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個體心理學的治療手法,是建立在其哲學假設的應用之上的。治愈精神官能癥的關鍵在于,讓精神官能癥者洞察自身錯誤,讓他知道自己采取的手法缺乏效率,并鼓勵他制定更好的目標,找出更好的生命風格。換言之,精神科醫師必須揭露精神官能癥者深藏的秘密目標,讓他知道自己有支配的渴望,并且回溯潛意識模式的形成軌跡,找出他的統覺公式,再將這套公式套用在患者提供的自傳式數據中,以及他當前的目標與欲望上。最后,精神科醫師也要說服患者,讓他相信比起精神官能癥帶來的虛構安全感,設定更多符合人性的目標,才能獲得更多身而為人的滿足感。而在對談過程中,精神科醫師應抱持友善、親切的態度,診療環境中應燈光明亮,不擺放沙發,也不該有催眠的意圖。

理解精神官能癥患者在某個階段對童年境況產生誤解后,阿德勒學派的精神科醫師就要再度扮演患者母親的角色,補足她當年無法滿足或實現的部分。醫師展現堅定的善意、耐心與同情,借此贏得患者的信賴。患者再度經歷早年的自卑處境,但這次卻恍然大悟,發現原來自卑情結是來自對童年客觀事物的誤解,是主觀的、不必要的產物。這時,患者終于了解原來由人際情誼搭建出的堡壘,比孤立建構出的虛假高墻還強大可靠。

在分析與重新教育患者的過程中,阿德勒學派的精神科醫師會拿掉所有個人權威。這跟精神分析背道而馳:精神分析師要求患者全然服從,不允許患者運用批判思考能力。阿德勒心理學采用的再教育手法,其實就是要患者與醫生合作進行分析、研究。患者提供生命中的具體事跡與經歷,精神科醫師則提出解釋、給予鼓勵。精神科醫師會將自己在見解方面的優越感縮到最小。精神科醫師如同稱職的教育家,會利用自己的角色來給予鼓勵,而不是羞辱學生。雙方會一起擬定新的目標,而這通常是通往人本主義的積極目標。同時,他們也會共同建立一套完全符合個體需求、用來達成目標的新手法。通常在會談的前幾個小時,醫生就能稍微勾勒、分析出患者的情況,因此沒必要愚昧地仔細剖析已成事實的過去。畢竟模式一旦成形,挖掘往事的手法也只會再次承認、證實模式的存在。因此,我們會利用更多時間,來將有價值的元素整合成更有效益的全新生命風格。

研究過程中,精神科醫師沒有說教的余地,他不會認為自己在道德上比患者更優越。醫師總是秉持這種態度:“在何種情境下,在追求哪些目標的過程中,我也會采取相同生活方式?”醫生深知精神官能癥是挫折的產物,因此會替患者設下簡單的任務,這些任務都是患者能憑一己之力完成的。在阿德勒心理學中,醫師與患者的關系,跟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相去無幾。這么一來,患者就能擴大自己原來在勇氣與社會意識感方面的資本,循序漸進地從醫師那邊獲得難度更高的挑戰,直到患者在面對人生三大問題時,能采取正常行為模式為止。醫生絕不會試圖將患者打造成完人。患者獲得全新洞見后,好處是能用微不足道的錯誤來取代精神官能癥的重大過失。只要過得更充實圓滿,就能從生活中獲得更多喜悅。

個體心理學家發現,在治療具有行為或表現問題的孩童時,阿德勒提出的技巧不僅簡單,而且成效驚人。讀過病例大綱,或聽孩童母親描述孩子的困境之后,精神科醫師通常就能看出孩童特定問題的本質。問題孩童的行為模式并不復雜,如果能判讀、解釋行為的征兆,幾乎就能立刻找到解決辦法。我們在導讀前幾段提到幾項會讓孩童受挫的因素,從本書列出的案例就能發現,問題孩童通常都曾遭受其中一項或所有因素的打擊。孩童的問題通常來自父母。這些父母帶來額外的困難與障礙,阻撓孩童正常發展的通道。因此在輔導問題孩童時,也必須將主力擺在父母與老師的教育上,讓他們了解孩童行為的動態模式,并且盡可能排除會使孩童受挫的因素。

孩童通常能夠理解個體心理學的運作,接受其觀點,這就證實個體心理學的邏輯確實非常簡單,效用也顯而易見。若輔導個案是幼小的孩童,精神科醫師和父母只要將使孩童感到挫折的因素拿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面對年紀較長的孩童,我們就得遵照一套明確的訓練模式,讓孩子更有勇氣、更獨立,獲得更多社會意識感。雖然個體心理學無法宣稱能解決所有孩童的問題行為,但父母和老師如果能學會如何在輔導過程中巧妙合作,即便是最嚴重的個案也會對治療有所反應。

阿德勒總說學校就像心理衛生診所,是最適合采取預防措施的所在。在校園的社會環境中,面對其中各項任務時,孩童就是在面對世界的縮影。只要學過阿德勒輔導問題孩童的方法,熟知阿德勒影響孩童心智的技巧,老師就會發現課堂上的挑戰與障礙減輕許多。將精神官能癥的行為模式重新導入正常的途徑,第一步是先辨別出這些模式。鼓勵、理解孩童,他們一定會有所反應,正如在陽光、雨水和土壤都面面俱到的環境中,植物就會適切成長一樣。對老師和父母來說,理解和鼓勵孩子,就跟指責孩子、使他們灰心喪氣一樣容易。“每個人都能完成任何一件事”,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首要原則。開發出這套理論的學者知道這項原則有其限制,但將此觀念當成人際關系的實用原則,卻是非常有價值的工具。老師若將學生歸類為品行不良、愚笨、懶惰與帶有精神官能癥傾向,小學生就可能一事無成,成為愚蠢、神經質的人。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孩童,通常也只會讓他們順應成人的預期,采取相應的行為與舉止。與孩子互動時,相信他們“似乎”能順利適應人類社會,這種心態不會帶來任何損失,通常還能造就驚人的奇跡。

這篇不得不精簡的個體心理學導讀,并不是寫給悲觀主義者或懦夫的。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能夠燒成熊熊烈火的火苗,堅信大家都有快樂地當個人的權利,希望這篇導讀能夠激勵你們繼續研究。接下來我們在書中陳述的個案,會幫助讀者學到解讀人類生命風格的技巧,就像技藝嫻熟的音樂家閱讀交響樂的樂譜那樣。此外,個體心理學比較像藝術而非科學。個體心理學的應用就是創意的直覺感知,就是對人類掙扎與奮斗的敏銳同理心。人類史上的偉大詩人和教育家,正是在這份同理心驅使下誕生的。未曾將生活推展到極致,沒有深刻體會過人生苦難與狂喜的人,不必期待精通這項技藝。但每一個具備思考能力的人,都有能力成為技藝超群的工匠,能夠掌握并應用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則。


(1)Neurosis,在精神醫學界被定義為一種病癥,指內在精神壓力因素造成的以焦慮情緒經驗或是莫名的恐懼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病癥。在日常語言使用中,亦可解讀為“神經質”。—譯注(本書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原書注)

(2)借由過往經驗來理解新概念,以此觸類旁通。—譯注

(3)由于該書成書時間較早,作者對同性戀的認識存在較大局限性。—編注

(4)Dementia praecox,在1896年由德國精神科醫師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提出,中文譯為“早發性失智”或“早發性癡呆”,后來此用法逐漸被Schizophrenia(原為“精神分裂”,后改為“思覺失調”)取代。—譯注

(5)由于該書成書時間較早,作者將各種性傾向歸為“性偏差行為”,不符合當下的共識和話語語境。—編注

(6)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在美國波士頓(Boston)成立的組織,積極審查各種含有露骨或粗俗內容的書刊或表演藝術。—譯注

(7)這里指的是以弗洛伊德為首的精神分析學派。—譯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县| 金山区| 韩城市| 凤山市| 哈密市| 彭州市| 额敏县| 威信县| 福建省| 台湾省| 沈丘县| 温宿县| 河北区| 云浮市| 乃东县| 唐山市| 色达县| 融水| 吕梁市| 莲花县| 滨州市| 文昌市| 桂东县| 洪湖市| 临泉县| 定南县| 锡林浩特市| 鄄城县| 牡丹江市| 五大连池市| 沈阳市| 于都县| 宝应县| 广河县| 西宁市| 湄潭县| 东丰县| 阿勒泰市| 东兴市| 东兰县| 宝应县|