身上的那種獨特氣質。目前,我們還不能完全知道這一原因在導致疾病上的重要作用,因為現在還未經過深入的探究式討論。我所能強調的是,性變態傾向肯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導致男性歇斯底里癥的因素。

2.神經癥患者的潛意識里可以找到所有解剖學的變異。因為,這種變異正是神經癥的創造者。可是那些想把口腔和肛門看作性器官的傾向,是最普遍也是最嚴重的癥狀。

3.在神經癥癥狀的構成成分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那些對比鮮明、成對出現的欲望。我們知道,有的新的性目的,如“視淫癥”“暴露癥”、主動及被動的傷害行動等。它們差不多長久控制了病人社會行為的一些部分。某些心理病癥表現為將愛當作恨,將友情當作敵意,這在各種妄想癥里表現得最突出。它們是通過傷害行動和原欲結合而發生的。

以下一些怪異的事情為上面的歸納增添了更多趣味性:

1.如果是后者發現了一種反對勢力,那么之前在潛意識里,肯定有過這種與它對立面成對存在的行動。換句話就是說,每一個主動的性變態行為必然有一種被動的行為和它相對立。例如,一個潛意識里有暴露癖的人,那么他也應該同時患有視淫癖;一個困惑于潛在的虐待傾向的人,那么他的癥狀中肯定有用被虐待傾向來解釋。我們應該重視這種正負相反的兩種性變態現象比肩并存的現象,可是也要看到,在每一個病例中,一般也只有一種傾向占主導地位。

2.一般來說,在嚴重的神經癥中,常常是集中性變態行為一起出現,不可能發現單一的性變態行動。每一種性變態現象都可以留下印記,可是,總有一種特別強大而凸顯出來,這樣,它就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它的可能,我們可以由此去了解其不為人知的部分。


第五節 部分本能沖動和快感區

我們在了解了性變態的正面和負面之后,很容易知道,它們原來是“部分或局部沖動”。但我們不能到此停滯不前,繼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謂“本能”指的就是表現在精神上的內在刺激,而這種內在刺激來源于生理的肉體,這種刺激和一般的外部激發是不一樣的。由于“本能”是一種精神的東西,它完全不同于肉體的刺激。其實本能的實質并沒有明確的內涵,它只不過是一種衡量的尺度,只是它衡量的是精神活動而已。我們還需要繼續研究本能這種行動的肉體來源和它的各種不同目的之后,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行動,有何特殊屬性。由于某一器官的激烈動蕩才導致行動的產生,而消除這一器官的緊張和刺激則是行動發生最后所要達到的目的。

還有一個不應忽略的設想,這是對本能理論的一個有趣的說法:由于化學性質的不同,對體內器官進行兩套不同的刺激作用,對其中一套所進行的過度刺激,就是大家所說的“性”,由它所涉及的器官就是快感區,而部分沖動就是從那里發出的性成分(由于這只是某一類神經癥研究的結果,所以這種假設現在還不能完全得到準確的證明。盡管如此,為了說明“本能”這一問題,我還是要在文中講到這個假設)。

性活動以口腔或者肛門來進行,這在一些性變態現象中也是常見的,這種快感就像在性器官得到的快感是一樣的,和正常性行為的感受毫無二致。在歇斯底里癥中,這些部分經過轉化,身體也會呈現出明顯的特殊狀況:他們的上下黏膜區上的神經分布和性器官上的趨于相同,所以,就造成在性交中正常狀態下的那種快感。

歇斯底里癥患者認為,額外性器官或者性器官的代用品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當然,這種作用在其他病癥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強迫性神經癥和妄想癥患者身上,他們對快感區的感受是很不清晰的。因為他發病地方的心理意義和前者沒有任何牽連,強迫性神經癥在這方面表現得更明顯也更突出,它的行動所創立的性目的好像和快感區完全沒有關系,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舉例來說,眼睛是“暴露癖”的快感區,皮膚是“虐待癥”和“被虐待癥”的快感區,這些例子都是比較特殊的。一般情況下,良好的快感區是要皮膚中的某一特殊部分經過分化,或再加上附近的黏膜才能形成的。


第六節 神經癥中性變態盛行的原因分析

上述分析,可能會導致我們對神經癥患者的性生活產生誤解,誤認為他們的性生活本來就應該不正常,本來就應該性變態。雖然,從大多數情況來看,神經癥患者的體質中含有大量的性壓抑和無法控制的性行為,因此,也就含有特殊性變態趨勢的因素。可是,我們對比較輕的病歷進行分析,發現實際情況并不能佐證后面的這種假設,或者至少是病癥受其影響很微弱。因為,絕大多數神經癥患者發病時間是在青春期之后,并且經過了正常的性生活,其隱含的抑制作用,目的也完全是為了阻抗正常的性欲。有些則是因為原欲不能得到正常的性滿足,才導致發病時間較晚。這兩種情形,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原欲像小溪一樣,因為正常的通道阻塞了,所以在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流向兩邊干涸的偏道,由此,性變態的例子在神經癥中是比較多的,這些都是被迫流向偏道的表現,同時,偏道的功能也被強化了。但無論如何,正常人則很少用這些偏道,神經癥患者需要這些偏道。實際上,一個正常人,由于性的內在抑制作用發生作用就會導致性變態,另外,還有別的情況,也會導致性變態,例如剝奪外在自由,正常的性對象無法滿足正常性需求時,等等。

我們知道,實際生活中,心理病癥是各不相同的。有些病人是因為先天因素導致性錯亂,而有的則是因為像上面說的那樣,其原欲和正常的性目的和性對象相分離,才導致了性變態。神經癥趨于極端的一個必要條件是,體質和經驗都趨于一個方向。確實,一個具有特異體質的人,可能脫離正軌并且不會受到日常經驗的推動。可與之相反的是,一個正常人的體質,若經歷過一番特殊的經驗,那么他很可能就變成神經癥患者。其他一些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影響的疾病,大都可以用這樣的觀點來解釋。

神經癥體質中存在性變態的概率大大超過普通人,如果我們堅持這個觀點的話,就應該特別強調快感區或者某種部分行動。由于先天性傾向不是整齊劃一的,所以每個人也是不一樣的。可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研究清楚,到底某一類病癥和另一類性變態之間是否也有特殊的關系,當然,這個領域中還有很多其他問題亟待我們去研究。


第七節 性欲在幼兒期的表現

由于神經癥患者的癥狀表現中包含很多性變態的情感和成分這一說法得到了證實,由此被稱為是性變態的人數就猛然倍增。其原因在于,首先,正常人和神經癥患者之間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并無明確界限;另外,神經癥患者在人類社會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正如莫比尤斯所說“幾乎所有人都有點歇斯底里的影子”,其廣泛程度顯而易見。通過這樣一個事實,我認為性變態傾向是必然存在的,因為它是構成常態標準體質的一個重要部分。

“到底是先天因素決定性變態,還是偶然的經驗決定性變態?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后者已經經過比奈特戀物癖情況證明了。”我們經常被問及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承認,某些先天性的因素是性變態現象的基礎,可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先天性因素。只是這種傾向很不穩定,忽強忽弱,一旦受到生活中的某些影響時,就會變得非常明顯。問題的關鍵在于,性本能的先天體質根源,在有些人那里就發展為一種性行為的真實渠道,可是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它會因為不充分的潛在的抑制作用,通過病態婉轉的形式留住很大一部分的性能源。只有處于這兩種極端之間的人才是正常的人,他們是在有效的節制和一定的抑制之下,充分享受到了真正的性生活。

另外,我們還要想到,只有在兒童中間,才能找到這種代表著所有性變態現象的基礎,盡管在童年時的一切行動表現出來都很微弱。但如果我們相信,是因為患者保持或者返回到幼兒的性欲狀態,才導致發生了神經癥的話,那么我們就更應該投入激情到幼兒期性欲的研究上。我們要想了解到底為何有人會形成性變態或變成神經癥,而有人卻能享受到性生活的真正樂趣,那么我們必須分析有哪些因素在幼兒期性欲的發展過程中起了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水县| 垫江县| 峨边| 思茅市| 尼勒克县| 昂仁县| 衡水市| 花莲市| 宜阳县| 怀来县| 万全县| 绥棱县| 蕉岭县| 庆阳市| 五原县| 新泰市| 元江| 巨鹿县| 花莲市| 通江县| 定安县| 临清市| 阿拉尔市| 奎屯市| 高雄县| 北海市| 金平| 米脂县| 长岛县| 长丰县| 吴堡县| 凉城县| 东至县| 旬邑县| 嘉善县| 彭山县| 卓尼县| 扶余县| 宜州市| 瓮安县|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